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评书秦宓

秦宓论天在三国演义第几集?
1个回答2024-02-01 21:20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建兴二年(224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请秦宓为州别驾,不久又提升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联盟后,东吴派张温前来修好。张温即将返回时,文武百官都前往为他饯行。众人到齐后,惟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催他,张温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张温问:“头在何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秦宓的文才口辩,大都如此。 [

秦宓的墓祠
1个回答2024-03-24 05:55

今四川德阳城北五华里留有祠墓,坟墓高耸如丘,人称渭‘五星堆’,坟前有八米高的大石碑,有铭文:‘汉司农秦宓字子敕墓’。
碑额上刻有‘通天地人’四字。祠西有秦宓故宅,祠内有秦宓坐像,南北有与东吴使者辩天故事绘画和名人题咏。庭中,诗碑数块,多数因年代久远,字迹风化湮消。
清人两江总督陶涑和绵竹明经曾榕所立诗碑,字迹清晰可见。另有一碑为乡民所立,碑文曰:史赞丞相俭,人敬司农廉。先生风骨高,巴蜀无贪泉。表达了人们对秦宓为官清廉的敬仰之情。

怎么评价《新洛神》里的甄宓
1个回答2022-11-24 06:34
有啊。、、看简介
宓的宓氏来历
1个回答2024-03-20 15:09

宓(fú)姓极为罕见。在我国古代,伏、处、宓三个姓氏,一直是相通的。《颜氏家训》云:“《帝王世纪》,伏羲,或谓之宓栖,宓当作处,传写之讹,处子贱即处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是知处与伏,古字通用,后误以为宓。按,宓与处,古音各异,凡处栖、处子贱来宓,而合宓、处为一字者,皆为字讹。唯今姓氏通作宓,相沿已久,故书亦从之。”
孔子有弟子宓不齐,其后代子孙以宓为姓,称宓氏。

另,宓姓除读作(fú)作为姓氏外,亦有读作(mì)作为姓氏。可参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第167页)与(第404页)。

吴宓的“宓”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3-11 03:16
“吴宓”的“宓”读音是mì
宓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与伏姓的源流是一样的,是伏(宓)羲氏的后裔。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Fú
古音伏,今多读

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
伏羲,古代的时候作宓羲,又作庖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他的后代有宓(伏)和包两个姓。所以说伏姓和宓姓实际上是一个姓。如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
始祖:伏羲
代表人物:宓妃、宓不齐、宓子贱。
扩展资料
吴宓人物轶事
1、读书入神
过目不忘
吴宓幼时,读书刻苦,每餐必由家人送至书房。一晚,家人送饼一只,油泼辣椒一碟,吴宓读书入神,误用饼子蘸墨大啖,连曰:“香,香,香。”
吴有即颂成章,过目不忘之才。1955年回安吴老家,于迎祥宫碑前小站片刻,只将碑文口诵一遍,即能一字不漏默写而出。
2、站着乘车
吴性刚直,一贯克己守公,从不占人丝毫。
1944年,他去宝鸡访友,购得三等车票,上车无座位,只好站过道。其时,恰遇妹夫王俊生,该王持有免费乘车证,遂将他带至二等车厢,找一空座。吴不知情,待查票时,列车员说:“三等车票,不能坐二等车厢。”
王即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关系,查票员亦谦笑允准,但吴却生气异常,愤然返回三等车厢,依旧站于过道,直至宝鸡。
“吴宓”的“宓”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22 02:04

“吴宓”的“宓”读音是mì

宓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与伏姓的源流是一样的,是伏(宓)羲氏的后裔。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Fú 古音伏,今多读 Mì 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

伏羲,古代的时候作宓羲,又作庖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他的后代有宓(伏)和包两个姓。所以说伏姓和宓姓实际上是一个姓。如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

始祖:伏羲  代表人物:宓妃、宓不齐、宓子贱。

扩展资料

吴宓人物轶事

1、读书入神 过目不忘

吴宓幼时,读书刻苦,每餐必由家人送至书房。一晚,家人送饼一只,油泼辣椒一碟,吴宓读书入神,误用饼子蘸墨大啖,连曰:“香,香,香。”

