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魁然的相声说事论俗

我们俗话说的捉五魁 请问是哪五魁
1个回答2022-12-23 08:52
打麻将讲究“捉五魁”,就是已有四万和六万,得到五万后“胡牌”。
赵公明的财神风俗
1个回答2024-03-09 00:12

拜财神
赵大村和周边村庄形成了典型的财神赵公明崇拜祭祀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赵公明诞辰日,村中举办财神庙会3天。六月初六日是财神赵公明的逝世日,也要举办纪念活动。会前由村老组成庙会筹办组织,安排执事各负其责,筹措会款,下贴请客,写戏搭台,安排祭祀礼仪,仪仗鼓乐,摊位划分,客商管理,治安维护等事宜。会中3天4夜唱大戏。有大的祭拜赵公元帅仪式,附近四乡数万人上会浏览观光。正会之日拜谒进香,由古代传承下来的社组成的进香队伍络绎不绝。特别是赵大村的十几户赵氏后裔,系赵公明的嫡系后代,终南镇毓兴村、楼观镇三家庄、界尚村、金盆村等近200户赵姓族人,集贤镇赵大村周围数村的赵姓家族,也组队祭拜远祖赵公明,仪式有鸣乐、响炮、上贡、敬香、磕头、作揖、诵经等项。庄重严整,凝神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全国的财神庙宇举不胜举,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商家厂家到农家小舍,大多供奉赵公明,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年除夕吃饺子(象征元宝),然后彻底不眠等待凌晨接财神。半夜时分,由贫寒子弟、街头小贩等装扮财神,带上财神画张,穿街走巷,挨门沿户叫卖:送财神了。一个除夕夜,有时一家接十几张财神。财神到家,越过越发。
习俗
祭祀赵公明,还有农历大年初一争烧头炷香的习俗。村民半夜即起,在寒风中伫立守候,待到鸡叫第一声,涌进财神庙,燃起一炷香,恭敬地献给赵公明。据说第一炷香能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好运。每月初一、十五亦有村民前往敬奉财神。
财神赵公明的信仰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影响到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华人住地。广东潮洲、汕头等家家供俸财神赵公明。台湾大里市佑福宫有近百万人信奉财神,赵氏后裔也以赵公明为光荣,他们由八十年代末起,在大陆艰辛寻觅赵公明故里十余年。西安一家旅行社的市场部经理看到1997年笔者撰写的《财神老家赵大村》、《车过财神赵大村》等文,后又读到1999年《西安晚报》刊登的记者尤凌波等撰写的头版文章《周至银行干部(王安泉)考证出赵公明出生地——“财神”老家赵大村》,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有数十家报刊转载。旅行社及时将这些信息转告台湾大里市台胞。
台湾大里市的信众和赵氏后裔奔走相告,喜出望外,许多人发愿要到西安周至赵大村进香祭拜赵公明。1998年3月,大里市佑福宫首次组织财神拜谒团,在导游的引领下,到达赵大村。许多台胞抚摸古石碑和财神庙的砖、柱、门,十分激动。在古庙前举行了隆重的拜祭先祖赵公明的仪式。当场捐资7万余元人民币,用于新修财神庙。此后,在古财神庙南新建的财神庙落成。每年,大里市的台胞都组成近百人的进香团来赵大村祭拜财神。香港、澳门、东南亚的华人也纷纷到赵大村财神庙参拜赵公明。
祭祀
汉族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明代中叶或稍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买卖求财”是他专司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而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 之类。据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记载:吴地以阴历的三月十五日为赵公明的生日,每到此日,人们都要谨加祭祀,财神或立庙祭祀,或在家中塑像祀之。此中商人祭祀财神最为普遍,河北《阳原县志》云:“财神,各商家各供于号中。每岁正月,为财神特别祀期,如民家之祀天地然。每岁二月十八日,亦献戏酬之。”

俗语的悖论
1个回答2024-02-23 04:54
俗语的悖论 就是 互相矛盾 意思相反的俗语。如 无毒不丈夫,最毒妇人心。

那么到底谁最毒呢?
赵老师讲现世因果怎样评论的
1个回答2024-02-27 02:24
居士未经过上师允许,不可以作公开的说法,否则犯菩萨戒。而且居士说法内容经过上师审核才可,所以你看到在家众说法,先看他是否有公开声明他是经过了哪位大德的允许,公开说法的。若的确有,则如法。若的确没有,则不如法。
赵人患鼠俗语
1个回答2024-01-30 17:55
有得有失

权衡利弊
求于魁智 赵氏孤儿的视频
1个回答2022-10-01 00:01
这两位有合作过这个么?
只看过于魁智的《搜孤救孤》
论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3-11 04:48
见仁见智
[拼音]jiàn rén jiàn zhì
[释义]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例句]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急需几句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名人名言或者俗语?
1个回答2024-05-01 21:5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
关于低俗小说的评论
1个回答2023-05-15 02:46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赵翼的《论诗》
1个回答2023-04-14 16:17
论诗五首·其二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