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题材快板

“民族团结”类快板词
1个回答2024-03-10 05:10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咋不夸!要夸就夸民族团结~~进呀嘛进步啦!.......
民族团结之类的快板词
1个回答2024-03-14 09:26
快板是B大调还是G大调?
“民族团结”故事有范围吗?最好你给些范围提示.
“民族团结”类快板词
1个回答2024-03-15 13:08
快板是B大调还是G大调?
“民族团结”故事有范围吗?最好你给些范围提示.
民族团结的快板词 要具体内容求大神帮助
1个回答2024-03-25 18:42
合:竹板这么一打呀本文来自xchen.***_cn 呱嗒呱嗒响 我们四人走上台 今天说点啥 甲:说说“八荣八耻”的身边事 乙:说说分辨荣耻的学生娃 合:好今天就来说说它 说说它 甲:一个小孩本姓齐 他家住在北京西 天天闹钟定得早 跑步上学练身体 乙:尊敬师长爱同学 各门成绩也不低本文来自xchen.***_cn 合:反正是 哪方面他都差不离 甲:这天有演讲赛 热爱祖国是主题 小齐代表班级体 积极准备争第一 乙:热爱祖国是前提 …… 甲:说说“八荣八耻”的身边事 乙:说说分辨荣耻的学生娃 合:好今天就来说说它 说说它 甲:一个小孩本姓齐 他家住在北京西 天天闹钟定得早 跑步上学练身体 乙:尊敬师长爱同学 各门成绩也不低本文来自xchen.***_cn 合:反正是 哪方面他都差不离 甲:这天有演讲赛 热爱祖国是主题 小齐代表班级体 积极准备争第一 乙:热爱祖国是前提.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咋不夸!要夸就夸民族团结~~进呀嘛进步啦!...
小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急需!
1个回答2024-01-27 19:49
  一、



  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挥汗如雨地平着毛渠埂子。随着该团3.4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



  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该团经常与地方的少数民族联络,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学习在农业种植上的新技术;三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四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



  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而且对我们很好。





  二、



  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8月9号,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为她庆祝生日。



  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亲捡破烂维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丽达听说了小明梅的情况,就经常给她买衣服、买零食、洗头洗澡、检查作业,每个月还要给她20元零用钱。小明梅:“今天我特别高兴,我好久没吃过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声妈妈。”



  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关于民族团结故事作文
1个回答2024-01-26 04:23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9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
有哪些民族团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5:26
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反抗侵略的战争
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3:45
玄奘西游,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小叶丹结盟,

金城公主,松赞干布,点苍山会盟,南诏崇圣寺三塔

郑和下西洋也是吧
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53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时间算还不足月。于是,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长石建新接待了他们。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于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医生到达后,经全面检查后就开始进行手术。24时手术成功,母子平安。7天后,努尔巴克出院了,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
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2:36
在13村,人们异口同声地传说着地震后“小许为村民们免费磨面”的事。记者随村党支部书记阿不拉·艾买提一起走进了“小许”一间唯一没有倒塌的磨坊。屋子里有几个农民在帮着一位身着汉族服装的老人,在忙碌磨坊里的活计,你来我往,配合默契,就像一家人似的。
当支部书记亲切地叫了一声“小许”时,老人立马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寒暄中得知这位叫作“小许”的老人已经有62岁了,真实姓名叫许向国,是当地的第二代汉族农民。1960年,随父母逃荒到琼库尔恰克乡落户,不久父母相继辞世,当年徐向国还是不满20岁的毛头小伙。因此,村里人都叫他“小许”,并帮扶他成了家。一晃40多年过去,人们已记不得他还有一个叫“许向国”的名字,习惯地叫他“小许”直到如今。地震震倒了“小许”家的四间房子,没有倒塌的磨坊是租用村委会砖砌的老办公室。“2·24”震灾发生后,除去断电停了3天,后来的日子“小许”的磨坊昼夜转动,为受灾的乡亲们免费磨面。记者和这位在维吾尔族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拉话时,他很自然地说:“自家人受了灾难,还分什么你我哩,只要小钢磨能转,兄弟们就不会没有面粉吃。”
阿拉根乡一村的赵兴安夫妇,是2000年来此地安家的山东菜农。他承包的四座大棚,除种菜外,每年春天都要培育一批瓜苗提供给村里的瓜农。今年他又种下了8万株西瓜和12万株甜瓜苗。“2·24”地震,他家倒塌了两座温棚,泥土掩埋了刚发出生长叶的瓜苗;另两座大棚墙裂膜破,急需整修。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赵家两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他犯愁时村里的乡亲们赶来了。七手八脚,撑起了倒塌的棚顶,更换了撕裂的棚膜,又细心地将压在瓜苗上的泥土清洗干净。赵兴安见到记者时,再三要求把兄弟民族同胞们帮他救灾的事传向社会,传到老家山东,让远方的亲人们放心。
记者在赵兴安家的温棚里看到,灾后余生的瓜苗已渡过了劫难,油绿的叶片像展翅欲飞的小鸟,只待春寒过后,便可在希望的田野里开花结果,为灾后重建家园的农民送上第一个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