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评书

陈抟公园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3 13:24

公园占地面积三百多亩,其中水面积七十二亩。园中建子母塔一座,塔高十三层,四十五点八一米,母塔上建子塔五座,塔形八角,每层开四门。靠内墙筑塔梯,塔体中镶嵌石碑一百九十五块,供书画爱好者和捐资者题字题名留念。塔的第三层有老子母亲的塑像,第七层有李隔世塑像一尊。参观者绕外走廊可阅览碑文或瞭望四野,蹬 可望鹿邑全境。该园北靠风景河,南邻古城墙。园内三湖一岛,东面为钓鱼湖,占地十七亩,东南为荷花池,占地十二亩;西面为水上乐园,占地三十三亩;湖心为桃花岛,岛上遍植桃柳等树。绕湖建有五座青石拱桥:岛的东面为龙桥(又叫九曲桥), 岛西面叫凤桥,东北面为两孔桥,北布网 景河上,还有三孔桥。园内有儿童乐园,游艇、溜冰场,健身器材等设施。该园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天游人如织。

陈抟老祖是谁?
1个回答2024-02-15 07:40

陈抟老祖是一位宋代的道学家。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唐末、五代隐士,亳州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十月十五日陈抟生于亳州城南12公里陈庄,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化形(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享年118岁。

陈抟少年时便阅读经史,精于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遂以山水为乐,后归隐湖北武当山、陕西华山等地。

扩展资料:

陈抟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陈抟主要著作:易类有《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

养生类有:《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的《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一生多著诗词,有诗词600余首。

参考资料来源:亳州市政府——陈抟

《心 相 篇》是陈抟的著作吗?
1个回答2022-08-09 17:51
很怀疑不是他写的
关于陈抟老祖的介绍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8 09:27

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号扶握凳摇子,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成功,便隐居山水。陈抟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例如《高阳集》、《指玄篇》等,但多已亡佚。陈抟的主要贡献是他的易学新理论、新思路,陈抟易学的特点是从宇宙变化的角度解读易经,而不是从人并皮州伦秩序的角度。他的这一思路对宋代理学、道教影响重大。后来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等无不受其影响,陈抟是易学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道教史上,陈抟是开宗的一绝蔽代大师,当时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多是陈抟的弟子,所以后世尊他为“陈抟老祖”。

被称为“陈抟老祖”的陈抟到底是谁?他都有何成就?
2个回答2023-01-12 02:16
陈抟老祖是宋代的一位道学家,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著作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
陈抟 为什么叫睡仙
2个回答2022-06-02 16:50
1.数举不第(多次科举没中榜),遂饮酒浇愁,以睡发泄,寄希望于梦中。
写过几首关于“睡”主题的诗歌。
2.jiē yā 叹息的意思
3.huī
你知道陈抟是个什么人吗?
1个回答2023-03-10 20:05
中国历史上名声显赫的思想家。他开创了新儒家和新道家内丹学说的先河,并且是太极图的创始人。
水浒传-陈抟
3个回答2022-04-18 05:10
水浒传开始为宋仁宗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而陈抟于989年飞升,其中相差近百年时间,说水浒中出现陈抟,有待考证。
陈抟老祖是指谁啊?
1个回答2022-06-06 08:01

是指陈抟道士。

陈抟是古时候著名华山派道士,常被人当做神仙来看待,有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尊号。陈抟老祖以睡觉出名,主张以睡养生,人称“睡仙”,常常一眠数日。

陈抟生卒年以及籍贯不详,有很多种说法,到现在都没有确定。有道教教徒说,陈抟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陈抟在宋太宗端拱二年仙逝,也就是说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百岁以上,别说是在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落后的古代,就是在现在也是长寿中的长寿。

学术思想

易学

陈抟的《易》学受《周易》经传、《易纬》的影响,除了有对儒学自身的发掘,更涵摄老学与佛学的思想与范畴,在象数领域进一步开拓了《易》学的视野。陈抟从《老子》等书中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老子》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

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

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

陈抟老祖五步定华山
1个回答2022-11-06 00:46
介绍你去看一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