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山许建相声曾轶可

许迈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3-29 15:51

初采药于桐庐县之桓山,饵术涉三年,时欲断谷。以此山近人,不得专一,四面藩之,好道之徒欲相见者,登楼与语,以此为乐。常服气,一气千余息。永和二年,移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眇尔自得,有终焉之志。乃改名玄,字远游。与妇书告别,又著诗十二首,论神仙之事焉。王羲之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玄遗羲之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羲之自为之传,述灵异之迹甚多,不可详记。玄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刘完素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0:22

一、某次乡间行医,路遇一少妇难产“假死”,拟葬之。刘完素听说缘由,给其把脉,认为尚有救,便用银针穴灸。顷刻间,孕妇苏醒,产下婴儿。从此,“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一针救二命”为人乐道。其事迹,甚至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广为传播。
二、1191年,金章宗-完颜璟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帝传旨:各州府荐医。河间知府吴锐将刘完素推荐给皇帝。刘用三副中药将其治愈。章宗欲封其为太医,刘坚辞不受,并借故溜走,之后在保定一带行医授徒。

刘裕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01:41

父亲 宋孝帝刘翘,东晋彭城郡功曹 母亲 孝穆皇后 赵安宗
孝懿皇后萧文寿(继母) 刘道邻,刘裕二弟,封长沙王,官至太尉
刘道规,刘裕三弟,晋南郡公,官至征西大将军,刘裕篡晋前去世,获追封临川王 妻子 武敬皇后臧爱亲,生刘兴弟,结发之妻,后追赠豫章公夫人、武敬皇后 妾室 夫人张阙,生刘义符、刘惠媛,后为皇太后、营阳王太妃
孙修华,生刘义真
章皇太后胡道安,生刘义隆,后追赠婕妤、皇太后
王修容,生刘义康
袁美人,生刘义恭
吕美人,生刘义季
孙美人,生刘义宣
符修仪,生广德公主
姚氏,姚兴从女 儿子 刘义符,长子,宋少帝,晋时为刘裕世子,刘裕篡位后为皇太子,并在其死后继位,不久被辅政的徐羡之等人废黜为营阳王,随后被杀。
刘义真,次子,晋封桂阳公,宋时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徐羡之等废为庶人,不久被杀。
刘义隆,三子,宋文帝,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为帝。
刘义康,四子,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执掌朝政,但后来被贬处江州,更因范晔谋反之事被废为庶人。后又因胡诞世等人欲奉刘义康谋反而被宋文帝杀害。
刘义恭,五子,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与柳元景密谋废帝而被前废帝肢解杀害。
刘义宣,六子,封南郡王,曾参与讨平刘劭弑父自立的事件,官至中书监。后任荆湘二州刺史,起兵谋反败被捕,于狱中自杀。
刘义季,七子,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任徐州刺史时即使北魏南侵仍只饮酒。 女儿 刘兴弟,刘裕长女,会稽长公主,嫁徐逵之。
刘荣男,刘裕次女,吴兴长公主,嫁王偃。
广德公主。
宣城公主,嫁周峤。
新安公主,嫁王景深。
吴郡公主,刘裕第五女,妹始安公主死后嫁褚湛之为继室。
富阳公主,刘裕第六女,嫁徐乔之。
始安公主,刘裕第七女,嫁褚湛之。
刘惠媛,义兴长公主。
刘欣男,刘裕幼女,豫章长公主,先嫁徐乔,后嫁何瑀。

刘惔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8 23:46

孙盛曾与殷浩、王濛、谢尚等人在会稽王司马昱府邸聚会。殷浩和孙盛两人一起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盛说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司马昱很感慨地叹息道:“如果刘惔来了,自然会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接刘惔,这时孙盛料到自己会辩不过。刘惔来后,先叫孙盛谈谈自己原先的道理。孙盛大致复述一下自己的言论,也觉得很不如刚才所讲的。刘惔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盛便被驳倒了。满座的入同时拍手欢笑,赞美不已。

