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长寿村演唱感受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13 16:55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29 05:24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望京村
1个回答2024-05-24 16:56
望京是村吗?就是韩国人多点儿,都五环以外了。外国人多的地方是使馆区。
看完北京爱情故事你们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2-21 17:18
我对北爱感触很深,讲的或许就是社会现状吧,很令人深思。其实整部剧中,我首先不喜欢的就会石小猛,他总是心里不平衡,总觉得不公平,想过人上人的生活,如果他不那么想,满足现在的生活,就不会和程盛恩那个关于感情买卖的合同。因为我现在没有接触社会,有些想法比较单纯。个人理解,谢谢。
北京爱情故事 这片子看完都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3-02 11:51
生活很现实,也很充实。很欣赏吴魏对小五的那份情,吴狄对紫曦的宽容,邵华阳对林夏的珍惜最后特别是疯子对沈冰那忠贞不渝的爱情。当然还有晓猛急功近利的不甘。一切是那么的真实但一切有那么的留人遐想。
北京爱情故事 这片子看完都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3-05 13:01
生活很现实,也很充实。很欣赏吴魏对小五的那份情,吴狄对紫曦的宽容,邵华阳对林夏的珍惜最后特别是疯子对沈冰那忠贞不渝的爱情。当然还有晓猛急功近利的不甘。一切是那么的真实但一切有那么的留人遐想。
大家说说《北京爱情故事》后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4-10 04:40
假,所以没感觉
读了北京的春节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2-29 13:33
家乡的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开始不绝于耳。 清晨,外公外婆早早起来,点燃长长的鞭炮,震耳发聩,响个不停。这大概是我最讨厌的一个早上了。因为天冷,寒假我总在被窝里睡懒觉,偏偏鞭炮声吵得厉害,便不得不起床了。但一起床,就有很多新奇事可干了。 吃完早饭后,外公便贴春联,红艳艳的纸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几个字,我也看不懂。然后在门框上涂上胶水,轻轻地贴上对联,双手抚平。门板上还贴着一对人儿,也不知是财神还是善财童子,不过厨房上贴着的是灶神老爷,这个我记得挺清楚的,因为我每天进出厨房吃东西,看到灶神那大胡子就喜欢敲一下。 最有趣的是给猪栏贴对联,据说是什么六畜兴旺,可惜外婆家只有猪,没有其它牛马什么的,谈不上六畜,呵呵。外公拿着两条红红的纸条往门框上贴,那只粉白的猪就懒洋洋的打着响鼻从房间溜达出来,用鼻子拱着那春联,外公就斥它,推着它的脑袋,想把它赶回去,偏偏那小猪就是不走,黑豆似的眼睛散发出好奇的光芒,外公刚刚贴好,猪就开始啃,自上而下,先是一些没粘好的边边角角,然后一点点往上啃,过不了一会儿,“新年新春新气象”就变成了“新年新春新”。一到夏天,外婆就墙上的透风洞贴上纱窗,熏上蚊香;到了冬天,外婆会糊上报纸,还弄来一大堆干草让猪睡好。外婆家的猪,母亲曾说,那叫“宠物猪”,我谓为信然。 到了中午便开始祭祖,此时鞭炮声一律停止,家家户户关上大门,在桌子上摆上白酒饭菜,念着死去的亲人的名字,让他们快来吃饭,然后才开始放鞭炮,吃年饭。不管菜园里是否被大雪覆盖,总要来采把青菜的,象征年年清洁。当然还少不了猪舌头,倘若你在桌上见到猪舌,千万别叫舌头,因为这表示一年都折了(不顺利),必须叫赚头。 如今在城里过年,格外冷清,有时在家写作业,听着外面不绝于耳的鞭炮爆竹,甚是厌恶。人一长大,心境也变了,曾经那么喜欢过春节,现在却无所谓了。想必这就是老子说的为什么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原因吧。 啊,如何才能再次过一个像样的春节呢?
看完北京爱情故事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3-09 02:42
我觉得对金钱和爱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颇深的感触,自己随性写了一首诗,
两情相悦难相断,千金换之决意难。只是今生未遇此,孰知遇此情何堪?金银万两盼真情,真情在时金银盼。鱼同熊掌难兼得,何不烟酒共友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