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宇相声

李鸿斌,李鸿彬,李鸿兵,李鸿宾哪个名字好些
1个回答2022-07-01 17:17
李鸿彬较好,在字性上可以相互辅助,属性弥补
陈鸿宇最好听的几首歌
1个回答2024-03-14 12:27

陈鸿宇最好听的五首歌曲:

1、《一如年少模样》

《一如年少模样》是内地民谣男歌手陈鸿宇发行的第二张个人原创专辑 。

该专辑名称取自第一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中的一句词。

较上一张的理想与彷徨不同,《一如年少模样》多了些洒脱和闲适,“既来之则安之”,悠悠于世,来来去去保持一份自我独立。由人心探索走向世间草木自然法则,不得不说,这张专辑很有灵性。

2、《多嘴》

这首歌的编曲风格很丰富,既有古典乐中经典的“包莱罗”节奏型,也加入了弦乐配器,还有摇滚的编曲方式和元素。

陈鸿宇把这首歌定义为“一首很独特的歌”,因为没有填词的时候就他就很喜欢这首歌的旋律,写词的时候有些跳跃,进入到了已经设想的抽象的画面中,所以可能会有些晦涩。

歌曲也体现出了专辑的两个突出特色,陈鸿宇开始尝试更为多元的编曲风格。同时,他开始自己写词了。

3、《归还》

其实在制作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归还》本来是为《我来过》所谱的曲;在制作第二张专辑时,陈鸿宇用这首曲找词作者唐映枫填词,填出了《雨好》,却发现另一首曲子更适合这首词,《归还》便又被搁置了。

这次发行的第三张专辑《与荒野》的最后,终于出现了《归还》。《归还》旋律很简单,词也不算复杂,朴素得就像这首歌的名字,把本真归还给璞玉。

对于这首一直在让步的歌,陈鸿宇觉得曲毕竟都写出来了,之前的让步也是为了把这首歌做出来。每次做专辑都尝试一下,第三张当然也要再尝试一下。所以这首歌放在了这张实验性质专辑的结尾。

4、《犴达罕》

意为“驼鹿”,但陈鸿宇并没有设定歌曲里的两个人物都是谁,他也希望听众在听到歌曲后自己揣摩,期待“千人千面”的解读,期待听众通过音乐接收到的不只是直接的感官刺激。

5、《理想三旬》

这首歌从曲来讲,淡淡的吉他弹奏的一曲舒缓虽然重复,但是韵律十足。

词填的非常唯美,能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也许每个人都会在青春有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可最后却痛心放手,当岁月已去,午后阳光洒在书桌上,暖暖的,一杯咖啡,氲氲的,又抚起那积了灰的吉他,便是爱情温存。

一念之间,一些故事,总归成为了回忆。当蓦然回首,我又怎样去面对那个曾经喜欢过的你。

李鸿藻和李鸿章的关系
1个回答2022-07-23 14:26
同朝为官,没有血缘关系
李鸿章的亲家
1个回答2022-12-29 00:53
四川总督的刘秉璋
有没有像李鸿章这样不文明的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57
故事一,王华中午在教室做作业,小红从他身边走过,不小心把王华的铅笔盒弄到地上,钢笔摔坏了,小红连忙向他道歉并声称过后买把钢笔赔他,王华看到此情境,强压在心理即将爆发的气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并说“没关系,修理一下就好了”,于是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故事二,……小红并不向王华道歉,并说起了风凉话,“是你不把笔盒放好,我走我的路……”这样王华强忍着的心中怒火终于点燃了,他追上去,就是“一拳定音”这样两人就打起架来,引来了围观者,这时上课铃声终于响了……
李鸿章是怎样教子的
1个回答2024-02-28 03:49
俭朴

团结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持家惟严



大家庭群居

重要的是纪律
李鸿章后代
1个回答2024-03-07 04:00
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与周氏联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娶了安徽太湖一个著名书香之家的千金赵小莲。赵小莲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进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出身于这个赵氏家族,是赵小莲的侄重孙。

