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之喻世评书

“一拍即合”这个成语是比喻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2-03 08:51

一拍即合yī pāi jí hé[释义]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语出] 清·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正音] 即;不能读作“jì”。[辨形] 即;不能写作“既”。[近义] 一见倾心 情投意合 心心相印[反义] 方枘圆凿 格格不入[用法] 用作贬义;表示双方思想一致或合作很好。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结构] 连动式。

评价比喻句
1个回答2024-02-11 23:33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如何评价师傅?剧中有哪些隐喻?
1个回答2024-01-29 14:02

《师父》这部影片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宴,武师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而是拳拳到肉,刀剑无情。

凡上得了台面的起势便是十足的风范,将咏春拳理融于刀法之间,一招一式清晰可见,手起刀落干脆利落,这才是视觉美学。隐喻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另一种可能途径。无论是武门还是任何圈子,掌握霸权和话语权永远是少数。哪有什么百家争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并不是没有其他门派,小门派多着呢,只是这两家霸占着主流话语权威。所以陈识从广东到天津想立名,功夫如此了得,但也打不穿当时的霸权,就更不要说那些功夫一般还在修炼阶段的小辈儿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跟着这些大门派混,当然,人家门派也不会教你真本事,等你青春耗尽了,攒点小钱娶了媳妇了,也就不想折腾了。只要掌握话语权威,自然有人供着吃喝,不济了还能卖卖祖上留的家当,外人来了那就一致搞死他,再不济了,招安呗,陈识就算开了武馆,也早晚要进这个体制。江湖,哪儿有打打杀杀,这才是常态。所以,功夫分两种,一种是师父有本事的,一种是师父没本事的。本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上有点硬活儿。那问题来了,既然后一种是师父没本事,又为何也算功夫呢?因为,手上没硬活儿,还能在江湖上立足的,那就更得靠着一套“功夫”。在《一代宗师》里,前者叫里子,后者叫面子。而《师父》中,被一年多学成的徒弟耿良辰挨个儿把馆给踢了的,基本上都是后者,因为他们手里已经没硬活儿了,或者说早年立派时候有,后来渐渐就没了的,他们存活,靠的是门派之间互相照应抱团撑下来的。

夹着尾巴做人做事,通常是比喻人的什么品性,求点评
1个回答2024-02-15 21:57
阮直
“夹着尾巴做人”在我们的语境中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尽管我们给自己安了个野兽才有的尾巴。“为什么尾巴夹起来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呢?这恐怕还得从有尾巴的兽类说起。
大凡有尾巴的兽类都自我感觉良好,高兴、张狂、求偶时都爱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可是这尾巴一翘,灾祸便到,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野兽容易被发现,结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小命也就在翘尾巴的时候没了。所以,聪明的兽类在感到有“敌情”的时候,首先干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当初的夹尾巴,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就只好用缩身来替代。
聪明的人类从野兽的夹尾巴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夹尾巴做人,比夹着尾巴当兽更能保护自己,它能让人在屈伸之间找到了摆平关系的法宝。兽类夹着尾巴是因为自然界中有个最大的“害虫”——人。人是百兽之王,百兽不得不防。那么,人夹着尾巴做人,是防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凡人与凡人之间的嫉妒,仅仅能导致嫉妒者眼红和失眠,若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伤害自己。可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时,翘尾巴的那个家伙就该倒霉了。
只要有专权,只要是人治,就容不得他人翘尾巴。中国自秦开始,就只允许一个人翘“尾巴”,“尾巴”翘得不够高,大臣们都竭尽所能为皇帝接上一节,但自己的“尾巴”从此就得夹起来,谁要是没夹好自己的尾巴,准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如今已经没有皇帝了,为何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呢?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凡是不夹着尾巴的人,命运都不太好。马寅初当年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自以为懂得人口学,与“人多热情高,干劲高”的主张唱反调,结果遭到了暗算明整。
如今改革开放了,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规则”依然不可放弃。比如在一个集团内部,总经理是可以翘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则不可,部下若以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总经理的尾巴高度,时常对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若反对错了,遭一顿训斥也许没事,总经理大度,不与你一般见识,若你的尾巴翘得高,摆得漂亮,真的能指出总经理的错误要害,即便你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你也不会有个好下场,除非那公司是他自己的。
一句话,尾巴虽然是自己的,但什么时候该夹着,什么时候该翘一翘,自己说了可不算。
段子拍的好怎么评论?
1个回答2024-01-23 17:53

可以赞美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多用一些表扬的话,比如:1.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段子。2.为什么你这么优秀。

评价老师的视频怎么拍
1个回答2024-02-12 12:41
1、首先拍摄表现老师工作和学生互动的镜头,
2、其次是是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刻带慎腊画老师的精神。
3、最蠢滑后要注意画面中有明确无误的表现是老师的元素,例如背景孝坦的黑板及字,手中的教具,前景或背景听课的学生等。
如何评价喻恩泰?
4个回答2022-10-08 14:55

喻恩泰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因为当初他参演的《武林外传》活了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去,马上接拍新的作品,马上去演戏,而是选择了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作为一个新人演员,在自己大火之后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十分难得的,这其实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决定,因为如果错过了自己大火的机会继续施展拳脚的话,那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次翻身,再次获得这样的机会了。

而且确实,他因为失去这次机会,回去读书,所以就在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再也回不去那个自己最火的试了,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发现机会了,但是之后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温不火而表现的很遗憾,而是让人感觉他还是十分得淡定儒雅,失去了大火的机会也没什么事情,这让我觉得喻恩泰是一个淡泊名利,不太功利的儒雅的人。

比喻自己都做不好,还来评价别人的成语
3个回答2023-01-07 12:3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 义: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 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 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如何评价影评人不自己拍电影,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2-14 07:40

影评知道一部电影怎么样去评价,怎样去告诉其他人这部电影怎么样,懂得欣赏电影。

而导演大部分懂得怎么去做影评,但是还需要用镜头表达故事的能力,怎么样帮助演员更好的发挥,怎么样用拍摄的手法,还需要怎样用配乐,更不用说现场协调能力(原谅我这里用了一大堆不专业的词儿而且说的比较笼统)所以导演的职责是要保证整部电影的制作的质量。

以上说到导演这些是一些艺术素养,除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还需要靠镜头感(应该又是一个不专业的词儿吧),后者还是一个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