刘曜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0:08

自匈奴刘渊起升和事以来,汉国历代国君都要杜撰一些耸人听闻的祥瑞征兆故事。史载刘曜在隐居管涔山时,一天晚上,忽有二童子,手托一剑,跪在刘曜面前说道:“管涔王使小臣奉见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剑遂离去。刘曜掌灯一看,剑长二晌判尺,光辉耀目,后来又发宴笑改现剑光随四时而改变颜色。大概刘曜的永明和以后的赵国号皆由此而来。

刘宠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31 17:25

刘宠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有长者风范。

刘良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2 12:31

刘秀年少丧父,由是刘良抚养大的,所以刘秀称帝之后,对刘良尊崇有加,封赏皆厚,甚至很多时候对他法外容情。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六月,中郎将来歙在武都郡河池县军中被刺身亡。六月二十七日,来歙的灵柩抵京,刘秀亲自率领百官到城外迎接灵柩。刘秀扶柩进城之后,公卿百官也随之入城,刘良的车马与右中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十分生气,他大声呵斥张邯,让他旋车让道,又将管理城门的门候(专职守城门官)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
这一事件引起朝野大哗,担任司隶校尉的鲍永上奏弹劾刘良:刘良是诸侯藩臣,蒙皇上恩宠入侍朝中,但他明知门候是后皇上任命的六百石级别的朝廷命官,还肆意责骂,迫使他在京都大道上叩头认罪,刘良一点也没有藩臣之礼,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但刘秀并没有对刘良有任何惩罚。
刘良有一个好朋友叫李子春,曾做过琅琊国国相,卸职后回到家乡怀县,李家是怀县的豪强大户,李子春的两上孙子杀了人也没人敢管。赵熹出任怀县县令之后追查此事,两个凶犯被迫自杀,李子春也被拘捕入狱。李子春与洛阳的皇亲国戚交往密切,有数十人替他说情,请求宽大处理,赵熹却始终不答应,坚持要将李子春法办。李家就请刘良帮忙。
刘良那时重病在身,生命垂危,刘秀亲自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要办,刘良就说:“皇上,臣和李子春交情深厚,听说他犯下了罪,怀令赵熹要杀他,我想请皇上放他一条生路。”
刘秀当时正着手解决豪强肆虐问题,听了这个请求很为难,就对刘良说:“官吏依法办事,律法之事不能违法曲断,换个别的事情吧。”
刘良摇头,闭眼不再吭一声。刘良去世之后,刘秀追念叔叔的养育之恩,悔恨不已,下诏特赦了李子春。