  赵小莲的身价自然非同一般。李鸿章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继室赵小莲。相传,赵小莲有“旺夫运”,从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30年,恰恰是李鸿章在中国政坛上最大红大紫的30年:办洋务,办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1892年赵小莲去世,李鸿章也开始走向低谷。

  李氏家族虽然以办洋务著名,但骨子里却还是个很念旧的家庭。李家起家、打仗靠的是淮军,儿女婚嫁时最相信的也是淮军,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门联姻巩固家族的地位。

  四川总督刘秉璋曾师从李文安和李鸿章父子,后又被李鸿章调往淮军,统领淮军的主力部队。而刘李两家,从儿女到姑侄,竟先后通了七门姻亲。

  除了与淮系要员联姻外,李家还攀了很多阔亲戚,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曾国藩的长子,盛宣怀的长子,段祺瑞的外孙女,湖州望族徐仁良,江南首富刘镛的曾孙……都和李家成了亲戚。

  李鸿章不像他的兄弟那样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其中,大儿子还是从六房李昭庆家过继来的。

  在婚姻问题上,李鸿章的女儿菊耦名声颇为响亮。她与张佩纶的传奇婚姻,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张佩纶当时已年近四旬,结过两次婚,由于他在福建马尾海战中的错误指挥,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背上了罪臣的名声。李鸿章欣赏他的才学,并没有嫌弃他,毅然决然要将最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中年男子。据说当时赵氏夫人哭闹着不让最心爱的女儿过门,只因菊耦也十分欣赏张佩纶的才华,只好作罢。菊耦的孙女便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

  虽然李氏家族的联姻网,看上去密不可破。然而,李鸿章去世后,随着时局的变动,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第四第五代靠自己改变局面

  李鸿章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出身问题。他们多半没有沾到父辈的光,惟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变局面。

  在如今的李家后代中,李道增是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人。李道增1930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他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的父亲很早便离开安徽来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李道增母亲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在这个“半新不旧,不中不洋”的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接受着中西两种文化教育。李家是传统的大家庭,李道增记得:“父亲受礼教的影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法;家教很严,非常重视小孩的教育,要懂礼貌,懂得做人,每学期成绩单都要给家长看”;“父亲很重视中文的教育,要我们写大字、练小楷。”

  李道增英文功底很扎实,他六七岁起开始学习英文,上中学时就开始看英文参考书。正是由于李道增有这一特长,在我国最早与西方在建筑领域内交流时,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李道增看来,这一切也与家族的传承有关。“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西方,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技和理念,他也把西方的教育带到了家中。我父亲英文和国学就非常好,是他教育了我。”

  在上海普陀区真光路的一个小区内,记者见到了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第五代孙李道钧。李道钧1944年生,退休前是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助理工程师。李道钧说,当年他的曾祖父李经叙曾被李家托付给晚清著名外交官伍廷芳,后出任江南制造局会办和金陵制造局总办,精明能干。伍廷芳出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时,李经叙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数年后,又赴墨西哥任职,但非常不幸,没去多久就病逝在那里。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侄子李国栋都相继当了外交官,加上李鸿章,祖上可谓三代外交官之家。

  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和李家景兄弟,年纪轻轻便离开父母到了香港,身上只有几十美金,一切从头学起,经过十数年的努力,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从国内到国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李家昶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还曾一起闯荡非洲,旗下企业有环球钢铁厂、环球搪瓷厂、西茂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等等。李家曙1927年出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创业时什么杂活都干过,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银行业、纺织业到矿业,甚至还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他凭借自己的打拼,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

  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绵延数百年,繁衍十几代,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
李鸿章的后代好像是哪个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11:25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他死后出任驻欧洲的大使,他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清流名臣张佩纶,张的孙女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无子嗣未生育而卒
谁介绍有关李鸿章时代的电视剧?
1个回答2024-03-20 16:02
台湾1895 北洋水师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走向共和
有关李鸿章电视剧?
1个回答2024-05-06 11:03

1.《魂断太平》、2.《走向共和》、3.《台湾1895》、4.《八月桂花香》、5.《左宗棠》、6.《水洋北师》7.《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