吴有即颂成章,过目不忘之才。1955年回安吴老家,于迎祥宫碑前小站片刻,只将碑文口诵一遍,即能一字不漏默写而出。

2、站着乘车

吴性刚直,一贯克己守公,从不占人丝毫。

1944年,他去宝鸡访友,购得三等车票,上车无座位,只好站过道。其时,恰遇妹夫王俊生,该王持有免费乘车证,遂将他带至二等车厢,找一空座。吴不知情,待查票时,列车员说:“三等车票,不能坐二等车厢。”

王即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关系,查票员亦谦笑允准,但吴却生气异常,愤然返回三等车厢,依旧站于过道,直至宝鸡。

宓不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3:01
宓(fu,音浮)不齐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孔子曾评论他:“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但鲁国没有君子,他哪能学到君子的品德呢?”做单父宰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他治理社会不在处财物得失,而重视民心、士气和社会风气。孔子认为让他掌管治理更大的范围,可比尧舜。他被后世认为是以指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这德,遵守天命,能在仁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他为单父宰时不仅赋役较轻,而且在灾年能发仓粟、赈困穷、补不足球队。能举能、招贤、退不肖。以实际行动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反对不干实事的人,尊重敦厚持厚的长者,以礼乐治世民。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
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
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蜀汉谋臣秦宓的辩论才能有多强?为什么呢?
4个回答2024-01-04 16:16

秦宓是蜀汉集团中少见的以能言善辩著称的优秀人才,他的能力通过几次事件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一是他巧妙地回答了夏侯纂提出的问题,二是在刘备东征前不惜性命坚持反对,三是通过辩论让东吴使者张温佩服得五体投地。

蜀汉后期人才逐渐凋零,口才不俗又敢于直言进谏的秦宓自然受到该国高层的重视。虽然在正史中他的戏份并不多,但能够得到诸葛亮的直接表扬,便足以说明他胸中有真才实学。秦宓年轻时在家乡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只是他的性格非常固执,许多人高官厚禄拜访都没能请动他出山。但他依然关心时事,还积极向当时的官府推荐人才。

一、回绝夏侯纂

当时刚刚占领蜀中的刘备集团对于人才有着迫切的渴望,因此像秦宓这样的名士自然成为了首要的目标。夏侯纂登门拜访可谓诚意十足,不仅条件优渥而且还谦卑地把自己当成秦宓的晚辈。秦宓不方便直接拒绝,便通过一番对答让对方不好再开口相求。

二、立阻刘备出兵

在丢失荆州并且损失大将的情况下,刘备的内心已经被愤怒所吞噬。秦宓很清楚自己的劝阻不仅难以起到效果,而且还会有性命之忧,但他依然愿意为蜀汉的未来而自我牺牲。他的劝谏有理有据,但无奈当时的刘备完全听不进去。

三、巧对东吴代表

张温的出身极高,又得到孙权的信任,在东吴是十分出众的人才。但他在跟秦宓辩论过程中完全没有占到任何的优势,最终还在对方的巧舌如簧中败下阵来。这一次小挫折成为了张温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此后他逐渐远离了东吴的政治中心。

秦宓虽然没有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但他仍旧为精彩的古代历史画上了自己独特的一笔。

宓不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7:23
宓(fu,音浮)不齐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孔子曾评论他:“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但鲁国没有君子,他哪能学到君子的品德呢?”做单父宰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他治理社会不在处财物得失,而重视民心、士气和社会风气。孔子认为让他掌管治理更大的范围,可比尧舜。他被后世认为是以指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这德,遵守天命,能在仁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他为单父宰时不仅赋役较轻,而且在灾年能发仓粟、赈困穷、补不足球队。能举能、招贤、退不肖。以实际行动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反对不干实事的人,尊重敦厚持厚的长者,以礼乐治世民。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
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
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姓宓的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6 15:08
宓 妃:上古时期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相传为洛水之神。



  宓 生:汉代人,也叫做伏生,为宓不齐的后人。



  宓不齐:春秋时期鲁国单父侯,也称为宓(Fú 音伏)子贱,有些古书也称伏子贱、伏不齐,是孔子的学生。曾经担任过单父宰,当时他鸣琴而不下堂治,但是一样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孔子很喜欢听音乐,觉得音乐能调和人心,使国君和百姓和睦共处。而宓不齐正是个弹琴的好手,据说他当官时,弹琴来感化人们,使天下太平。所以孔子非常喜欢这个学生,称他为君子,说:“宓不齐雄才大略,能够辅佐霸主。”后来宓不齐被朝廷追封为单平侯。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