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民间大鼓全集

兰州太平鼓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05 10:49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太平鼓的来源,众说不一,我采访当地老艺人杨培有先生告诉我,相传,明朝大将徐达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兰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访民间,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关。百姓欢欣鼓舞,赞美此鼓为“太平鼓”。

发掘、保护甘肃兰州太平鼓舞,不仅对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有积极意义,而且能增进中国古代舞蹈、音乐的学术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太平鼓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活动人数大量减少,年轻的乡村"好家"也不如以前多了。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兰州太平鼓的挖掘、保护、整理和提高。
兰州太平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3-12-06 06:56
太平鼓的传说由来已久,且众说不一。一说:起源于古代的祭祀礼仪,意寓迎春而震动地气;一说:是古代的屯军遗俗,旨在发扬蹈厉,催人振奋。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中原和江南地区去元人明,便派徐达、冯胜两进“征虎”,相继占庆阳,收临洮,兵至兰州,元大将扩廊帖木儿(又名王保保)以河为障,居高临下,固守黄河北岸。徐达、冯胜久攻不下,无计可施。一日,徐达见老百姓在河边用木桶挑水触发灵感,心生一计,仿水桶而始创三尺长鼓,内藏兵刃,值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令军士扮作“社火”队员,身挎长鼓,混入城内,以锣鼓为部勒,旗卷而偃为指挥,观察形势,暗伺时机,乘元兵观社火无所防备,按事先约定,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城池,元军大败。为纪念攻城胜利,祝愿永世太平,人们便给这又粗又大又长的鼓命名为“得胜鼓”、“太平鼓”。时王保保城隶皋兰属地,故称“皋兰太平鼓”。后来,太平鼓不断发扬传播演绎,亦称“兰州太平鼓”。
求音乐:温州鼓词陈春兰
1个回答2022-12-24 21:16
好像真的只是光盘耶
解读民间艺术 兰州太平鼓
1个回答2023-12-15 13:59
中国的历史文化久远,其流传下来的戏剧文化可谓是琳琅满目,而在我国的西北重镇,就有着太平鼓这么一种戏剧舞蹈,它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经六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下兰州太平鼓吧。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兰州、皋兰、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相传,明朝大将徐达为统一河山奉命西征,久攻兰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访民间,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关。百姓欢欣鼓舞,赞美此鼓为“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的发展

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兰州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太平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兰州市博物馆收藏着兰州市永登县乐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彩陶鼓,史学界称它为鼓的“鼻祖”。它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极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雏形。

兰州太平鼓的风格特色

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同时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擂鼓时,鼓发音低沉而浑厚,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带人、人鼓合一。鼓的上、下、跃、翻、骑、闪、展、腾、挪等打法丰富,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可以说它的打法独领鼓道的风骚。

传承意义

发掘、保护甘肃兰州太平鼓舞,不仅对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有积极意义,而且能增进中国古代舞蹈、音乐的学术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太平鼓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活动人数大量减少,年轻的乡村“好家”也不如以前多了。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兰州太平鼓的挖掘、保护、整理和提高。
兰州民俗民居
1个回答2024-04-16 15:56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 据记载, 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 故取名金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 的典故, 喻其坚固。 两汉、 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 隋文帝废郡置州, 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 “兰州” 之称始见于史册。 后来虽然州、 郡数次易名, 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 相沿至今。 1949年8月 兰州解放, 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建国以来, 兰州市建制曾几度变更。 兰州市现辖城关、 七里河、 安宁、 西固、 红古五个区和榆中、 皋兰、 永登三个县。三、 兰州市传统民居的现状从兰州市现存的民居种类和特点来看, 兰州传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传统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和悬楼。 据史料记载, 明肃王移藩兰州、 设陕甘总督以后, 兰州四合院逐渐成为以移民居住为主的建筑。 其建筑特点是房子后墙及左右山墙用青砖或土坯砌成, 前面采用木质材料装修, 在建筑风格上带有北方四合院的布局特点, 同时受到西北地域的生活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但这些传统民居院落在市区保存下来的较少, 零星散落在市区的高楼之间; 成片分布的主要有西固区河口老街, 榆中县的青城古镇与金崖古镇(见图1 )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老街现存的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39处, 200多间(见图2) 。 这些厚重沧桑的古民兰州传统民居现状与特色分析图1 兰州传统民居成片分布示意图Urb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 小城镇建设 89居, 不仅是河口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也是老街风貌的表征。 这座始建于公元1 862年(清同治元年) 的河口街, 其中东街长1 22米、 西街长209米、 南街长为1 20米、 北街长是200米, 街宽1 2米。 昔年的河口城方圆百里, 颇有名气。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和古城村在兰州苑川河一带, 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传统民居四合院近百处,是兰州地区保存最多、 最完整的村子, 它展现着兰州苑川河一带独特的文化魅力(见图3)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传统民居因其历史跨度较大, 建筑型制较为完整, 装饰风格兼收并蓄, 且保存相对较好, 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 被称之为“西北传统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见图4) 。 现存的50多处四合院古建筑, 主要分布在城河、 青城、 新民三个村。 其中明代建筑1 处; 清代建筑33处, 绝大多数是清康熙、 乾隆、 嘉庆、 道光年间的建筑; 民国建筑1 5处。 完整的四合院1 2处, 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 8处, 残缺的1 4处, 仅存门楼的1 6处。四、 兰州市传统民居的特色(一) 聚落选址与形态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强调主山龙脉和形势的完整,认为村落所倚之山应来脉悠远, 起伏蜿蜒, 成为一村“生气” 的来源。 如果村基完整, 山水环抱, 就是上乘的“藏风、 聚气” 之地(见图5) 。 基址要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 地势平坦且具有一定坡度。 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小气候、 保证水源, 同时免受洪涝之灾。 兰州的传统民居聚落在选址方面深受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 西固河口乡、 榆中青城镇、 金崖镇皆受到风水理论影响, 以青城镇尤其突出。 从风水选址的角度来讲, 山、 水是聚落环境的灵魂, 青城镇背枕南坪纱帽山, 发源于车道岭的支脉, 从南向北蜿蜒而来; 南有黄河自 西向东环绕而过, 特别的是此处黄河分为两级环抱着青城, 黄河干流由西峡口流入青城, 沿苇茨湾向北流至关家沟口折而向东, 分为两条河流, 南河是支流小河子经小河滩, 沿滩东流, 北河是干流黄河经鹦哥湾、 红湾环绕小河滩向东流, 流至茅茨湾向南与夹河相汇, 形成“金带环抱” 之势(见图6) 。 风水解说“山之气运、 随水而行” , 山能运“气” , 水能聚“气” , 山环水绕之处, 家族兴旺发达、 事业风顺、 财源广进。 从环境生态的角度讲, 这种环境其实是一种舒适和实用的体验。 背后靠山, 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 面朝流水, 水本身很赏心悦目 , 既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 又能享有灌溉、 洗涤、 养殖之利; 朝阳之势, 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 缓坡阶地, 则可避免淹涝之灾; 周围植被郁郁, 既可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又能调节小气候; 河流还兼有运输功能。(二) 院落布局以院落形式来组织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 兰州民居也不例外。 其做法大多是有明确的轴线, 并在正中布置主要房间, 两旁安排其他房间, 有一进院或者多进院, 多进院落是以基本院落单元向横向与纵向方向发展。
兰州非遗:兰州太平鼓简介
1个回答2023-12-10 01:1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因灾难人们就要驱魔祛邪,因战争人们要祈求和平,因盛世人们就要欢腾高歌。在兰州,震天动地的太平鼓就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媒介。一起来了解下兰州文化中的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汉族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兰州、皋兰、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太平鼓作为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5月20日,兰州太平鼓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龙腾虎跃、普天同庆的热烈气氛。只见锣鼓击节、鼓身飞舞,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忽而天、忽而地、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诸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

