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的轶事典故

2024-02-27 04:47

1个回答

掖庭令张贺为刘病已娶许平君为妻,一年以后刘奭出生。又过了几个月,刘病已被立为皇帝,封许平君为婕妤。这时,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没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亲戚。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却没有人开口说话。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明白了汉宣帝的心思,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册立皇后之后,依照汉家旧例,皇后的父亲或兄弟应封侯。霍光认为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是受过宫刑的人,不适合封侯管理侯国,过了一年多才封他为昌成君。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皇帝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作皇后却又想不出办法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要临产时生了病。霍显命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后来有人上书,控告那些医生给皇后治病时无用,都应该收系诏狱,并弹劾他们不道之罪。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光,并且说:“既然已经错办了这事,你就想法子别让官吏逼问淳于衍了。”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 。汉宣帝不知内情,非常悲痛,为许皇后起谥曰“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
霍显于是为霍成君做出嫁的衣服,准备进宫的用具,劝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去,果然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她挥金如土,与许平君提倡的节俭完全违背。汉宣帝很宠爱她,霍皇后独擅房宠,没有为汉宣帝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
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立许平君子刘奭为皇太子。霍显恼怒异常,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后来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出去。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设谋叫上官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的官员召来,让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乘机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此计尚未实施便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捉到。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
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黜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至此,汉宣帝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 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神异事件:
一、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了像是有几千人在一起的喧闸之声。百姓去看,只见有块大石自己竖了起来,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围那么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块石头作为大石的脚。大石竖起后,有几千只白色的乌鸦飞下来聚集在它旁边。
二、昌邑社庙中已经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无独有偶,上林苑管理园林的官员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更为奇特的是,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符节令眭弘因曾师从董仲舒,颇学了些经术。他推衍《春秋》大意,认为:“石头和柳树都是阴物,象征着处在下层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换代以后皇帝祭天以报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复生,它们并非人力所为,这就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社庙中已死的树木复生,这就表示以前被废的公孙氏一族要复兴了。”
眭弘也不知道这公孙氏所在何处,就说:“我的先师董仲舒曾经说过,即使有继皇帝位并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会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家是尧的后代,有传国给他姓的运势,汉帝应该普告天下,征求贤能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周二王的后代那样,以顺从天命。”眭弘请他的担任内官长的朋友赐替他奏上此书。
当时,汉昭帝还很年幼,由大将军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讨厌此事,就把眭弘的奏书交给廷尉。霍光上奏赐和眭弘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两人都判处死刑。 《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幼时被收系在郡邸狱时,胳臂上还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宛转丝绳,上面系着来自身毒国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株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佩戴它的人会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
汉宣帝即位后,每每拿起这枚宝镜长时间地感叹呜咽。他曾用琥珀装饰的竹筐装宝镜,用戚里出产的织成锦(又名斜文锦)包裹。汉宣帝驾崩后,宝镜不知哪里去了。
万里之遥的印度宝镜出现在西汉并非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身处大夏。并从大夏商人那看见了身毒国的商品 。此镜或是得于彼时。张骞还朝后或将宝镜赠与太子刘据,刘据希望长孙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让史良娣编织丝绳,系起宝镜。
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宣帝乃武帝曾孙,本该四世同堂享骨肉天伦之爱,却逢巫蛊之祸,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为刘氏孤儿。而终身登大宝,中兴汉室,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对长辈遗物,却物是人非无从尽孝,只能兴建园陵以寄哀思,令人无限唏嘘。

相关问答
欧阳询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11:31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
全文
刘完素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0:22
一、某次乡间行医,路遇一少妇难产“假死”,拟葬之。刘完素听说缘由,给其把脉,认为尚有救,便用银针穴灸。顷刻间,孕妇苏醒,产下婴儿。从此,“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一针救二命”为人乐道。其事迹,甚至...
全文
刘裕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01:41
父亲 宋孝帝刘翘,东晋彭城郡功曹 母亲 孝穆皇后 赵安宗 孝懿皇后萧文寿(继母) 刘道邻,刘裕二弟,封长沙王,官至太尉 刘道规,刘裕三弟,晋南郡公,官至征西大将军,刘裕篡晋前去世,获追封临...
全文
刘惔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8 23:46
孙盛曾与殷浩、王濛、谢尚等人在会稽王司马昱府邸聚会。殷浩和孙盛两人一起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盛说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
全文
刘曜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0:08
自匈奴刘渊起升和事以来,汉国历代国君都要杜撰一些耸人听闻的祥瑞征兆故事。史载刘曜在隐居管涔山时,一天晚上,忽有二童子,手托一剑,跪在刘曜面前说道:“管涔王使小臣奉见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剑遂离去...
全文
刘宠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31 17:25
刘宠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有长者风范。
刘良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2 12:31
刘秀年少丧父,由是刘良抚养大的,所以刘秀称帝之后,对刘良尊崇有加,封赏皆厚,甚至很多时候对他法外容情。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六月,中郎将来歙在武都郡河池县军中被刺身亡。六月二十七日,来歙的灵柩抵...
全文
刘询是什么人物?
1个回答2024-02-27 05:51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1月10日 ),字次卿,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孝宣之治的开创者。元平元年(前74年),受封为阳...
全文
刘琰的刘琰轶事
1个回答2024-01-08 19:04
康熙年间,因康熙皇帝爱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所以使一贯骄横成性的皇子,甚感拘...
全文
刘凤诰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18:58
刘凤诰中探花时,因其貌不扬(眇一目),乾隆皇帝心有所嫌,遂亲自出对试其才,句为:“ 独眼不能登虎榜。”刘凤诰听了,应声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1]乾隆听了,心里暗暗嘉许。又出一联:“东启明,西...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