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兵法悟空山9集

读了《高明的琴师》有什么感悟
1个回答2024-02-29 08:36
《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鸟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往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入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感悟:大自然是最后的老师。当街头车辆如潮,楼房越盖越高;当课本越来越厚,书包越来越重,考试、竞赛接连不断时,年轻的父母,你是否能带领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原野密林,让孩子吸收大量新鲜的空气,沐浴阳光,畅享戏水之乐?有关科学表明,这三者恰恰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三大自然因素,被称之为“三浴”。让你的孩子走进大自然中放松一下,让孩子们在漫步、奔跑、攀援、蹦跳之中尽情坦露其天性,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从而引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其实,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孙悟空大战天兵天将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3-08-19 23:50
大闹天宫的剧情
孙悟空是被谁的什么兵器打中了天灵
1个回答2023-07-30 09:15
太上老君的金刚圈
孙悟空一个人打败了多少天兵天将多少神仙?
1个回答2023-08-07 15:14
三万天兵天将
学习孙子兵法的感悟
1个回答2022-10-20 15:27
增长见识,提高智慧。
(西游记) 孙悟空向龙王借兵器
1个回答2024-03-12 21:28
1、可以将计就计,让悟空在宫里待会儿,自己去求救兵(亲友、天神、佛祖等)等,反正不能硬拼。
2、说他还有更好的宝贝。
看完阅兵式的感悟 联系自己应该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4-01 21:25
哎应该锻炼好身体嘛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08:20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

《工之侨献琴》

元末名称  刘基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隐耐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上作出断裂的漆纹(古琴是漆器,年代久远则漆会干裂出纹,被视作判断古琴年代的标准);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刻出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黄金(向工之侨)换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看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文学鉴赏: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

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稀世森凯之珍”。

表面上看写的灶春春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3 09:56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小兵张嘎第二章感悟摘抄?
1个回答2024-02-14 05:37

小兵张嘎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老钟叔是地区队的侦察排长,名叫钟亮,小嘎子打北屋出来去找老钟叔,老钟叔用木头做了把枪,并送给了嘎子

《小兵张嘎》是2006年12月1日在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该小说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徐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