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幼儿园快板

幼儿分享行为对幼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1-29 21:21

常年从事孩子分享行为和意识的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融合教育的专家卢乃桂教授认为:

分享中包含着宝贵的平等与博爱思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对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合作能力恰恰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步。

让孩子学会分享,根本解决的方法不是说教,关键在于体验,体验分享,才能从内心理解分享的意义。

如何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1个回答2024-02-29 02:33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明确活动的分工,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部分
表扬幼儿园小朋友积极完成作业的话
1个回答2024-01-25 20:56

幼儿园表扬孩子完成作业非常棒的话入下:

1、加油,成功会属于你的。

2、希望你的成绩能更上一层楼。

3、聪明的你成绩会很快提高的。

4、加把劲,老师很看好你。

5、作业完成较认真,如果课堂表现再积极点就更完美了。

6、好的学习态度决定好的成绩,你尽力了吗。

7、继续努力,你很有潜力!有困难来找老师,老师是你的好朋友。

8、你近期表现棒极了。

9、课上的小动作要影响你成为未来领导者的形象的。

10、相信你的口语会如唱歌般的动听。

11、你的作业很漂亮,希望你写得更美。

12、学好英语首先从写好作业开始。

13、要努力哦,争取做到更好。

14、付出总会有回报。

1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6、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试试。

17、我相信,你能行,别放弃啊。

18、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会心的微笑。

19、作业认真,老师欢心。

20、良好的习惯来自于点滴的积累。

21、努力的果实只有自己栽种,继续努力。

22、勤能补拙,从你的作业中我感觉到了你的努力与上进,加油。

家长不积极送孩子到幼儿园
1个回答2024-02-12 18:30
要跟家长好好谈谈,看是什么原因!
第三题!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
4个回答2022-09-29 02:11
勤奋,爱学习,有知识,懂礼貌,帮助别人的人
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
1个回答2022-05-07 20:57
shaiya
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积极急急急
2个回答2022-09-23 08:04
GG刚刚给通天干探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图图他
教育幼儿积极发言和口语表达有什么意义
1个回答2024-01-23 07:34
英盛观察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好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实践中,我经历了诸多得失,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引导幼儿“想说”;鼓励幼儿“敢说”;教会幼儿“会说”。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想说”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清楚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说一些与教师问题无关的话,或者重复教师说过的话,而不是针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思考和回答。这有来自课程设计偏难偏怪、脱离幼儿实际生活方面的原因,有来自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回答问题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教学气氛、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原因。那么,该如何引导幼儿想说呢?

首先,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在一节中班语言活动上,我把孩子们在小班或者更早的照片拿出来,让孩子们看看他们都是谁,当孩子们一看原来是自己班上的某某小朋友时,都特别兴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提出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如照片上的孩子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你们喜欢现在的自己还是小时候的自己,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等,孩子们就会愿意说、想说。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语言教学,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来丰富幼儿体验,使幼儿有话可说。比如,幼儿对动画片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然后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最喜欢看哪一个片段或者情节、都讲了些什么等,让幼儿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

再其次,选择的语言教育内容要使幼儿感到新奇。由于新奇,幼儿愿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在一节以汽车广告为主题的语言活动上,我首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见过什么样的汽车,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希望汽车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你是汽车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汽车等。孩子们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喜欢别克汽车。”“我认为奔驰车最好。”“我要设计一辆可以在水里游的小汽车。”……孩子们的话题越谈论越热烈,这次活动也就达到了我所设计的教育目标。

最后,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有话可说。教师要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事物,以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丰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有表达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引导性地带幼儿直接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人的衣、食、住、行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讲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幼儿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习惯。

创设宽松氛围让幼儿“敢说”

在实际语言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说话的同时,也抑制了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在很多时候,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或者教师对问题的阐述不明确却极力希望幼儿的回答与自己预先想的相符,一旦小朋友说错了,或者所回答的内容与教师所问的有出入时,有的教师就要求幼儿把教师的问题听明白、想好了再回答,甚至有的教师对那些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正确的孩子进行责骂。久而久之,压抑了幼儿发言的积极性,使其由有话想说却不敢说发展到有话不想说也不敢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多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耐心等待,平等交流,接受孩子的语言方式,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并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使其树立信心,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提供语言环境让幼儿“会说”

会说,就是幼儿在掌握一定语法规则的情况下,说话完整、连贯、有序、有层次并且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幼儿“会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足够的口语实践和丰富的语言刺激是关键。因此,在语言教育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语言要规范,要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发散自己的思维。比如,我在一次以“能干的手”为主题的语言活动中,我先介绍妈妈的手能干,举了很多妈妈的手能干的例子。然后,我让孩子们说说爸爸的手会做什么。孩子们说了一番之后,我再让他们说说爷爷奶奶的手会干什么、警察叔叔的手会干什么,等等。这样,通过丰富的言语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就会在不断的表达中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其次,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接触面的日益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能听懂的词汇数量也迅速提高。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还可以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教师有必要对优美的词汇进行适当解释和造句,使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新词,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语言表达更加完整、规范,更加富有感染力。

