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于谦玩的心态

如何让自己有一个谦虚的心态!
1个回答2022-11-25 01:17
少说话。多点头。多站别人角度想。多微笑,别太高傲别总把头抬太高
如何修炼谦卑的心态?
1个回答2023-06-05 22:20

谦卑的意思即“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学会谦卑,你会轻松,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

从我们生下来,我们的父母便会教育我们要以礼待人学会谦虚,每个小孩子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都会变成谦虚的乖宝宝,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不同,谦虚会被藏起来,让自己找不到,这时候可能是骄傲在作祟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保持谦卑的态度呢?

      学会说礼貌词。“你好、谢谢、不客气”这些都是日常的词语,可别小看了这些日常词语,他们会给你的形象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上面的一样,但是属于升级版的,谦虚中少不了这些日常的词语,但是说话的语气同样很重要,你若虚心的求教,说话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和别人交谈时,别总执着于自己的观点,争个对错,要虚心聆听。没有谁是一直对的也没有谁是一直错的,发生意见不合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虚心的听别人不同的声音,冷静的判断哪里对错,千万不要吵起来!

      不会的地方一定要虚心求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跟风。虚心听别人的意见是好的,但是盲目跟风会让别人反感你,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想法发生碰撞会让两个人有不同的思想。

这就是我个人的几个小建议啦,如果以后想到更好的还会补充的,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真诚虚心

如何平衡“自信”与“谦虚”的心态?
3个回答2023-01-16 19:55
所谓人贵有自知知明,可以人往往都没有.
所以最好的平衡方法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建议问你的朋友和亲人.
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
如果你有女朋友问她吧.
如何保持真正谦虚的心态 ?
2个回答2022-11-29 14:37
一个保持谦虚心态的人,一般就不会犯这种盲目抬高自己价值的错误。保持一种低位的心态,这样才能接纳世间万物。心中包罗万象,就自然的把它呈现出来,不要觉得自己最大、最好,只是呈现自己的本色,不要加伪饰。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要成为推动这个浮躁世界的浮躁的人!
“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
1个回答2023-12-20 22:32

“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

  现在形容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愿意接受时,人们经常用“平易近人”一词。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平易近人”这则成语原指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归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曾为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立下了大功。周公被封在曲阜为鲁公,但他没有到那里去,而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他派长子伯禽去接受封地,当了鲁公。

  伯禽到鲁地后,过了三年才向周公汇报在那里施政的情况。周公很不满意,向他说:“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汇报?”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三年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来晚了。”在这以前,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的姜尚被封在齐地。他只过了5个月,就向周公来报告在那里的施政情况了。当时,周公感到惊奇,便问他说:“你怎么这样快就报告情况呀?”姜尚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一切按照当地风俗去做,所以这样快。”

  周公听了伯禽的汇报后,不由叹息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意思是说,鲁国的后代将要当齐国的臣民了,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就必定会归附。

  从典故来看,在征服了某地之后,政策“平易”的目的就是“近民”,这是出于政治需要。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对此有过精彩的评论:“对于被征服的地方,如果想要保留,那就采取两种手段——第一种就是把旧君的血统灭绝;第二种就是不改变法律,也不改变赋税。”马氏所指出的第一种手段过于残酷,而第二种手段则与中国古代开国君主的政治策略一致。

  但是,“平易近人”后来演变成为形容人的态度谦和,这和当初表达“平易的政治策略”的意思相差得就有些远了。

谦卑,谦逊,谦和,谦恭,谦逊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4-10 07:30
“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

“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谦和”形容谦虚和蔼。用来形容与人相处的心态很恰当。

“谦卑”形容谦虚,不自高自大。用来表示对自然的态度符合语境。
谦让/谦恭/谦和/谦卑的区别.在线等。
1个回答2022-09-14 17:05
“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

“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谦和”形容谦虚和蔼。用来形容与人相处的心态很恰当。

“谦卑”形容谦虚,不自高自大。用来表示对自然的态度符合语境。
谦虚 谦卑 谦恭 谦逊各自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6-30 20:04
谦卑: 谦虚,不自高自大(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谦逊:谦虚恭谨。
谦虚:1、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2、说谦虚的话。
谦恭:对人恭顺
有关于人物谦虚好学的态度成语
1个回答2024-01-04 21:02
1.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悬梁刺骨 闻鸡起舞

匡衡,西汉东海甬人。小时侯好读书,单家里穷得没钱买灯烛,匡衡就把与邻居家之间的墙壁凿穿,借着邻居家的烛光,夜夜如饥似渴地读书。



匡衡所在的乡里有一家大户人家,匡衡在这户人家当用人。他不要报酬,只求主人把书借给他看。



匡衡所在的乡里,有人研究《诗经》。匡衡跟他学习,并提出问题求教。一段时间后,匡衡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这为学者无法回答,只得匆匆离去。仓促中连鞋子也穿倒了。



匡衡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2.成语“囊萤映雪”出自两个古人勤学攻读的故事。《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3.悬梁刺骨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有关于人物谦虚好学的态度成语
1个回答2023-12-14 01:27
1.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悬梁刺骨 闻鸡起舞

匡衡,西汉东海甬人。小时侯好读书,单家里穷得没钱买灯烛,匡衡就把与邻居家之间的墙壁凿穿,借着邻居家的烛光,夜夜如饥似渴地读书。



匡衡所在的乡里有一家大户人家,匡衡在这户人家当用人。他不要报酬,只求主人把书借给他看。



匡衡所在的乡里,有人研究《诗经》。匡衡跟他学习,并提出问题求教。一段时间后,匡衡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这为学者无法回答,只得匆匆离去。仓促中连鞋子也穿倒了。



匡衡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2.成语“囊萤映雪”出自两个古人勤学攻读的故事。《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3.悬梁刺骨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