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康谢瑶环快板

京剧 谢瑶环 李维康 到任来 伴奏 ?
2个回答2022-10-01 20:32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谁有李维康板的《大探二》全剧京剧
1个回答2022-07-23 02:06
可以到网上淘啊,上京剧艺术网应该有吧
人民的名义中李维康多少集李维康被抓
1个回答2022-11-14 18:07
李维康是京剧名家,工青衣,是京剧老生名家耿其昌的老婆,你真幽默
京剧名家李维康死吗
1个回答2023-02-01 06:33
人还好好的呢。别瞎说
李维康有徒弟吗
1个回答2022-07-03 07:43
李维康对戏曲的学习,就是把自己揉碎了再塑一个自我。转眼间,为自己选择学习道路的她,已经成了指点迷津的良师。对于前来拜师学艺的孩子们,李维康像是对待原来的那个自己,希望他们不要单纯地只学一个人,而是博采众家之长,所以并不收徒,只是做一位普通的老师。“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我不能要求谁变成我,而是希望自己能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从这段话可以判断她没有徒弟
李维康是什么流派
3个回答2022-05-09 13:07
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李维康,谁认识?
1个回答2022-09-20 08:13
我认识一个.不只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一个
瑶瑶在康熙讲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1-23 10:40
你说的应该是伍思凯的《分享》
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动。
谢瑶环是个什么人,名人?
1个回答2024-01-24 18:37
《谢瑶环》一剧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移植始自田汉创作的京剧公演之后,此本是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的,中国京剧院杜近芳首演。

故事大意:唐,约公元693年,武则天执政,江南豪绅兼并土地,农民逃往太湖聚义。武则天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苏州,武三思子武宏和来俊臣弟蔡少炳,因强抢民女与袁行健争执,乔装改扮的谢劝双方到衙门申诉。大堂之上,谢斩蔡少炳,杖责武宏。后,谢与袁行健结缘。武三思诬谢谋反,并矫命审谢,酷刑致死。武则天盛怒,诛杀奸臣,追封谢瑶环为定国侯。

此剧为杜近芳代表作,表演清新明快,柔美大方,融青衣、小生与一体,赏心悦目,光彩照人。其中的〔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等唱腔十分动听。

“花园”一折的〔四平调〕清新别致,可以说给传统的〔四平调〕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前四句表现谢瑶环对袁行健由敬重而爱慕的心情,“袁仁兄”三字用羞涩的轻声行腔,“奇”字用一个硬滑音,再接长拖腔,含情脉脉,情意深长。中间的四句描绘出谢瑶环的苦闷心境,尤其是“谁”字的处理,一个小甩腔生动地刻画出谢瑶环的一筹莫展。从“自奉圣命……”开始的四句是〔四平调顶板〕,字多腔少,节奏紧凑,以示自鼓自励。最后的四句是情感的集中宣泄,唱腔华丽多姿,“哪有个……”一句非常新颖地转到反调上来行腔,把谢瑶环的羞怯和顾虑形象地展示出来。

“大堂”中的〔高拨子〕一段小生唱腔,气势激昂悲壮,一泻千里。尤其是其中的〔垛板回龙〕的处理很是独到。从唱词来讲,它是不属于垛板性质的,但用变化节奏的办法处理,句句联贯,层层递进,再甩一个跌宕迂回的拖腔,愤懑之意尽显。

此剧亦是中国京剧院的看家戏,该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陈淑芳、李胜素等先后将其搬上舞台,不久前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京剧院联合将其制作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主演是李胜素、李军、袁慧琴、杨燕毅、朱强、管波等。

同时,京剧名家关肃霜、云燕铭等也排演过此剧。

地方戏中除碗碗腔的原版之外,评剧名家花淑兰根据京剧移植的同名剧目声震剧坛。此剧的唱腔充分体现了花派的特色:激越中不失柔美,豪爽中蕴涵细腻,“花园”和“大堂”两折精彩绝伦。评剧版让谢瑶环起死回生的改动曾引起田汉的异议,认为不如处理成悲剧更有回味,更具感染力。不过,从欣赏的角度,京剧演出版自“大堂”受审之后,谢瑶环的戏便打住了,之后的武皇申冤和袁郎祭墓不能说不好看,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谢瑶环的“过世”。所以,评剧将“大堂”一折做为大轴,在唱腔安排上张驰有度,尤其是最后的打段陈诉:“秉滴泪咬牙关浑身抖战……”,将整个剧情圆满收尾。

评剧《谢瑶环》“大堂”中的“忽听得堂上一声喊”一段唱腔是“花派”的代表唱段,将小生腔与高亢的女腔相融合,刚柔相济,激越奔放。此段唱由一阵强烈的打击乐引出尖板大过门,“谢瑶环”三字甩一个长腔,把谢瑶环的激愤和蔑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此后的四句“愁只愁……”是节奏舒缓的〔快三眼〕,柔肠百转,动人心弦,气氛上的反差既体现了创作者的功力,也考验着演唱者的技艺,花淑兰的演唱感染力极强。尾声是铿锵有力的大段〔垛板〕,一字一句痛快淋漓。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李维康曾将结尾改作夫妻归隐太湖,其中设置了一段精巧动听的“送别”唱段。
李炳淑与李维康谁唱的更好
2个回答2022-05-07 15:26
一、唱工
李炳淑老师在李维康老师之上
二、影响
李维康老师在李炳淑老师之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