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创新游戏

创作一个童话,发生在课堂。
1个回答2024-02-04 22:19
童话寓言:疯狂恶狗想吃掉麻雀。
鸭子帮助麻雀和恶狗搏斗。
恶狗咬了猫。猫被狗传播了狂犬病。
得了狂犬病的猫和恶狗一起把鸭子杀死。
麻雀失去了鸭子的保护,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打狗队员过来把恶狗和猫一起打死。
理智的人类为了预防狂犬病,实现了禁狗令,不允许养狗。小鸟的生命再也不会被狗威胁了!
数学课上,老师把某学生对数学题的创意性解法,冠以该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该同学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
1个回答2024-01-27 10:55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德育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指的是各种教材都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题干中,在数学课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性解法,赢得了同学的赞赏,有助于学生形成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故表述正确。

比较有创意的课堂名字
1个回答2023-11-04 14:18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创意的课堂名字,供您参考:
1. 探索未知世界
2. 创新思维工作坊
3. 挑战自我极限
4. 互动学习实验室
5. 超越经典的艺术之旅
6. 发现身边美好生活
7. 好奇心探究班
8. 童话故事改写工作坊
9. 写作大拍纳师训练袭前没营
10. 手机摄影入门指南
这些课悔判堂名字都很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当然,课堂名字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进行调整和设计,以确保能够更好地贴合教学内容并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此外,在确定课堂名字时也需要考虑到它是否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等方面因素,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所启示!


                                   


                                   

怎样创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
1个回答2024-01-21 23:30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让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儿童的心理特点:抽象思维和逻辑性差,但形象性强,对故事、游戏以及身边符合认知的事物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用多媒体声、图、动画来生动描述故事情节,设置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诱导学生置身于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之中,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趣中质疑,在疑中生思,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与多媒体的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形成生动、直观、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潜能的开发。
急求 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游戏 在课堂上能做的!
1个回答2024-01-25 01:43
1.课堂内容:剪纸画

工具:几张白纸 一把小剪子 胶水 彩色笔

让他们自己创作剪纸画 从选题(要画什么)到剪纸 到上颜色 再到粘贴成型



2.课堂内容:小学生辩论赛

组织他们来一场辩论赛



3.课堂内容:小学生讲演

让他们讲演一段关于未来的创想



4.课堂内容:魔术表演

准备魔术在课上表演或者教他们表演魔术



5.课堂内容:智力问答

先把他们分成组 然后以闯关的模式答题 (可效仿相关电视娱乐节目)



6.课堂内容:看图说故事

准备几张带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看图编故事
急求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游戏在课堂上能做的!
1个回答2024-01-25 11:43
1.课堂内容:剪纸画

工具:几张白纸一把小剪子胶水彩色笔

让他们自己创作剪纸画从选题(要画什么)到剪纸到上颜色再到粘贴成型



2.课堂内容:小学生辩论赛

组织他们来一场辩论赛



3.课堂内容:小学生讲演

让他们讲演一段关于未来的创想



4.课堂内容:魔术表演

准备魔术在课上表演或者教他们表演魔术



5.课堂内容:智力问答

先把他们分成组然后以闯关的模式答题(可效仿相关电视娱乐节目)



