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相声焚书坑儒

秦时明月焚书坑儒有声小说
1个回答2024-03-14 07:48
我有 文字小说你要不, 有声小说我也在找,
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焚啥书?坑儒干嘛?坑多少?
1个回答2022-09-14 01:41
这就叫统一思想
秦时明月6—焚书坑儒,要真正的,完整版的小说
1个回答2022-07-31 02:20
已发送 注意查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被坑的是方士还是儒生
1个回答2023-02-19 11:01
都有的,反对秦朝的人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1个回答2024-03-06 17:55

秦始皇之所以焚书坑儒,是为了巩固统治。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儒生”,造成了先秦儒家文化的一场劫难,大批儒家子弟被活埋,儒家思想文化也经历了短时间的没落。之所以焚书坑儒,当然是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具体原因有如下三点:

1、当时有些儒士变相诋毁秦朝。

2、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在文化上采取专制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

3、儒士依据古代制度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与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相冲突。

焚书坑儒的利弊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历史上针对那些文人墨客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烧毁书籍,残害文人,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这也是秦朝只历经了两世就灭亡的一个客观原因。

当然,焚书坑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焚书坑儒统一了整个中原的文化,统一了思想,这也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次思想碰撞,为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在大一统的时代,加强思想统治无疑是最有利的。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焚书坑儒吗?
1个回答2022-09-12 16:33
问题是我不是啊
焚书坑儒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7:44
是成语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基本释义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贬义
出 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和焚书坑儒意思相同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0:18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贬义
出 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例 句

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3-01-12 15:30
儒生和术士都有,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3 02:33

焚书坑儒的意思是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焚书这件事情,是秦帝国君臣间经过议论后,颁发并执行重大政令的政治事件。《史记》的纪事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有明确的交代,焚书诏令的产生和下达也符合秦代政令的程序,文本的信用度相当高。深入追究下来,这件纪事,司马迁是根据《奏事》这部书写成的。《奏事》是记载秦国大臣的上奏文和名山刻石的史料集,是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从而,焚书,作为历史事实,可以说是铁板钉钉,古今中外,没有人去冒傻气瞎质疑,浪费时间精力。完全可以断言论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焚书的记载,是可靠的信史。

坑儒的事情,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然而,对照之下,坑儒的纪事,很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事情起于秦始皇求仙求药的个人喜好,变化于方士们的不满脱逃,突变于秦始皇的一怒之间,进而牵连到扶苏的命运。这段纪事,作为传闻故事来阅读,作为野语村言来赏析,固然是不错的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纪事来看,却是相当不靠谱,到处都是欲盖弥彰的漏洞。

“坑儒”是否真的是“坑杀儒生”:

也不完全是。再说“坑儒”“坑儒”一事缘起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一天,嬴政驾幸梁山宫,随行的人马车骑甚众。把酒临风,驻足山顶时,秦始皇偶一抬头,发现丞相的随从很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当时秦朝的丞相设左右两名,分别是李斯和冯去疾,不知超标的是哪位。

这一细微的举动被随侍在侧的一个中贵人(宦官)发现了,这个中贵人与超标的这位丞相是朋友,就将皇帝对他的车骑过多似有不满这一情况泄露了出去。几天以后,秦始皇不知道如何听说了此事,于是大起诏狱,把当时在身旁的中贵人全部处死,弄得人人自危。随后就发生了侯生和卢生逃跑,四百多人被迁怒而丧命的事。

秦始皇为什么要拿儒生泄愤呢?退一步说,即使侯生、卢生是儒生,秦始皇也不会放过骗走他钱财的方术之士而单单去惩治儒生。换言之,根本没有证据证明秦始皇当年坑杀的都是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