  太平鼓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多种表演形式。鼓队有24至48人,多的达到108人。鼓手在领队的号令下击锣伴奏,队形不断变换,一会儿是“两军对垒”、“金龙交尾”、“双重突围”,一会儿是“车轮旋战”、“跳打”、“蹲打”、“翻身打”、“岸打”,等等。

  兰州太平鼓表演中小伙们的基本步是:闪、展、腾、挪、翻、转、跳、跃。他们前跳一丈龙摆尾,后退八尺虎翻身;左斜似蛟龙戏水,右斜似猛虎吞羊;进步连环十三鞭飞扬,惊心动魄。

  兰州太平鼓经过几代民间艺人和艺术工作者的编排、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高鼓、中鼓、低鼓三种基本打法,在此基础上糅进戏剧架子功技法和武术技法,加强节奏的变化,单一的太平鼓击鼓节奏衍出轻、重、缓、急的不同打法,队形变化也更加流畅。鼓、锣、钹新技法的编排使兰州太平鼓更加音乐化、美术化、舞蹈化和性格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合理的发展。

  高鼓打花样,中鼓打技巧,低鼓打深沉。当锣鼓响完,鼓手围圆,先打“鹞子翻身”,一层、二层、三层,层层开花,象征着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鼓手们打“黄河激浪”时,他们轮番将鼓抛向空中,一层落下,一层又起,大浪滚滚齐头并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黄河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其它阵法还有:鹰击长空、响雷惊炸、两军对擂、四门、三阳开泰、铁臂合围、万马奔腾等等。

  发掘、保护甘肃兰州太平鼓舞,不仅对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有积极意义,而且能增进中国古代舞蹈、音乐的学术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太平鼓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活动人数大量减少。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兰州太平鼓的挖掘、保护、整理和提高。

  你可能会喜欢:

  武汉结婚习俗具体有哪些

  成都旅游文化,成都好玩的地方

  解惑:成都为什么叫锦城

  城市名片:成都地标性建筑
兰州拉面是哪个民族的
1个回答2024-03-16 20:14

兰州拉面是回族食品,因此是回族的。 

史料记载中,兰州牛肉拉面的历史已经有200年,创始人陈维精,是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

兰州牛肉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当中陈位林、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仨起到了关键作用,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

扩展资料

传说20世纪40年代,兰州酒泉路马保子热锅子面馆,一个大胡子官员常常光顾这里。有一次吃饭,他问起店名,老板如实相对。他说,这热锅子面不中听,你看这面汤清肉烂,看着美吃着香,不如叫“清汤牛肉面”。这位大胡子官员,就是于右任先生。

他后来回到重庆,经他揄扬,兰州牛肉拉面就在全国声名鹊起。从这一点来说,于右任先生是兰州牛肉拉面最早的代言人。

于右任在陇上留下革命足迹,也留下大量墨宝,清汤牛肉面得名若出于老,那也是幸莫大焉。民间传说总是喜欢把重要的事情都和著名人物联系起来,虽然真实性可疑,却是人们的思维惯性。

兰州的名胜古迹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1-24 15:00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兰州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省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
兰州民俗博物馆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20 22:07
金城关,白塔山公园西边的那一群仿古建筑,上去就看到了
求视频:温州鼓词陈春兰海瑞9 视频
1个回答2022-12-23 19:11
5262****2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