天眼寺有声小说

法眼寺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4-11 00:36

黄柏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区内春天鲜花满山,生机盎然;夏天林深叶茂,林海涛涛,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天银装素裹,青松傲雪,景色煞是好看。且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娃娃鱼、金钱豹、穿山甲等珍稀动物370多种,100多种树木,素有“松杉林海”之称,又有“天然药库”之誉。山上的清泉溪水喝一口真的是甘甜可口,凡是去过的人无不被其干净的蓝色天空、变化莫测的云彩和山山相依的美景征服,流连忘返。
法眼寺院坐东面西,寺址有“黄龙出洞”之说,寺前有湖名曰‘无念湖’,湖为黄柏山上盆地储水自然形成,长平如镜,一泓湖水,拱卫寺门。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在此讲学隐修、著述撰文留下了许多人文景点,如花潭书院、古书院、古茶院、鱼跃龙门之地等。 无念禅师俗姓熊,名深,麻城熊家河人,十六岁出家,历游五岳名山,与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和大思想家李贽、大学者焦闳、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抚梅之焕等往来甚密。特别是李贽与大师曾在龙湖相伴达十年,称赞大师“学道精勤,真实贤也”。 袁宏道亦称“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海内之优昙也”。
由于念公徒众渐多,往来日繁,不利于专心修持,师欲求居僻地,“一日闲登峻岭,远望一山,险僻幽深,绝无人踪,惟见栗棘蓬松,草茅茂畅,田废无影,地芜无痕,石盈水溢,豺啸豹吟”,念公见而爱之,经询问知是黄檗山(即今日之黄柏山),乃商城太学张舜玄之地。恰此时念公好友袁宏道携其弟中道至龙湖访大师与李贽,念公谈及此事,中道嘉曰有一年兄范光父任商城令,即修书托范与张君说,张君嘉而舍之。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念公携徒众千余人入山,盖房舍,开荒田,历尽艰辛,五年间,建起佛堂僧舍,开出田地,自种自食,寺院已经初具规模。念公创建了法眼寺,躬耕自锄,静心修持,诸友闻而乐之,亦常上山与念公同住数日,语笑竹林间。万历三十一年后,念公几次往来于南京、江西、荆楚之间,为寺内办藏经,后半住龙湖半住黄檗,早晚持功德经。天启六年(1626 年)复离龙湖,长居黄檗,并于山之右卜选塔址,相度经营,于次年(1627 年)七月二十八日圆寂。 法眼寺往西北约1000米左右,有息影塔等6座明代石塔 。其中以息影塔保存最完整,息影塔又名祖师塔,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无念禅师好友,明大将梅芝焕所建,为无念禅师舍利瘗藏之处。塔旁不远处有一株大别山五叶松,苍雄挺劲,翠盖如云,伴随着无念祖师。
息影塔无门,为一色精雕花岗石砌筑,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顶部为葫芦形塔刹,整塔高约8.5米。第一层西向额眉镶嵌长方形塔铭,阴刻楷书“息影塔”,并有“明天启丁卯岁浴佛日芝信天翁题”的铭记。第三层各方均阴刻小篆两字共计十六字,依次分别为“大明,僧宝;长夜,时晓;影息,浮屠;神光,远照”,篆法工整,虽经400年风雨浸蚀,仍字形完好。附近还有“古梅塔”、“真佛和尚塔”等6座石塔,相传是为无念禅师的弟子古梅、真伦、百衲、直愚等修建的,以护卫祖师塔。 息影塔前有一处青砖灰瓦“四合院”式建筑---息影塔院,俗称塔庙,共有大小房屋12间。

王维 过香积寺 诗眼
2个回答2022-09-14 11:25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为什么寺庙里的佛像的是半闭眼睛?
2个回答2023-01-18 22:55
因为佛是高高居在天上的,清心寡欲的,这样是冷睇凡尘俗世的意思。也因为佛像太高,是俯望众生的意思
法眼寺神像凶神恶煞?
4个回答2023-08-13 17:33
法眼寺神像凶神恶煞很正常, 在佛教有“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的传承:
佛典中所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怒目金刚”是形容人的威势、面目凶暴,以降伏诛灭恶人;“低眉菩萨”是形容人的面貌态度慈祥,以爱摄护他人。两者形相、作法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有的方便作法。
过香积寺第三联的诗眼和赏析
1个回答2023-01-21 20:13
呃 冷 为诗眼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溪水之中危石耸立,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好像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冷色的青松,使照在上面的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 阳余晖微弱.
道明寺的眼神和三年前一样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1-27 07:52
那是在骂俏!有戏…
大仙寺的寺庙传说
1个回答2024-02-02 00:46

早在康熙四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一年,有位禅师远从大陆福建渡海来台,只为成就一圆满的因缘:在此岛播一佛种子。禅师来台之后,凭着特有的灵感,直接来到了南台湾,且在山明水秀,林木婆娑的赤山龙湖岩驻锡,此禅师日日念弥陀,日日不忘寻山遍野,盼修觅至一处立命之所在。皇天不负苦心人,于半年后,在一偶然的机会,踏遍大仙寺现址白河镇的仙草里,只见此山相貌奇异,隐隐中透着一份灵秀之气,福至心灵,立刻决定在此结庐为居,并请祀龙湖边观音佛祖的香火,虔诚的修行,日久信徒增加,香火日盛,在因缘聚成之下,筹资兴建寺庙,即为今日的大仙寺,而这位禅师就是开山祖师参彻老禅师。

白马寺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寺?
1个回答2022-11-24 10:55
楼上的都对的哦~~~
“独乐寺”寺名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2 21:03

关于独乐寺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独乐寺为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安禄山所命,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而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开元寺有哪些传说_关于开元寺的建寺传说
1个回答2024-05-23 03:11
  开元寺的建寺传说:

  开元寺的檀樾主黄守恭,传说为为轩辕黄帝子有熊氏之后。据《江夏紫云黄氏大成宗谱》记载,黄守恭为黄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孙,生于公元629年,卒于公元712年。黄守恭为官泉州(另说,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为泉州最早的桑蚕业开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庄。有僧名匡护禅师,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不给。匡护禅师遂朝来暮往,殷勤日久。黄守恭对匡护禅师说:“若欲吾地,待吾后园桑树开莲花。吾将舍地给你。”匡护禅师欢喜而去。第二天,匡护禅师又来,对黄守恭说,你后园的桑树开了 莲花,请去欣赏。黄见花,颇不安,欲拂前言。僧飘然而去,并无踪迹。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树三年开花不绝。公(按:黄守恭)叹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贴各街寻之。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发,故所愿也,但未知地要几许?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许之。僧以袈裟抛至半天,三百六十庄地尽行遮荫,黄守恭献地造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始,先后建成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尘伍改名开元寺)。因其处常有紫云盖地(另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余年众草不能繁殖。这一历史悬案,成为1992年派基或《飞碟探索》杂志的UFO遗址探讨对象),锋丛大书“紫云”二字揭于山门。开元寺的土地是黄守恭献的,寺内建檀樾祠,专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天王殿

  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大雄宝殿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