刘询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27 04:47

掖庭令张贺为刘病已娶许平君为妻,一年以后刘奭出生。又过了几个月,刘病已被立为皇帝,封许平君为婕妤。这时,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没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亲戚。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却没有人开口说话。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明白了汉宣帝的心思,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册立皇后之后,依照汉家旧例,皇后的父亲或兄弟应封侯。霍光认为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是受过宫刑的人,不适合封侯管理侯国,过了一年多才封他为昌成君。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皇帝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作皇后却又想不出办法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要临产时生了病。霍显命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后来有人上书,控告那些医生给皇后治病时无用,都应该收系诏狱,并弹劾他们不道之罪。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光,并且说:“既然已经错办了这事,你就想法子别让官吏逼问淳于衍了。”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 。汉宣帝不知内情,非常悲痛,为许皇后起谥曰“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
霍显于是为霍成君做出嫁的衣服,准备进宫的用具,劝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去,果然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她挥金如土,与许平君提倡的节俭完全违背。汉宣帝很宠爱她,霍皇后独擅房宠,没有为汉宣帝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
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立许平君子刘奭为皇太子。霍显恼怒异常,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后来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出去。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设谋叫上官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的官员召来,让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乘机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此计尚未实施便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捉到。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
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黜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至此,汉宣帝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 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神异事件:
一、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了像是有几千人在一起的喧闸之声。百姓去看,只见有块大石自己竖了起来,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围那么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块石头作为大石的脚。大石竖起后,有几千只白色的乌鸦飞下来聚集在它旁边。
二、昌邑社庙中已经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无独有偶,上林苑管理园林的官员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更为奇特的是,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符节令眭弘因曾师从董仲舒,颇学了些经术。他推衍《春秋》大意,认为:“石头和柳树都是阴物,象征着处在下层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换代以后皇帝祭天以报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复生,它们并非人力所为,这就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社庙中已死的树木复生,这就表示以前被废的公孙氏一族要复兴了。”
眭弘也不知道这公孙氏所在何处,就说:“我的先师董仲舒曾经说过,即使有继皇帝位并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会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家是尧的后代,有传国给他姓的运势,汉帝应该普告天下,征求贤能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周二王的后代那样,以顺从天命。”眭弘请他的担任内官长的朋友赐替他奏上此书。
当时,汉昭帝还很年幼,由大将军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讨厌此事,就把眭弘的奏书交给廷尉。霍光上奏赐和眭弘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两人都判处死刑。 《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幼时被收系在郡邸狱时,胳臂上还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宛转丝绳,上面系着来自身毒国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株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佩戴它的人会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
汉宣帝即位后,每每拿起这枚宝镜长时间地感叹呜咽。他曾用琥珀装饰的竹筐装宝镜,用戚里出产的织成锦(又名斜文锦)包裹。汉宣帝驾崩后,宝镜不知哪里去了。
万里之遥的印度宝镜出现在西汉并非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身处大夏。并从大夏商人那看见了身毒国的商品 。此镜或是得于彼时。张骞还朝后或将宝镜赠与太子刘据,刘据希望长孙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让史良娣编织丝绳,系起宝镜。
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宣帝乃武帝曾孙,本该四世同堂享骨肉天伦之爱,却逢巫蛊之祸,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为刘氏孤儿。而终身登大宝,中兴汉室,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对长辈遗物,却物是人非无从尽孝,只能兴建园陵以寄哀思,令人无限唏嘘。

许国的散闻轶事
1个回答2024-02-09 22:08

明神宗五年,张居正父死夺情。时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疏劾之,受廷杖,出国门。庶子许国镌玉杯以赠吴,兕觥以赠赵。兕觥之铭铅冲曰:「文羊一角,其理沈黝,不惜剖心,宁辞碎首。黄流在中,为君子寿。颍?#91;生许国,为定宇馆丈题赠。」(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为常熟赵氏乞曲阜颜衡斋归兕觥序》)
被杖的四人一下子成为天下士大夫仰慕的楷模,当时皇帝经筵的讲官许国(掘脊字维桢,徽州歙县人)送给吴中行一只玉杯,上刻诗曰:“斑斑者何?卞生泪。英英者何?兰生气。追之琢之,永成器。”送给赵用贤犀角杯一只,上刻诗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惜剖心,宁辞碎首。黄流在中,为君子寿。”对二人做出高度的评价和美好的祝福。可世事难料,张居正死后,吴、赵二人重新回朝廷做官,许国已做到内阁中仅次于首辅的二把手,和吴、赵成为政治上的对手,许国谴责二人,“意槐散歼气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负不世之节,号召浮薄喜事之人,党同伐异,罔上行私,其风不可长。”真乃此一时,彼一时也。(危机公关的处理办法:廷杖(2) 连载:晚明七十年 作者:十年砍柴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乃济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17:00

其父许学范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学范有七子,其中乃济、乃普、乃钊三子为进士,其余四子也皆中举人,故有“七子登科”之美誉。许乃济与弟许乃榖、许乃普、许乃钊和堂兄弟许乃赓、许乃安,五人均以进士中式,先后入翰林院,时称“五凤齐飞入翰林”。当时的学者、书法家梁同书曾写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赠与许学范,称颂许氏家族。在清代,许家兄弟这两件事一直被传为科举佳话。
到在许氏家族中以文名显赫的有第十五世孙,当代著名台湾作家高阳(本名许晏骈)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