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忠利二人转报板西相

四字吉利成语带忠字的?
1个回答2024-03-13 15:33

赤胆忠心、 尽忠竭力、 竭忠尽智、 忠孝节义、 忠言逆耳、 移孝为忠、 忠心赤胆、 精忠报国、 忠贞不渝、 求忠出孝、 忠孝两全、 赤胆忠肝、 宅心忠厚、 矢忠不二、 忠肝义胆、 忠不避危、 竭智尽忠、 忠心贯日、 公忠体国、 效死输忠、 忠心耿耿、 移孝作忠、 孝悌忠信、 忠贯白日、 尽忠报国、 忠驱义感、 义胆忠肝、 忠贯日月、 进思尽忠。

尽忠报国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尽忠报国?
1个回答2024-04-21 07:27

词目精忠报国使用频率常用 发音jīnɡzhōnɡbàoɡuó 释义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示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岳飞~,父子就戮。” 近义词尽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 歇后语岳飞背上刻金字 故事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大金国,直接威胁北宋的生存。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送19岁的岳飞从军。岳飞在抗金19年战斗中,打了许许多多胜仗,让金兵闻风丧胆。北宋灭亡后,他继续坚持抗金直到被害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精忠报国还是尽忠
1个回答2024-04-26 22:39

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都是正确的写法,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也有版本“尽忠报国”),后演化为“精忠报国”。

1、尽忠报国

读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释义:忠:赤诚无私,竭诚尽力。报:报效。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出处:元·脱脱《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翻译:岳飞撕开衣服以后背示人,上面有“尽忠报国”四大字,刻入皮肤。

例句:军人的工作,尽忠报国,军人的使命,捍卫和平,军人的举止,英姿飒爽,军人的生日,祝福此时,八一建军节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礼,你们辛苦了,祝愿你们开心快乐,永远年轻。

2、精忠报国

读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翻译: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例句:一颗赤子之心,精忠报国矢志不渝,一双勤劳之手,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一生正气之歌,友情互助弘扬美德,一幅璀璨之画,绘制蓝图锦绣中华!

沙比利的吉他好还是云杉板的吉他好 具体好在哪里?
2个回答2022-12-23 12:42
1、面板往往用云杉,沙比利通常做背侧板;
2、这个价位的琴没必要考虑木质对音色的影响,Talent
TE-201C
箱体较大,如果符合身材的话,推荐这把
3、Talent
TE-201C
是面单的琴,理论上音质会好一些
《精忠报国》这首歌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1个回答2022-11-27 09:11
《三少爷的剑》
精忠报国的歌词大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8 21:39

1127年,金国大举入侵东京汴梁,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高宗赵构逃到杭州建立南宋。这歌的意思其实就是 狼烟起 江山北望 (北方战事再起)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大战在即,对战场的形容)心似黄河水茫茫 (心情像黄河水一样波荡起伏)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岳飞从军20年,这首歌的词其实就是以岳飞的角度写的)恨欲狂 长刀所向 (心里带着亡国的恨征战沙场)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有多少忠义之士战死的异乡他国)何惜百死报家国 (我愿死上千万道报效国家)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怎奈外敌来犯,佞臣当道)马蹄南去 人北望 (北宋灭亡,多少军民包括岳飞自己都是含着恨依依不舍的踏过长江南下,却不忘回头看一下曾经的故乡)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后面就是站在岳飞的角度上抒发情绪了)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精忠报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4:45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尽忠报国的相关典故
1个回答2024-01-26 16:48

北周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帝死,朝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运谈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尽忠报国。杨坚大怒,要杀掉颜之仪。由于颜之仪得到民心,因此只被杨坚贬到桥悄携西疆敏伏当郡守。
隋文帝杨坚即皇帝位后还是表扬颜之仪,对他说:“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五十字以下
1个回答2024-01-18 23:52
宋名将岳飞出仕之前。后世把精忠报国作为对岳飞的评价,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
精忠报国典故?
1个回答2024-02-29 01:55

精忠报国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

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姚太夫人为了激励岳飞,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击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后代所敬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