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传谣相声剧本

讽刺谣言的漫画
1个回答2024-03-14 03:51
A正确,漫画中的谣言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没有客观依据,是无中生有,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故入选;
B错误,漫画中的谣言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没有客观依据,是无中生有,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故排除;
C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不属于哲学的基本派别,故排除;
D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不属于哲学的基本派别,故排除.
故本题选A.
《踏谣娘》讽刺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部讽刺喜剧?
1个回答2024-02-15 09:13
  《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据崔令钦《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我们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知道《踏谣娘》是根据北齐时的真人真事编演的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小戏,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编演者有鲜明的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据传,这个歌舞戏,在宫廷宴会中上演,民间艺人在街头也表演,由此鲜明说明它是一出很受广大欢迎的雅俗共赏的歌舞小戏。
  故事简介:
  隋朝末年有一个姓苏的男人,长得很难看,一无官职,二无钱财,却既好吹牛,又好喝酒,喝醉了之后呢?就回家打老婆。他的老婆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美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满肚子的愁怨通过歌舞表达出来。因为她表现得生动感人,所以这个生活中的片断就逐渐被移植到舞台上,成为唐代歌舞小戏中的代表作品。其演出情状大致如下:
  一个男演员穿着女人的衣服,学着女人走路的样子,摇摇摆摆地慢慢走进场地,一边走一边唱,介绍着自己的遭遇,抒发出自己的感情。每唱完一小段,观众们就齐声呼应道:“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大概因为是一边摇摆着一边唱歌,所以大家就把那演员的身段称之为“踏摇”;又因为作品中的妇人声泪俱下地反复哭诉自己的不幸,所以大家就用“苦”字与“和”字来表示对她的同情。这时候那个姓苏的无赖男人就该出场了,接下来的内容是在这一对夫妇之间的打与被打,追与被追还有喊叫哭闹之类,其间观众们的情绪自然被调动起来,有同情的,有义愤的,更多的则是捧腹大笑、开心之极等等。再后来,于以上的二人戏中又增添出一个以台词为主要表演手段,专为造成滑稽效果的角色“典库”。于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舞台表演方式,就终于脱颖而出了。
  从这个记录在唐代《教坊记》中的故事可以看出,中华先祖们所创造出来的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于唐代时正在进入一个逐步联手乃至合成的阶段。具体讲:歌、说、舞、打,已经被组织到一个具有一定长度与特定情节的故事里面。其题材的取向基本上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事故,其主要模式基本上习惯于以事言情,其表演的形式基本上保持在二人互动,其现场效果历来注重表演者与观看者的交流,其审美追求主要表现为诙谐滑稽,其价值标准着重于强调寓教于乐。据此,对于在中国戏曲学史上被奉为经典的、王国维所说的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的名言,理应作出更为全面且具体的诠释。
  就“踏摇娘”这个在中国舞蹈史与中国戏曲史上具备双重划时代意义的名作而言,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以歌舞演故事”的“情节化”突破,更在于男演员对于女性角色的艺术化饰演。因为,在“优孟衣冠”中已有“歌”,在“东海黄公”中已有“打”,在“参军戏”中已有“说”,在“踏摇娘”中已有“舞”,而男扮女装则是“踏摇娘”在表演领域中的一大开拓,它正式启动了长达千年之久的,一直沿续到现代“四大名旦”之京剧与当代“冯国佩式”民间舞蹈的反串化舞台表演之路,表现出中国古今舞台艺术家与中国历代观众对于“反性别表演”的特殊喜好,说明着艺术化表演与自然性状态在审美价值上的层次与魅力,至今依然是一个值得继续分析与解读的研究课题。
神鸡童谣讽刺了谁
1个回答2024-03-13 06:22
这首民谣写的是一个被人称为“神鸡童”的长安小儿贾昌的奇遇,但讽刺的对象则显然不光是贾昌。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正如“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样,是愤激之词,也是一种反常的社会心理的写照。人们要问:谁实为之?孰令致之?区区斗鸡小技何以竟能赢来盖世的富贵荣华?“软舆”,是皇帝乘坐的用人挽着走的车子。“白罗绣衫随软舆”一句,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原来当今皇帝就爱斗鸡走马,所以“神鸡童”也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唐诗中讽刺皇帝的诗篇不少,或则托言异代,或则咏物寄怀,大都辞旨微婉。象这样大胆直率,用辛辣的语言嘲笑当朝皇帝的,在文人诗里是很难见到的,只有民谣能作此快人快语。

全诗描绘了两个场面,一是贾昌随驾东巡,一是奉父柩西归雍州。先看第一个场面——“白罗绣衫随软舆”。在戒备森严、紧张肃穆的气氛里,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穿着华美的白罗绣花衫,带着三百只喔喔啼鸣的红冠大公鸡,紧紧跟随在皇帝威严华贵的软舆后面,大摇大摆地前行,这真是亘古未有的奇观。玄宗此行是去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夸示他“奉天承命”、治国治民的丰功伟业,带上这么一支不伦不类的特殊仪仗队,岂不是滑稽透顶,荒唐至极!据陈鸿《东城老父传》记载:“开元十三年,(贾昌)笼鸡三百,从封东岳。”并没有说他紧跟在“软舆”后面,而诗中运用近乎漫画的手法,将这一史实作了艺术的夸张,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再看第二个场面——“差夫持道挽丧车”。贾昌的父亲贾忠是唐玄宗的一名卫士,随扈死在泰山下。“父以子贵”,沿途官吏为巴结皇帝面前的这位大红人——神鸡童贾昌,竟不惜为他兴师动众,征派民夫,沿途照料灵柩。死者并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只不过是一个斗鸡小儿之父,却迫使无数劳动者为他抖威风,这场面能不令人啼笑皆非!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嘲笑、轻蔑和愤怒。

两个场面,构成了一出讽刺喜剧。剧里有一群白鼻子,主角是坐在软舆里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喜剧形象鲜明,效果强烈,我们千载之后读起来,不但仍然忍俊不禁,而且似乎听到了当时老百姓嬉笑怒骂的声音。这就是此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西游记运用讽刺手法是怎么讽刺的?
1个回答2022-10-31 07:45
老君被推到了。。。
这则故事讽刺的是谁?讽刺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2-12 03:38
讽刺了拿竹竿的人,也讽刺了老人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大全_讽刺小人的经典诗句
1个回答2024-02-19 23:09

  古代有很多讽刺人的诗句,虽然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那类人,但是含有很浓的讽刺意味。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讽刺人的 励志诗句 ,希望你会喜欢。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一:《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二空嫌猛:《七步诗》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三:《杂作》

  明·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四:《白鹭》

  宋·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

  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

  甲乙推求恐到君。

  讽刺人的励志诗句五:《聊斋》

  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斗桥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者态--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下一页更多精彩“讽刺人的励志诗句”

讽刺胖子的顺口溜童谣
1个回答2023-09-28 06:25
胖子的头,大过五层楼,胖子的手,细过荷兰豆
讽刺是啥意思?
2个回答2022-12-28 03:32
讽刺的意思大概就是借用一件事情讲清楚一个基本的道理,但是是借题发挥,不直接提出现实问题,而是让读者通过故事去思考现实问题。
讽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12 20:57
就是打击别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