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谢瑶环合集

赵氏孤儿 谢瑶环 哪部京剧好看
1个回答2023-04-24 05:41
赵氏孤儿好看
赵氏孤儿 谢瑶环 哪部京剧好看
1个回答2024-03-17 14:45
《赵氏孤儿》是老生戏,《谢瑶环》是青衣戏

京剧《赵氏孤儿》,为1896年,王雁就京剧《搜孤救孤》基础,参考秦腔改编。由马连良饰程婴,谭富英饰赵盾,张君秋怖庄姬公主,裘盛戎饰魏绛,各有精彩唱段。

上海京剧院推出了一部全新版本的京剧《赵氏孤儿》。策划并主演该剧的是有“小孟小冬”之称的“余派”女老生王佩瑜。此前,王佩瑜也曾在陈凯歌的《梅兰芳》中为孟小冬配唱了全部京剧唱段。

《赵氏孤儿》在京剧舞台一直版本众多,尤其是各个流派的老生都有该剧的传世经典。1947年,孟小冬的告别演出《搜孤救孤》在沪上引发轰动;1960年,马连良主演的全本《赵氏孤儿》更是京剧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此次的《赵氏孤儿》将集两个版本之所长。王佩瑜学的是余派老生,也是如今京剧舞台上演出《搜孤救孤》最多的老生演员。在这个全新版本的《赵氏孤儿》中,王佩瑜不仅将主演程婴这个角色,还将首次尝试担任制作人。对于这位有“小冬皇”之誉的女老生而言,《赵氏孤儿》也算是第一部属于她自己的作品。

谈及之所以想到推出这个全新的《赵氏孤儿》,王佩瑜说,自己在戏校时的开蒙戏就是孟小冬的代表作、余派经典《搜孤救孤》,后来又向马派名宿张学津先生学习了全本《赵氏孤儿》,所以在这个新版本里会将余派的唱念神韵结合马派的叙事表演,是一次为老传统注入新生命的致敬创作。

对这次的新版《赵氏孤儿》,导演马骞提出了“墨本丹青版”的概念:“所谓墨本,是指剧本依照戏曲界所谓的‘墨壳老本’,以半个世纪前马连良先生的演出本为基础,删减其中拖沓冗长的情节,保留最经典动听的唱段,以更紧凑凝练的叙事节奏,演出原汁原味的传统老戏;而丹青是指全剧的舞美,特邀山水画家申世辉创作一组山水画卷,在舞台上实现‘国画’与‘京剧’两种东方艺术的跨界。”

谢瑶环

1961年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的历史剧,中国京剧院杜近芳首演。此剧为杜近芳代表作,表演清新明快,柔美大方,融青衣、小生与一体,赏心悦目,光彩照人。 此剧亦是中国京剧院(即中国国家京剧院)的看家戏,该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陈淑芳、李胜素等先后将其搬上舞台。京剧名家关肃霜、云燕铭等也排演过此剧。

2008年11月7日下午,天津京剧院创排的京剧《谢瑶环》在济南百花剧院华彩亮相。由著名京剧演员张慧芳、张克、石晓亮、宋小川等担任主演,《谢瑶环》是本届京剧节亮点之一。
当天,担任《谢瑶环》艺术指导兼复排导演的京剧名家李维康早早地出现在剧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李维康介绍,《谢瑶环》是上世纪 60 年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京剧名剧,最初根据陕西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主演,首演即大获成功。此剧表演清新明快,主演跨青衣、小生两个行当表演,光彩照人,已成为京剧优秀保留剧目。

《谢瑶环》在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杜近芳、李维康等人曾多次把《谢瑶环》搬上舞台,并尝试进行改编演出。“我演的时候,《谢瑶环》不断地有些删减,对一些冗长繁琐的唱词进行理顺。”李维康说,《谢瑶环》经过了反复打磨,这也是它能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京剧《谢瑶环》的扮相
2个回答2022-09-28 00:53

释疑京剧《谢瑶环》

    京剧《谢瑶环》是1961年田汉先生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京剧大师杜近芳首演。

    之后,京剧名家关肃霜、云燕铭、李维康、陈淑芳、李胜素等先后也排演过此剧。

    李维康版《谢瑶环》跟杜近芳版《谢瑶环》的结尾不同,杜的演出本谢瑶环被用刑至死。李后来的演出本有所改编即谢瑶环辞官跟袁行健泛舟太湖。 

    京剧《谢瑶环》中谢瑶环的行头根据身份不同也有变化,另外因为京剧《谢瑶环》非传统京剧,版本不同行头也有变化。

京剧《谢瑶环》 台词谁有啊
2个回答2022-10-06 16:45
谢瑶环杜近芳板曲谱请告
京剧谢瑶环的伴奏哪里有?
1个回答2022-09-02 11:02
中国京剧艺术网曲库,你找找吧!应该有得.我也特喜欢这段.呵呵
谢瑶环是个什么人,名人?
1个回答2024-01-24 18:37
《谢瑶环》一剧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移植始自田汉创作的京剧公演之后,此本是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的,中国京剧院杜近芳首演。

故事大意:唐,约公元693年,武则天执政,江南豪绅兼并土地,农民逃往太湖聚义。武则天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苏州,武三思子武宏和来俊臣弟蔡少炳,因强抢民女与袁行健争执,乔装改扮的谢劝双方到衙门申诉。大堂之上,谢斩蔡少炳,杖责武宏。后,谢与袁行健结缘。武三思诬谢谋反,并矫命审谢,酷刑致死。武则天盛怒,诛杀奸臣,追封谢瑶环为定国侯。

此剧为杜近芳代表作,表演清新明快,柔美大方,融青衣、小生与一体,赏心悦目,光彩照人。其中的〔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等唱腔十分动听。

