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菩提纯音乐欣赏

清音菩提纯音乐讲的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9-15 21:41
清音运粗告菩提纯音乐表达的是对旁明音乐的一种喜爱凳羡和向往,感受内心那份宁静,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而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
朱自清散文《儿女》欣赏
1个回答2024-02-18 08:37
讲的是朱自清的6(好像是6个,不大记得了)个孩子和已故的妻子之间的生活趣事,用欢快幽默的笔调,重回了一家子温馨动人的情景
怎样欣赏纯音乐?
2个回答2022-09-29 14:01
纯音乐指的是非人声的音乐,即只有乐器参与演奏的音乐。比如用钢琴、用小提琴、用二胡用萨克斯等等。这些乐器的组合,往往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有低音的乐器,就要搭配中音的高音的乐器。有中音乐器为主则要搭配低音的乐器和高音的乐器。总之需要寻求在音量上的平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菩提偈原文_翻译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6-04 21:2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唐代·惠能《菩提偈》 菩提偈

唐代 :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修行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著”。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著”。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2篇诗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唐代·惠能《菩提偈》

菩提偈

唐代 :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

展开阅读全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修行哲理

清心菩提和星月菩提哪个好
1个回答2023-08-16 13:23
星月,金刚,龙眼,凤眼,被誉为四大名字,也是当下最热的。不过本人认为。文玩,从心就好,不必刻意强求
欣赏欣赏有哪些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23:28
【击节称叹】: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赞叹。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

【六马仰秣】:六马:古代天子驾车用六匹马;仰秣:马被琴声吸引,仰头欣赏。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摩挲赏鉴】:摩挲:用手抚摸;赏鉴:欣赏鉴别。。用手抚摸着欣赏鉴别。形容对古董、书画、工艺美术品等的喜爱和欣赏。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浅斟低酌】:斟:筛酒;酌:饮酒。慢慢地饮着茶酒欣赏。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肉麻当有趣】:比喻去欣赏一些无聊的事。

【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赏奇析疑】: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形容别人不欣赏自有人欣赏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9 23:34
形容别人欣赏人的成语
比较常见的有这些:
阳春白雪,
文采飞扬,
出口成章,
执笔成文,
下笔万言,
有人欣赏你,有人不欣赏你,欣赏你的人怎么评价你的,不欣赏你的人怎么评价你的
1个回答2022-10-11 10:44
欣赏你的人说欣赏的话,不欣赏的人说不欣赏的话~
欣赏林清玄的理由
1个回答2023-03-20 21:56
总有那么一点一点青春的余悸,像雨季后含苞欲放的薄荷花,清新的让人流连不返,而产生明日旱阳当照的痛楚,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