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传统文化打鼓说书

鼓书的传统曲目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14:14

鼓书在早期阶段曾以宣讲“圣谕”作为主要内容,劝告人们尽忠行孝,所以也曾称为“说善书”。不过这种“说善书”,与汉川、汉阳等地“善书”的表演形式不一样。汉川、汉阳的“善书”表演没有鼓、板伴唱。清代初期,鼓书的内容有:《宣讲大全》《闺阁十二段锦》《雷神显应》《韩湘子化斋》《一口血》《九人头》《黑狗伸冤》《四下河南》《安安送米》《王祥卧冰》《董永卖身》《孟宗哭竹》《香九龄温絮》《孔融四岁让梨》《朱氏割肝》《王兰英割股》等等。后来鼓书的内容逐渐转到主要为历史故事及公案、武侠故事。这些故事有长篇、中篇、短篇和段子几种,传统曲目以中、长篇居多,据资料统计,总计约有曲目一百七十余个,如:《封神演义》《列国志》《陈胜、吴广起义》《三国演义》《唐明皇游月宫》《西游记》《响马传》《水浒》《后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岳飞传》《乌盆记》《昭君和番》《天宝图》《七剑十三侠》《三门街》《彭公案》《施公案》《徐公案》《包公案》《济公案》《三侠五义》《说唐》《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粉妆楼》《罗通扫北》《三请樊梨花》《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大八义》《小八义》《十二寡妇征西》《杨门女将》《四姐闹东京》《万花楼》《蝴蝶杯》《九人头》《白蛇传》《宝莲灯》等等。

建国后,鼓书艺人及文艺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鼓书新段子,经常演唱的有《迷路记》《王大妈学文化》《看桥》《蓉姑娘》《双看娘》《摆渡姑娘》《雷大姑》《饶兴礼》《战斗英雄赵文广》《双改行》《亲生的儿子闹洞房》《大嫂过渡》《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血泪仇》《无底债》《千年铁树开了花》《丰收场上》《如此媳妇》等等。

皖城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2 06:33

皖城,配散现为宽卖团安慎橘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皖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9:11
没有

覆巢无完卵 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褐衣不完 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鹿裘不完 比喻检朴节俭。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体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完美无缺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完美无疵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完事大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衣不完采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东完西缺 指短缺,不完备。
皖北和皖南怎么区分呢?
2个回答2023-01-07 23:00
主要根据淮河和长江而分的。淮河以北就是皖北,长江以南就是皖南。这两个地方发展有着非常多的差异。比如最平常的语言,和饮食,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皖南皖北怎么划分
1个回答2023-03-04 02:06
皖南皖北我认为应以长江为界,如果划分淮南与淮北应以淮河为界.一般讲,淮河以北为皖北,长江以南为皖南,中间为江淮之间.不算南也不算北.
皖南和皖北,皖南到底包括哪几个城市?
2个回答2023-03-04 03:56
截至2019年8月,皖南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黄山、宣城三市,共计15个区,15个县,2个县级市。
安徽的皖北、皖中、皖南,包括哪些城市?
2个回答2023-08-15 05:20
安徽皖北城市,包括蚌埠,阜阳,宿州等皖中城市,包括蚌埠,芜湖等等城市皖南,包括黄山等城市
皖西学院的学生请进!
1个回答2024-01-23 16:11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会安排一至二次集中转专业,第一次一般是在大一上学期入学一个月左右,主要是建筑和英语类的,基础性较强的专业;还有一次一般在大一上学期期末左右;符合条件的同学经申请批准后即可,入学后多留意一下学校的网站就行了。。。

我也是皖西学院的,哈哈,不过毕业了
一本小说,女主角的名字叫苏皖
1个回答2022-12-09 05:22
皇女之金牌弃妃
用 苏、皖 开头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2-16 23:17
1、苏字开头诗句: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奔亡道中五首》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苏武》李白
苏合昼氤氲,天花似飞蝶——《问岳禅师疾》贯休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横吹曲辞•陇头吟》王维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杂曲歌辞•壮士行》鲍溶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边思》张祜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饮中八仙歌》杜甫
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雨过苏端》杜甫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壮游》杜甫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