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方清平相声

用两袖清风造句不要于谦那个故事.要好.
1个回答2024-02-11 02:47
1.他当官十年,两袖清风.
2.他退休时两袖清风.
3.总之,虽则她有钱而他则两袖清风但是让他的骄傲心与正义心,却不容他因此而撤回他对她的温情的.
历史上像于谦一样两袖清风的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22 23:50
郑燮(板桥)、苏东坡
“两袖清风”的典故哪里来?于谦况钟和你说
1个回答2024-01-18 18:01
我们总是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一心为民的那些人物。

那“两袖清风”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己哪芹谈里呢?

最早是来自元朝陈基的“ 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

当时使用是形容人的迎风潇洒的姿态。

但是在明朝于谦和况钟的诗歌里, 两袖清风 ,已成为为官清廉的代表。

于谦《入京》

手帕麻菇去线香,本资民用反为秧。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况钟《拒礼》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践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最近一直在听郦波的喜马拉雅上的唐诗宋词解读,每一首诗词后,郦波都讲述了创作背景和人物故事。

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先贤人物的事迹。

忽然发现,以前学校上课没首郑时,都辜负了这些诗词的伟大意境和影响力。

诗歌有什么用?它没有功利性的意义。

看似无用方为大用,诗歌的力量是能激发读者的情怀,会情不自禁受到先贤人物的影响,在青少年阅读这些诗歌时,会立下志向,打开自己的精神空枯颂间。

于谦的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他17岁的这句豪言壮语影响了王阳明,影响了很多人。
形容于谦的成语 清正廉洁 深明大义
1个回答2024-02-10 04:30
石灰吟

作者: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清正廉洁的事例
1个回答2022-11-26 20:24
于谦忧国忧民 刚正不阿
两袖清风的于谦的故事
1个回答2022-12-08 22:31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17 09:12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把持朝政,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地方上的官员进京,都必须向王振等人奉上厚礼。刚正不阿的于谦发誓决不趋炎附势。同事劝他,就算不送金银珠宝,至少带点土特产吧?于谦举起宽大的袖子,风趣地说:“带了呀,我带了两袖清风。”

于谦人物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考城。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

清淡高雅,谦虚,刚正不阿的人有哪些?
2个回答2024-01-14 13:14
以下是一些具有清淡高雅、谦虚、刚正不阿品质的人: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以其谦虚、勤奋和高尚的品德著称。
2.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以其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著称。
3. 文天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以其忠诚、刚正不阿的精神和高雅的文学风格著称。
4.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以其清淡高雅、文学才华和谦虚的品质著称。
5. 尤瑞堂:清代著名学者、文化名人,以其谦虚、刚正不阿、高雅的品质和学识渊博著称。
6. 林语堂: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翻译家,以其清淡高雅、谦虚、博学多才和思想独立的品质著称。
谦卑,谦逊,谦和,谦恭,谦逊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4-10 07:30
“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

“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谦和”形容谦虚和蔼。用来形容与人相处的心态很恰当。

“谦卑”形容谦虚,不自高自大。用来表示对自然的态度符合语境。
谦让/谦恭/谦和/谦卑的区别.在线等。
1个回答2022-09-14 17:05
“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

“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谦和”形容谦虚和蔼。用来形容与人相处的心态很恰当。

“谦卑”形容谦虚,不自高自大。用来表示对自然的态度符合语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