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淮河大鼓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02 03:14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9 06:05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中得儿飘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29 23:21
模仿鼓振动的声音。根据查询《凤阳花鼓》这首歌赏析得知,凤阳花鼓中得儿飘的意思是模仿鼓振动的声音。凤阳虚枝穗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搭隐双条鼓”等差卜。
凤阳花鼓中得儿飘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07 23:52
模仿鼓振动的声音。根据查询《凤阳花鼓》这首歌赏析得知,凤阳花鼓中得儿飘的意思是模仿鼓振动的声音。凤阳虚枝穗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搭隐双条鼓”等差卜。
河南省淮阳县的名人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03 20:07
河南省淮阳县的历史名人有老子、伏羲氏、周文、陈胡公、符彦卿、郑当时等。近现代名人有叶桐轩、何仰羲、雷邦正、潘玉琦等。部分简介如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2、陈胡公: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

3、符彦卿:字冠侯,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军中称其为“符第四”;

4、叶桐轩:原名叶荫槐,毕业于上海大华学校。解放前曾任美术教员,解放后任开封市政协委员、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

5、何仰羲:原名何明钦,字砚农,号宗燮道人、柳湖钓叟,何仰羲以自己高绝的书法才艺和艰苦地劳动为人们所尊敬。
花鼓戏和凤阳花鼓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0-02 19:06
刘海砍樵 最出名的是在湖南花鼓戏
我给你说一下凤阳花鼓戏和凤阳花鼓的区别
首先说一下凤阳三花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灯 凤阳花鼓戏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 左手拿小花鼓右手拿两根鼓条 边打边唱 边歌边舞
凤阳花鼓灯即花鼓灯 由于花鼓灯主要流传在凤阳府一带故名凤阳花鼓灯
花鼓灯女性角色称作兰花 兰花左手执巾执扇 花鼓灯有歌有舞又有戏
凤阳花鼓戏则是花鼓灯中的戏
凤阳花鼓戏是由花鼓灯发展而来
花鼓灯和凤阳花鼓是一样的吗?
1个回答2022-12-08 13:51
不一样的。两者是不同的曲艺。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流传在淮河流域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阳到淮南汽车站在哪里?
2个回答2022-12-24 19:07
凤阳到淮南汽车打电话到当地汽车站114可以查询的。
秦淮河在哪?与秦淮河有关的人物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3:19
秦淮河(qín huái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 柳如是、陈圆圆八艳~
淮水的淮河入海
1个回答2024-01-27 09:07

淮河自古即是一条益河,少有泛纤哪清滥决溢之灾,史称“淮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缓陪井然”。1194年黄河决口改道,以淮河的河道作为出海口直至1855年,横跨了宋、元、明、清四朝,史称“黄河夺淮”。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但淮河也失去了入海口,因此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 淮河入海水道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2006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4县(区)。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使洪泽湖防洪毁前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二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淮河入海水道南北堤距750米,工程中间挖两道偏泓,工程再将滩面全部挖成深泓。入海水道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成后,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将苏北灌溉总渠渠北地区1700多平方公里的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