“花园”一折的〔四平调〕清新别致,可以说给传统的〔四平调〕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前四句表现谢瑶环对袁行健由敬重而爱慕的心情,“袁仁兄”三字用羞涩的轻声行腔,“奇”字用一个硬滑音,再接长拖腔,含情脉脉,情意深长。中间的四句描绘出谢瑶环的苦闷心境,尤其是“谁”字的处理,一个小甩腔生动地刻画出谢瑶环的一筹莫展。从“自奉圣命……”开始的四句是〔四平调顶板〕,字多腔少,节奏紧凑,以示自鼓自励。最后的四句是情感的集中宣泄,唱腔华丽多姿,“哪有个……”一句非常新颖地转到反调上来行腔,把谢瑶环的羞怯和顾虑形象地展示出来。

“大堂”中的〔高拨子〕一段小生唱腔,气势激昂悲壮,一泻千里。尤其是其中的〔垛板回龙〕的处理很是独到。从唱词来讲,它是不属于垛板性质的,但用变化节奏的办法处理,句句联贯,层层递进,再甩一个跌宕迂回的拖腔,愤懑之意尽显。

此剧亦是中国京剧院的看家戏,该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陈淑芳、李胜素等先后将其搬上舞台,不久前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京剧院联合将其制作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主演是李胜素、李军、袁慧琴、杨燕毅、朱强、管波等。

同时,京剧名家关肃霜、云燕铭等也排演过此剧。

地方戏中除碗碗腔的原版之外,评剧名家花淑兰根据京剧移植的同名剧目声震剧坛。此剧的唱腔充分体现了花派的特色:激越中不失柔美,豪爽中蕴涵细腻,“花园”和“大堂”两折精彩绝伦。评剧版让谢瑶环起死回生的改动曾引起田汉的异议,认为不如处理成悲剧更有回味,更具感染力。不过,从欣赏的角度,京剧演出版自“大堂”受审之后,谢瑶环的戏便打住了,之后的武皇申冤和袁郎祭墓不能说不好看,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谢瑶环的“过世”。所以,评剧将“大堂”一折做为大轴,在唱腔安排上张驰有度,尤其是最后的打段陈诉:“秉滴泪咬牙关浑身抖战……”,将整个剧情圆满收尾。

评剧《谢瑶环》“大堂”中的“忽听得堂上一声喊”一段唱腔是“花派”的代表唱段,将小生腔与高亢的女腔相融合,刚柔相济,激越奔放。此段唱由一阵强烈的打击乐引出尖板大过门,“谢瑶环”三字甩一个长腔,把谢瑶环的激愤和蔑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此后的四句“愁只愁……”是节奏舒缓的〔快三眼〕,柔肠百转,动人心弦,气氛上的反差既体现了创作者的功力,也考验着演唱者的技艺,花淑兰的演唱感染力极强。尾声是铿锵有力的大段〔垛板〕,一字一句痛快淋漓。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李维康曾将结尾改作夫妻归隐太湖,其中设置了一段精巧动听的“送别”唱段。
谢瑶环 是谁呀
1个回答2023-01-15 09:08
谢瑶环是1961年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的历史剧
京剧 谢瑶环 李维康 到任来 伴奏 ?
2个回答2022-10-01 20:32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上官婉儿与谢瑶环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1-19 13:31
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谢瑶环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碗碗腔《女巡按》,后来田汉根据这个改编为京剧《谢瑶环》,谢瑶环的名字为为大家所熟知。而这曲京剧也大受欢迎。到现在也是京剧院的保留剧目。这之后也有越剧《谢瑶环》。有电视剧《大唐御史谢瑶环》和现在的《大唐女巡按》。从京剧到各个影视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名字都大相径庭。没有什么根据来考证。在正史上面也找不谢瑶环的名字及相关事迹。最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文人的杜撰。

所以说她们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北京一环路的一环路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00

2001年7月5日“横跨崇文和宣武两区的广安大街建成后,将和东单、西单大街的延长线及北边的平安大街一起,构成北京路网的“内环”——内环“环”起来之后,老北京内核部分的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改善。”原来,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一直存在着一条内环,就是因为这条内环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二环路,而内环路,就是一环。
在广安大街道路规划说明中我们还能再次看到北京市环路规划的思路:“1992年,北京市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对广安大街的功能作用也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总体规划中指出:广安大街是城市内环路的一部分,对中心城区起着一定的屏蔽作用。广安大街是南城地区唯一的贯通东西的主要干道,是北京市东西向六条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是南城地区交通集散的必经之路。广安大街是内环与二环路、三环路之间的联络线,是内城与外城之间的联系通道。北京市街道分布格局是以故宫为中心的,外部方格网式的街道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环(其就像北京四合院中院与院相通的回廊)。广安大街从菜市口至磁器口一段是内环路的一部分,其与平安大街、西单(西四)南北大街、东单(东四)南北大街共同组成的“回廊”,把北京旧城的内城、外城分隔成相互独立院落,同时又使它们相互联系。“回廊”上人和车在流动,而“院落”却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衬托出院内院外亦静亦动的效果。(作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郭占全) ”
在解放初期的规划图中,甚至可以看到,在这条内环路的主要路口还设计了立交桥,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条环状的快速路。但由于拆迁、文物保护、古都风貌等原因。内环的建设远远慢于二、三、四、五、六环的建设。内环北段的平安大街1999年9月才建成通车,南段的广安大街2001年7月通车,东单、西单大街现在仍未改造完成。原有设计的立交桥,也已经取消。比如:西单路口曾设想修立交桥,因顾虑破坏长安街的整体一致性,就提出了“立交平座”的概念,结果1999年底建成西单“平面立交”路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