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咏乐大地

错评咏花诗
1个回答2024-04-02 05:20
1。沈括觉得白居易的哪句诗自相矛盾,你能说说那句诗的意思吗?
2。苏东坡觉得王安石的哪句诗大错特错,你能说说那句的意思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意思是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意思是昨晚秋风飒飒地吹过园林,把菊花吹落满地好似铺上了黄金
错评咏花诗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4-25 02:54
应该出于宋史二十四史之一为元朝脱脱等编撰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错评咏花诗
1个回答2024-04-22 17:53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错评咏花诗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4-27 01:10
应该出于宋史 二十四史之一 为元朝 脱脱等编撰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如何评价张咏言的《愿你》
1个回答2024-02-08 21:04
实在酣畅又深刻,阳光又温暖,
说出了很多人到中年的人想说的话
你是怎么评价谭咏麟的?
1个回答2022-12-18 07:20
谭咏麟属于实力派加偶像派,能叱诧乐坛40年,唱功当然了得。或许张学友的音域要比校长略宽,但在技巧上不如校长,中音和低音声线上不如校长表现力丰富,导致情感饱满度上略差。谭咏麟不仅演唱功力深厚,作曲能力也属超群,据统计自己的专辑中有近百首创作,且不乏公认的精品,只不过被强大的演唱所掩盖了。小编这个问题属于三无档次:无水平,无意义,无必要。虽说校长2000年后嗓音老化严重,但建议你听听他几年前为左邻右里作曲的《男人的歌》,特别是最后一句高音,连李克勤都要自叹不如!
你是咋评价谭咏麟的?
3个回答2022-12-13 22:10
实力派,唱功了得!年轻时颜值也在线,非常帅!从获奖次数,演唱会场数,金曲数量等各方面考量,都是当之无愧的天皇巨星,46岁荣获最高荣誉“金针奖”。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对晚辈宽容提携,自己敬业乐业、坚持不懈,年近七十还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对年轻的艺人有一种正向的指引,“校长”称号不是浪得虚名。
谭咏麟的评价
1个回答2022-09-14 13:21
你想要什么样子的评价?
对李咏父亲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1-23 02:54
你好, 李咏的父亲是:李堡
简介:祖籍陕西,十几岁时参加新疆建设兵团,从此在新疆扎下了根,育有俩女一子。
2020年经典咏流传点评三位嘉宾是谁?
1个回答2022-12-12 16:40
康震、朱丹、廖昌永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