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式牛皮大鼓

农村大鼓怎么打?
1个回答2023-08-13 06:36
我想学打大鼓可看不懂
农村大鼓怎样打
1个回答2022-10-13 06:42
用鼓棒敲打鼓面
农村鼓点怎么打
1个回答2023-03-04 12:45
齐不隆咚呛!齐不隆咚呛!齐不隆咚呛、呛!齐不隆咚呛!
还有个鼓点:咚、咚、咚、咚,咚得龙咚咚!(辣椒茄子胡萝卜葱)
农村大鼓的打法
2个回答2023-07-02 08:00
记住口诀就可以打出鼓点,:茄子,辣椒胡萝卜,葱。
农村玩故事会怎么敲鼓
1个回答2024-03-15 08:30
左手右手一起按
农村锣鼓谱
1个回答2023-02-21 00:35
这个锣鼓基本上是节奏性,比较好打,一般是4分音符和8分,还有16分音符,如果你懂节奏自己创编一个就好,很简单!
农村大鼓的口诀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0-21 18:36

农村判皮大鼓的口诀常见的就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根据不同的曲子口诀各不相同,一般都会和七字句或者是十字句搭配,节奏感比较强。

大鼓在打的时候都是一人自击鼓、板,其余的人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伴奏,也有只有鼓和板进行演奏的,大多碧冲缓数都有唱词,唱词基本上都是七字句和十字句。

扩展资料

在早期的曲目中,鼓词大多都是长篇或者是中长篇,传统的曲目大多都是相互连接的,每个地区不同,唱腔和搭配的乐器也是各不相同。

鼓不仅是一种乐器,在悔模非洲的传统文化中还被用来传播一些信息,打鼓的时候需要将鼓背好,目视前方,双腿分开呈现马步状,随着节奏自然的颤动。

一般的鼓都是比较粗矿的,唱的时候也比较慷慨激昂,击鼓的动作幅度一般都比较大,一般分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鼓的种类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安徽大鼓、上党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不同的地区打法各不相同。

农村大鼓敲伐
1个回答2024-02-19 16:42
扭秧歌的声音:将将起将起,将将将起将起。来回翻就行了。大鼓队的声音:登,登,登登登。也是来回翻,试试看。
常先的牛皮鼓
1个回答2023-11-14 11:43

传说黄帝身边有个大臣,名叫常先。他发明了很多狩猎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杀了一头野牛,把剥下的牛皮随手搭在一个木墩上。这个木墩是空的,有一搂粗。时间一长,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经过长时间暴晒后便收缩了,把空木墩裹得紧紧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驯马,有个名叫贾齐的年轻人,无意发现一张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随便拍了一拍。谁知这一拍竟发出咚咚的响声。贾齐用劲再一拍,声音更大。贾齐觉得好玩,便寻来两根木棒,双手使劲擂了起来,结果发出声音像雷鸣一般。王亥的马听到这声音,一受惊,冲出木栏,全部跑掉了。王亥气冲冲地赶来,一把抓住贾齐就打,边打边问贾齐敲的是什么。这时,常先赶来,把两人劝开,问明了情况,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齐敲的就是他早先晒的那张野牛皮。

[农村支教经历的四个不等式] 农村支教春琳,小花性经历
1个回答2024-01-30 12:56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反哺,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职称评审要和农村工作经历挂钩”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初衷是好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这种硬性规定也有不尽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支教经历≠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称代表了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没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把职称评审和农村工作经历挂钩,对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实行一票否决的做法,剥夺了一大批没有支教经历的优秀教师晋升职称的机会。这种做法的弊病有两个:一是让“支教”走味,教师“积极参加支教”的本意不是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为了“镀金”。这部分教师到了农村学校后,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教改,而是消极被动地混日子,应付了事地混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对付的就对付。只要支教时间一够,立即抬脚走人。二是让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失去前进的动力,不利于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
  合理的做法是在职称评审时,对有支教经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加分,并且在分数相等的条件下,有支教经历的教师优先晋升职称。这样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支教活动,又给没有支教经历的教师留下了厅清晋升职称的机会。
  
  农村支樱喊教经历≠教师师德水准
  
  虽然农村支教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名教师的高尚品质,但是没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的师德水准未必就低。其实,在很多时候,能不能得到支教机会,并不是由教师本人决定的,它受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否同意、接收的学校是否需要、教学任务是否允许、支教岗位是否够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外,在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队伍中,也有个别的教师“支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资格评职称,他们的师德也未必有多么高尚。在支教过程中,出工不出力的滥竽充数分子也大有人在,对于他们的师德水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合理的做法是在职称评审时,对那些无正当理由而不接受农村支教任务的教师,无论教学水平有多高,不管教学能力有多强,都要一票否决,取消他们的职称评审资格。而对有过支教经历的教师,也要严格把关,由接受支教的学校对支教教师出一份鉴定意见,把那些滥竽充数者剔除,让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得到晋升职称的机会。
  
  农村支教经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市里众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对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地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农村学校扎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求政府的投入要均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不再“孔雀东南飞”,愿意在农村学校生根发芽。
  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最优秀的城市教师去农村支教,向农村教师传播教育理念,讲授教学艺术,推广教改经验,普及先进教法。这就要求参加支教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职称的优秀教师,而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对支教教师的鼓励政策不再是职称评审上的倾斜政策,而是调整为年终考核结果上的倾斜政策。
  
  农村支教经历≠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城市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受益的是受教的学生。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农村的教师并没有从中真正地得到多少有益的东西,支教教师一走,农村学校的教学状况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不如调整为创造条件安排农村优秀教师和城里优秀教师结成对扮颂前子。两所学校给结成对子的教师安排相同内容、相同进度的教学任务,结成对子的两位教师共同研究、制定 教学计划 。每年定期安排结成对子的教师交换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学校教学,感受领悟城市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体会城市学校的教学技巧。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普及现代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