再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大量地接触规范生动的语言,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利用诸如录音机、电视、广播等媒介,给幼儿更多的语言听力刺激,使幼儿在直观和趣味的情境中锻炼听力,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不断提高其说话能力。
讲绘本怎样调动幼儿积极性
1个回答2024-01-25 16:04
以绘本为载体让幼儿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够使幼儿在预期、质疑、假设、推测中,对绘本进行基于自身经验的重构,从而获得新经验,体验成功感。
一、静心预读:是教师支持幼儿探究性阅读的前提
1.领悟绘本的核心价值
由于绘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深受幼儿喜爱,因而教师往往会采用绘本作为幼儿的阅读材料。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需要对绘本进行认真地研读,以领悟绘本的核心价值,确定教学目标。
2.明晰绘本的主要特点
在预读中,教师要明晰绘本的主要特点,思考如何利用其主要特点来引导幼儿探究。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比如,通过预读绘本《床底下》,教师抓住了绘本中“有许多大小、形状等都不同的眼睛”这一主要特点来设计、开展阅读活动。
3.抓住绘本的关键画面
一本绘本中包含了多幅图片,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该提供哪些图片,每幅图片该读到什么程度都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绘本中埋下伏笔的画面、情节突然转折的画面,教师都可作为关键画面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究阅读。
二、专心研童:是教师支持幼儿探究性阅读的基础
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以何种方式进行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是教师支持幼儿探究性阅读的基础。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比如,小班幼儿直观形象性强,教师在图片呈现上可以采取“局部呈现”等富有趣味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
幼儿的原有经验决定了幼儿理解阅读材料的程度,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之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适当的时候要帮助幼儿丰富原有经验,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比如,在开展绘本阅读《獾的美餐》之前,教师考虑到幼儿对獾缺乏了解,便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查找獾的资料,并组织幼儿观看关于獾的视频。这既让幼儿初步了解了獾,又激发了幼儿阅读绘本《獾的美餐》的兴趣。
3.追随幼儿的兴趣点
在探究性阅读绘本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对绘本的某一画面产生兴趣,有时还会发生争论。教师应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真正读懂画面内容。比如,在阅读绘本《床底下》中,幼儿并没有对教师预设的问题“这些眼睛有什么不一样?”感兴趣,而是对其中的三只眼睛特别感兴趣:“哇,有三只眼睛!”“太可怕了!”教师就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三只眼睛可能是谁的眼睛?”幼儿有的说是二郎神、有的说是外星人、有的说是怪物……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三、用心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性阅读的核心
1.设疑
(1)抓住绘本细节进行设疑。教师可以抓住绘本中的细节来设疑,以引导幼儿深入阅读。比如,在阅读绘本《幸运的一天》中,教师问:“狐狸是怎么倒下的呢?”并引导幼儿关注狐狸倒下时留在沙发背上的爪痕,将爪痕和狐狸倒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推断出狐狸是因累得支撑不住而倒下。
(2)再现幼儿思路进行设疑。教师可以借再现幼儿思路进行设疑,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比如,在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中,教师出示第一页问:“大卫在哪里?”幼儿答:“在学校。”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答:“后面画了黑板,这是学校。”
(3)促使幼儿重新思考进行设疑。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质疑,多为反问,引导幼儿重新思考。发现问题。比如,教师问绘本《大卫上学去》扉页上的人物是谁?有的幼儿不假思索地说是妈妈。教师反问:“是妈妈吗?”幼儿听了教师的疑问,再次仔细观察图片后回答:“哦,不是妈妈。是老师!因为她站在讲台前面呢。”
2.激疑
(1)局部呈现图片激疑。即将图片分割成若干局部,逐步展示给幼儿,幼儿往往会产生疑问:“这究竟是谁?”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想象、猜测
(2)对比呈现图片激疑。即将情境迥异、反差明显的两幅图片同时呈现。以引起幼儿产生悬念和问题,从而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与兴趣。比如,在阅读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中,教师同时呈现“小猪被100只狼包围”的紧张画面和“小猪在家躺在小床上进入甜美梦乡”的温馨画面,这激起了幼儿的疑问:“小猪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3)并列呈现图片激疑。即将有并列关系的画面同时呈现给幼儿,以便幼儿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增加读图的效率。比如,绘本《抱抱》里有不同动物抱抱的画面:两头长颈鹿脖子绕着脖子、两只变色龙尾巴卷着尾巴、两条蛇身体缠着身体,教师利用投影仪同时呈现这些画面,帮助幼儿快速地了解不同的抱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