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灌云方言

灌云有哪些名人啊?
1个回答2024-01-03 15:29
这里要补充的灌云名人有两位:

一位是“灌云名人录”里没有的一位——商代赫赫有名的伊尹;

另一位是楼主要求的楚汉时期的名人——钟离昧。

①伊尹

位于灌云县城东部的伊芦山是商代大臣伊尹晚年结庐退隐的地方。

②钟离昧(公元前200年)

汉朐县伊芦乡(今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昧为楚王项羽大将,素与韩信交情不错。
灌云拍电影的那些人是谁?
1个回答2024-02-29 21:56
李康,灌云网的,还有潘成朴啊,谢天威,相长祥,等等一大批灌云人才!我表示十分喜欢啊!坐等伊山论剑啊!
灌云四队
1个回答2024-05-11 07:05
看你走哪走了?连云港市区在新浦龙河客运站有直达四队的车,在连云港有直达四队的车。灌云汽车站有直达四队的车。
江蘇连云港灌云出了那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5-19 20:48
  李汝珍(约1763一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人,19岁随兄李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保司大使衙门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

  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与乔绍傅、乔绍侨、许乔林是同窗。到板浦不久,李汝珍即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

  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乾隆六十年(1795年),曾于板浦举行公奕,与九位棋友对局。后又辑录当时名手对奕的200余局棋谱,成书《受子谱》,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许乔林在序言中称赞该书“为奕家最善之本”。

  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

  《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学者还相继来板浦考察此书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李汝珍晚年穷因潦倒。现在,其板浦故居建有“李汝珍纪念馆”。
灌云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08 22:20

伊尹(约前17世纪初)

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

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

伊尹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

钟离昧

汉代人,生卒年不详。

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将。

鲍照(405—466)

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405)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

与妹令晖均为中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

鲍令晖

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

中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

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

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

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嘉庆六年(180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

许乔林(1775—1852)

字贞仲,号石华。

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

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

许桂林(1779—1822)

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

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

故居在灌云中正街。

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

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武同举(1871—1944)

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

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

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 *** 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

张大宗(1872—1925)

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

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

光绪十九年(1893)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

张大标(1864—1938)

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

光绪十九年(1893)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

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

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

颜振高(1875—1938)

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厉达

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

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

”朝廷遂以为将。

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

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

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

汪懿余(约1633—1714)

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

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

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

凌廷堪(1755—1809)

祖籍安徽歙县。

祖母为板浦许氏,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

吴振勃(1770—1847)

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晚年称丰南居士。

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

35岁时方中举。

道光十三年(1833)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刘清韵(1841—1915)

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

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

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

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马仲殊(1900—1958)

灌云县伊山镇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风行全国。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

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

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

汪德耀

核化学化工专家。

江苏灌云人。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心慈

20世纪50至80年代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

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

灌云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02 22:55

伊尹(约前17世纪初)

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

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

伊尹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

钟离昧

汉代人,生卒年不详。

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将。

鲍照(405—466)

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405)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

与妹令晖均为中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

鲍令晖

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

中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

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

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

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嘉庆六年(180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

许乔林(1775—1852)

字贞仲,号石华。

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

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

许桂林(1779—1822)

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

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

故居在灌云中正街。

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

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武同举(1871—1944)

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

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

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 *** 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

张大宗(1872—1925)

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

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

光绪十九年(1893)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

张大标(1864—1938)

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

光绪十九年(1893)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

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

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

颜振高(1875—1938)

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厉达

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

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

”朝廷遂以为将。

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

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

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

汪懿余(约1633—1714)

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

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

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

凌廷堪(1755—1809)

祖籍安徽歙县。

祖母为板浦许氏,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

吴振勃(1770—1847)

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晚年称丰南居士。

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

35岁时方中举。

道光十三年(1833)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刘清韵(1841—1915)

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

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

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

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马仲殊(1900—1958)

灌云县伊山镇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风行全国。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

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

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

汪德耀

核化学化工专家。

江苏灌云人。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心慈

20世纪50至80年代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

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

灌云话里面的“活该”为什么叫“不多” 有哪位灌云人能解释下不?
4个回答2023-08-13 06:39
我是灌云人,正确解释为吃亏吃少了,不多的意思 带有粉刺的意思
江苏连云港灌云方言
1个回答2024-01-05 05:04
大多方言是很难学的
连云港正宗的灌云方言非其本地人是很难听懂的

如果真的想学 找个灌云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找不到你也可以亲入灌云去体验生活

方言都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精华 想掌握非一朝一夕之事
云杉是乔木还是灌木
4个回答2022-08-23 05:56

乔木。

云杉的观赏价值:

云杉是一种终年碧绿的大型树种,它的植株高度可以在20米左右,树冠大约有1.5到6米左右。云杉树的颜色基本上是深绿色的,不过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有所改变,春天的时候颜色是嫩绿色的,等到疯狂下雨的时候,又变成了深绿色,到了冬天时,又变成了墨绿色。它的树皮是灰褐色的,随着生长年限的不断叠加,树上的纹路都会变得很粗,并且姿态也会变得更加好看一些,所以观赏起来效果是比较好的。

江苏连云港灌云地区有明星?
1个回答2022-12-21 18:07
好像有个魔术师,姓王的,具体叫什么不太清楚了,在央视我看过他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