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锔大缸河北民歌

儿歌锔盒锔碗锔大缸
1个回答2024-02-16 07:13
儿歌【锔盆锔碗儿锔大缸】
锔锅锔碗锔大缸啊,

老头的帽子掉水缸啊,
锔盆锔碗锔大缸啊,
锯老太太的尿盆不漏汤啊
儿歌锔盒锔碗锔大缸
1个回答2023-09-30 10:10
儿歌【锔盆锔碗儿锔大缸】
锔锅锔碗锔大缸啊,

老头的毁做帽子纤羡衡掉水缸啊,
锔盆锔碗锔大缸派如啊,
锯老太太的尿盆不漏汤啊
在“四大民间故事”中,发生在河北地区的是哪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02:53
答案:孟姜女哭长城
谁知道那里可以找到 河北民歌 《对花》>?
1个回答2024-01-12 03:53
用kugoo搜索
河北有什么名人小故事、民间传说
1个回答2024-02-07 01:56
孟姜女哭长城(秦皇岛)
黄帝战蚩尤(张家口)
牛郎织女(邢台)
河北民歌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2-24 05:37

河北民歌是在河北省广泛流传的歌曲,主要民歌有小放牛,回娘家等等。

锔碗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23 19:57

  
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瓷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
“锔活”也分粗细,“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锔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到了民国年间,‘锔活秀’简直登峰造极,很多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
“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这陌生的吆喝声,仿佛从古老村落里的巷陌中传来,把人带回到过去的手工艺历史时代,把破裂的瓷器摆正,对上碎片,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个破裂的花瓶、一只摔烂的瓷碗、一把漏水的茶壶、一枚断开的镯子在锔匠手上很快就修补完整了。那若隐若现锔子上,闪耀的是锔匠的智慧和辛酸。锔碗有着辉煌的历史。

介绍河北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4-02-17 03:14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



【传统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北部,又称为承德离宫或是热河行宫,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皇族夏天避暑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三代时期,并大约耗时9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广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的途中路过承德,发现这里地势良好并且气候宜人,尤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能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以及山峦区等四大部分,而雄伟的寺庙群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半环于山庄的外围,映射出当时的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以其独特的风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杂技文化】



河北省吴桥县是世界上著名的“杂技之乡”,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吴桥杂技文化,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地区以及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河北自古就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了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而在很久以前吴桥地区就是冀州大地杂技最为密集的地区,在晋代墓室中就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宋朝年间,杂技开始出现于民间,出现了“勾栏”、“瓦舍”等杂技演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吴桥杂技最为鼎盛的阶段。吴桥杂技文化历经两千余年并不断丰富发展,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其影响远传世界多地,因此流传着“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美谈。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国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棒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民俗】



昌黎地秧歌作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昌黎地秧歌以表演者自由灵活地扭动,同时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而见长。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秧歌队伍在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就会遍及昌黎城乡,这里的人们自我娱乐并且参与演出,是昌黎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分场子秧歌以及排街秧歌,均以行当表演为主。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介绍河北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4-02-18 12:18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



【传统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北部,又称为承德离宫或是热河行宫,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皇族夏天避暑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三代时期,并大约耗时9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广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的途中路过承德,发现这里地势良好并且气候宜人,尤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能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以及山峦区等四大部分,而雄伟的寺庙群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半环于山庄的外围,映射出当时的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以其独特的风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杂技文化】



河北省吴桥县是世界上著名的“杂技之乡”,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吴桥杂技文化,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地区以及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河北自古就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了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而在很久以前吴桥地区就是冀州大地杂技最为密集的地区,在晋代墓室中就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宋朝年间,杂技开始出现于民间,出现了“勾栏”、“瓦舍”等杂技演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吴桥杂技最为鼎盛的阶段。吴桥杂技文化历经两千余年并不断丰富发展,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其影响远传世界多地,因此流传着“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美谈。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国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棒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民俗】



昌黎地秧歌作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昌黎地秧歌以表演者自由灵活地扭动,同时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而见长。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秧歌队伍在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就会遍及昌黎城乡,这里的人们自我娱乐并且参与演出,是昌黎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分场子秧歌以及排街秧歌,均以行当表演为主。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介绍河北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4-02-20 20:34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

【传统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北部,又称为承德离宫或是热河行宫,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皇族夏天避暑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三代时期,并大约耗时9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广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的途中路过承德,发现这里地势良好并且气候宜人,尤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能俯视关内,又可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以及山峦区等四大部分,而雄伟的寺庙群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半环于山庄的外围,映射出当时的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以其独特的风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杂技文化】

河北省吴桥县是世界上著名的“杂技之乡”,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吴桥杂技文化,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地区以及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河北自古就是中国杂技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了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而在很久以前吴桥地区就是冀州大地杂技最为密集的地区,在晋代墓室中就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宋朝年间,杂技开始出现于民间,出现了“勾栏”、“瓦舍”等杂技演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吴桥杂技最为鼎盛的阶段。吴桥杂技文化历经两千余年并不断丰富发展,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其影响远传世界多地,因此流传着“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美谈。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国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棒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民俗】

昌黎地秧歌作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昌黎地秧歌以表演者自由灵活地扭动,同时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而见长。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秧歌队伍在年节或喜庆的日子就会遍及昌黎城乡,这里的人们自我娱乐并且参与演出,是昌黎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分场子秧歌以及排街秧歌,均以行当表演为主。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曲艺】

河北省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地区,远播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个地区。乐亭大鼓在演出的时候,由一人边打鼓板边站立说唱,其他的人分别用三弦等乐器进行伴奏。据老艺人世代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温荣大约在1850年左右创立于河北省的乐亭县,在以前更与评戏、唐山皮影统称为“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至今,乐亭大鼓中名人辈出且广为流传,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文化底蕴。世代相承的乐亭大鼓传统曲目包括长、中、短篇多达三百余个,其中以《东汉》、《隋唐》、《三侠五义》、《长生殿》等为最典型的代表。乐亭大鼓有着灵动儒雅的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且作为“板腔体”的唱腔音乐,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变。 赞同11| 评论
【传统戏剧】

河北梆子是一种河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是我国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在旧社会,河北梆子曾有过许多的名称,河北本地称为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或梆子腔,又被外地人叫为京梆、笛梆子以及反调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2年正式命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最早是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及河北部分农村为基础,逐渐向周围的省市地区传播,其大约产生于公元1820到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分为生、旦、丑等三行唱腔,在传统的演出中,文场的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它乐器还有笙、唢呐、三弦等。河北梆子的演出表演通俗易懂,多以河北的地方口语演唱,充满浓郁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赞同4| 评论(1) 2012-5-1 09:23 7646****5 | 二级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简称“冀”,省会为石家庄市。河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五胡”以及契丹都有过在这里割据称王的历史,金元明清各朝都把燕赵的腹地北京设为国都,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各代皇族政权统治的核心。这些都体现出河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为特殊文化的形成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燕赵大地位于中国的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纷争交流的地带,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以至于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但是却相互遗存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