6.课堂内容:看图说故事

准备几张带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看图编故事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个回答2024-02-08 23:00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 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创新和发现。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出各种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
1个回答2024-06-19 18:51
永发中心学校 周秋平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把握好这把钥匙,使之在音乐课中得以体现并发展呢?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要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下面让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谈吧。 一、 创造课前准备: 1﹑听音乐做律动 在音乐课中,因地制宜地运用律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意境中,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动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充分的动起来,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上解放出来,并还原一个生动活泼的﹑愉快的音乐课堂,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的有效途径。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五年级《瑶族舞曲》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瑶族人们的风土人情这一特点。我先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瑶族人们翩翩起舞的画面,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下讲述:瑶族人们的风土人情,学生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美的意境。接着我给学生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会很快地作出回答等等。可见,美的意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创造新歌教学方式 1﹑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自编儿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呼唤音乐教师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它要求教师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艺术素养的程度,分别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让我们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以取得完满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学歌谱时,一开始让学生接触歌谱的认知。我采用的是简谱教学,也就是说只要认唱七个音(1、2、3、4、5、6、7),还有一个休止符(0)后,到唱歌谱就容易多了,但我发现学生容易唱错音高的位置,我就编了个有趣又易记的歌谣教给学生:从下往上走走走,1、2、3、4、5、6、7;好象你在上楼梯,越上越唱音越高。这样的儿歌,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掌握好简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了使学生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常把一些音乐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唱动结合,化难为易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在歌曲教唱教学过程中,我在开始时让学生用手跟着CD范唱轻轻拍打(或捻指、拍腿、跺脚),既可以训练节奏,又可以增加气氛,一边还可以哼唱乐曲的旋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节奏、力度感觉。这种唱动结合,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学生将歌曲内在的感受带动身体的律动传播情感。比如,我在教唱《幸福拍手歌》时,就是用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过程,学生非常容易地就掌握了歌曲。 3﹑游戏竞赛,互相促进 要想使音乐更生动形象,富有游戏性,那么就要把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分组进行分部练习,或视唱、或击拍,轮换进行,学生乐于比哪组唱的好,比哪组唱的准确而优美,比哪组唱的更动情,比哪组模仿得更逼真。如在欣赏《彼特与狼》歌曲后,通过生动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大森林中美妙的音响,让他们模仿森林中的鸟叫(吹哨)、下雨(沙球)、猎人的脚步声、野狼的嗥叫声、枪声等。表现好的要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各项技能互相促进提高。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表演和集体舞等课堂活动。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后再要求学生做到声音与表演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我在教一年级《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时,歌曲分为三段,歌词有点相似,不容易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歌词,我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从而使音乐更深刻、形象化,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欢乐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学生的音乐素质与技巧在愉快中也得以提高。 5、 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如教唱《小青蛙》时,我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成了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温馨而快乐的家园。 三、 创造评价的快乐 音乐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缺乏绝对唯一的标准,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给予学生赏识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给予学生自信的心,激发学习的无穷动力。多用赏识性的评价在我们的学生身上,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到快乐。多用赏识性的评价,学生不但感到了快乐,同时给周围的学生带来了快乐。在赏识性评价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学会与同学的友好相处,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合作的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适当地、风趣幽默地给予学生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例如在一节小小音乐会上,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多种形式: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形式编排非常新颖。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其乐无穷。这样的音乐展示会,就像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生们激情飞扬,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惊叹。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是音乐教学上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满足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我们的音乐课变得更加愉快与完美。
创业小游戏课堂
1个回答2024-01-15 06:54
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创业课程。创业小游戏课堂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它通过模拟创业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创业小游戏课堂。
创业小游戏课堂是一种基于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创业环境中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了解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在创业小游戏课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经营一个虚拟的企业,比如餐饮、服装等。学生需要制定经营策略,进行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决策。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例如资金短缺、营销难题、人员离职等,需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来解决。
创业小游戏课堂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商讨策略,分工合作,相互协助,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效应。同时,在游戏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创新思考和尝试,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业小游戏课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游戏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效果,不能只是简单的玩游戏。其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置难度,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最后,游戏应该注重评估和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并给予相关的评价和指导。
总之,创业小游戏课堂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1-22 18:01
笔者认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 地,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呢?以下即为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的几点认识与思 考。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 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探求新知的欲 望,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一节内容 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有经验的猎人,在山谷中网到了一些来 自不同山头的鸟儿,可是,一不小心,这群鸟儿不约而同,向着某 一方向飞去,于是,猎人就沿着鸟儿飞行的方向,在后面紧紧追 赶……好心的路人劝告说,不必徒劳了,可是,猎人却信心十足地 说:”太阳下山时,我就会追上。”讲到这里,我让学生讨论回答: 果真能追上吗?如果能够,为什么必须在天黑前才能追上?然后, 我又提示,”鸟儿来自不同山头”。不一会儿,又几位学生就答对 了。说出理由之后,多数同学也豁然开朗了。这样,通过创设问题 情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带 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学习。 二、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连。如台灯亮度调节原理、 高压锅原理、太阳能热水器原理,睡席梦思比睡硬板床舒服的道理 等,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 生广泛联系实际,了解生活,注意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在那生产、生 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例如,向学生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磁悬浮列车、超导体的研究与应 用前景等。 三、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 其创造性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 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的那种教师。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 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 热情呵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自始至终充满期待,鼓励学生敢于 标新立异,不断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要鼓励其思维的独创性与多 样性,培养其不盲从教师、不盲从课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 四、精心设计课堂,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两种思维有关。一是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一 是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 想、探究多种答案,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发 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立性三个特征,成了创造性思维的 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发散性思维训 练。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问题的解决 过程,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问题,引导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培养他们可贵的创新能力。 五、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课本中,有很多演 示实验、探究实验、 迷你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好素材。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完成课本上的每一 个实验,杜绝那种为图省力而讲实验的做法。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动 手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归纳结论的, 教师决不可说出。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代表完 成;有的演示实验,条件允许可改为分组实验。对于课本中的探究 实验,一定要按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进行,尤其要引导学生运用学 过的思想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等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索。 六、重视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方法的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产生与科学探究的过 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知识的价值与应用等。要让学生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物理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控制 变量法、科学推理法、抽象模型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运用 了科学推理法,光线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抽象模型法。另外,在加深 对某些物理现象的认识上,笔者也注意运用推理法。例如,在学习 光的反射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光的反射,我们能否看到周 围物体,大多数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进一步假设:如果阳 光照耀着大地,能不能看见大地呢?有说能,有说不能,大家莫衷 一是。然后,教师提示:如果是在一点儿也不反射的情况下,到底 能否看见大地?学生异口同声:不能。教师接着又问:抬头能否看 见太阳?学生回答:能。最后教师归结:举头阳光灿烂,低头黑暗 一片。 七、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建立一定激励机制与评估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考试中,也应加大开放与创新型试题所占份额,对学生富有创意 的答案予以适当加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抓住合适契 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空谈创造性思维。 再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在教 学中只有循序渐进、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