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伐北齐

齐欲伐魏的评析
1个回答2023-12-09 08:23

淳于髡能言善辩,不仅改变了齐国的进兵方略,而且也改变了齐王对他受贿一事的看法。受贿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淳于髡认为它与国家进兵方略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系,“我”提的意见真的是不错的建议,这与“我”受贿与否毫无关系。事实本身不能言说自己,只有人的语言给事实以不同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学会解释,任何事实的意义都会变得对你有利。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啊。
与其相关的寓言有——《鹬蚌相争》

齐人伐燕 译文
1个回答2024-02-15 01:27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

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拓展资料: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主要思想:

这段文章描写了齐国攻打燕国取胜后,齐宣王征求孟子的看法.孟子回答说,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并以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为佐证,表达了孟子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

齐人伐燕 译文
1个回答2024-02-16 09:09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歼隐,有氏皮厅人劝我吞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打了下来,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吞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

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拓展资料: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主要思想:

这段文章描写了齐国攻打燕国取胜后,齐宣王征求孟子的看法.孟子回答说,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并以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为佐证,表达了孟子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握厅。

北伐军的成语北伐军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8:55
北伐军的成语有:笔诛墨伐,南征北伐,矜功自伐。
北伐军的成语有:狗头军师,南征北伐,矜功自伐。2:拼音是、běifájūn。3:词性是、名词。4:结构是、北(左右结构)伐(左右结构)军(上下结构)。5:注音是、ㄅㄟˇㄈㄚ_ㄐㄨㄣ。
北伐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二、引证解释
⒈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引郭沫若《北伐途次》小引:“在这儿所要叙述的是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进攻武昌时的事情。”
三、网络解释
北伐军北伐军为中国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的主力军队,正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来源庞杂,初期分八个军,宁汉合流后到北伐结束前为四个集团军。1924年9月4日,孙中山组建北伐军,1924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瞿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直系”。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_为北伐军总司令。
关于北伐军的词语
孤军奋战南征北伐败军之将杀伐决断生力军矜功自伐狗头军师军令状矜功伐善湔肠伐胃
关于北伐军的造句
1、匆匆上马的“北伐军们”几仗下来纷纷落马。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北伐军的详细信息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3-12-10 06:20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弊:困乏、疲惫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4、
(1)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功劳
(2)下令修养士兵,不再出兵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3-11-28 17:07
劝谏齐王不要伐魏
用形象的寓言故事——《犬兔相争、农夫得利》
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4-01-30 20:52
1。东郭逡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



2。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



3。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而没有劳苦。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要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3。以“犬兔相逐”的故事类比齐国伐魏后所面临的形势,使齐王认识到伐魏三弊。以故事说理,形象生动,易使别人接受。

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采用委婉的方式,充分尊重对方,使之乐于接受你的意见。
齐桓公伐楚
1个回答2022-05-25 21:10
看着不爽,想揍呗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4-02-11 09:28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弊:困乏、疲惫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4、
(1)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功劳
(2)下令修养士兵,不再出兵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齐欲伐魏
1个回答2024-02-04 18:17
原文: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译文: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赏析: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