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阅读

阅读实践作业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2-14 13:35
要弄清阅读作业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首先就得弄清阅读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里,能力是核心、是终点。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不管采取什么教法、学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这个终点,这个核心、这个终点始终不能动摇。
那么,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呢?是实践。只有亲自参加阅读实践,多读、不断地去读,才有可能形成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实践的基本途径有两条:课内和课外。
现在来看阅读作业。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阅读作业其实就是学生阅读实践的结果而已;在性质上,它相当于备忘录,它只是把教师认为值得记住或值得深入理解的东西以“静态的形式”记录下来罢了。
把阅读实践和阅读作业比较一下,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实践,而不是记录这个实践活动结果的阅读作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应把劳动的重心放在作为阅读结果的作业上,而应该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决定作用的阅读实践活动上,或者放在学生的自读活动上。
我们要多阅读,多实践,不要做眼界狭小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5:27
我们要多阅读,多实践,不要做眼界狭小的井底之蛙
如何开展有关群文阅读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个回答2024-01-23 19:43
⑴美国,马克·吐温;⑵问题一:两人在课堂逗蚰蚰玩,并由此产生了争执。 问题二:两人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厌倦了的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 问题三:对大自然、动物世界充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应该保护并加以引导,课堂上上要 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将吸收文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这种行为可以放到双休日去完成。⑶示例:王老师,《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主主人公汤姆也有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汤姆的性格,建议您在星期一下午举行一次“我心目中的汤姆”讨论会。行吗?⑷汤姆是一个聪明、善良、敢于冒险但调皮、爱恶作剧、不爱学习的一位学校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 | 英文绘本阅读实践与探索
1个回答2024-02-01 23:15
        第一阶段,由许孟小学刘蓓老师和五年级四班的学生展示一节内容为“No kings in the kitchen.”的绘本阅读课。刘老师创设悬念,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欲望,设计听、说、读、写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刘老师的精彩演绎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第二阶段,学科组教师在梦想教室共同研讨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英文绘本时,要善于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故事的呈现、讲述过程等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运用趣味性的形式——启发猜想、设置悬念、图文交互等,引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发现、收获。同时注意教学时的态度示范以及互动时的语气和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英文绘本是一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另外,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舞台,比如带着问题阅读、小组阅读交流等方式,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展现风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Role play等环节,来检验学生对绘本的理解、掌握情况,也让他们感受绘本的实用性,以及绘本阅读后的成就感。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对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对从自然拼读走向绘本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校要开展以‘‘走进名著、阅读名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
1个回答2024-03-10 07:42

(1)示例:品读经典,滋养心灵     人格因阅读经典而高尚,人生因阅读经典而美丽。

(2)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要多阅读,多实践,不要做眼界狭小的什么?
2个回答2022-12-13 14:15
我们要多阅读,多实践,不要做眼界狭小的井底之蛙
实践主题有哪些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
1个回答2024-03-09 14:49

1、义工型实践主题:孤寡老人、社会福利、救助儿童。

2、调查型实践主题:调查家乡、家庭、个人的问题,如:压岁钱的花法,调查后写个感想和感受;家里的过年和往年有何不同,钱多了没有,人多了没有,父母的变化,家里的习惯都可以。

3、学以致用型实践主题:验证一下学到的知识,想到了就去做,成功不成功都会有感受,社会实践不代表一定要成功,主要是有意义,哪怕是教训,都会有帮助的。

扩展资料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 用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程。

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私房钱。

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首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支农,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

更多学生则出是倾向于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包括有偿和无偿),在中小学也有在实践基地或军训基地的活动,亦称“社会实践”,主要是对于陶艺、手工、电脑、户外拓展等进行训练。

阅读+行走,践行知行合一。
1个回答2023-12-06 02:3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训一直是中国无数至圣贤达所推崇的治学、修炼之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固然重要,实践也不可或缺。否则就成为读死书,死读书了。孔子通过周游列国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在“行路”的基础上写出恢弘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

  行走+阅读,践行知行合一。

  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就产生了新的阅读方法——行走阅读。

  行走阅读,指的是让孩子带一本书踏上旅程,在生活现场或行走的目的地找寻作品中的事或物。优秀的作品常常具有真实的现场感和生活的粗砺感,或多或少地蕴藏着场景。孩子在行走中寻访、印证文字,还原现场,这样,激发共鸣的阅读的荷尔蒙”就产生了。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从而也就更爱读书了。践行“知行合一”不仅仅对老师也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纪实类作品的特点是真实。离开真实的生活场景,作品会逊色不少。纵观古今中外的纪实类作品,将真实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将真实的地域作为故事背景,寓情于物或是托物言志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留下了不少文人们抒发胸臆的文字,而这些文字自然也就成为行走阅读的最好素材。而那些虚构类的作品,也都有生活的痕迹,或实或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中体现出来;而那些游记类的会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能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不仅有助于孩子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去一些大学参观参观,孩子也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共情是行走阅读的最高境界

  在行走阅读中,孩子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体验也就格外深刻。举个例子,当你带孩子来到南昌,登上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将真实地呈现在你眼前,那么,《滕王阁序》是必不可少的随身读物,而孩子对于作品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共情能力,又叫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阅读中体现为对文本人物、情节或者场景的理解。

  从时下流行的“跨界”理念来看,行走阅读就是阅读和旅游的跨界与整合,从文字意义上的“行走”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行走,可以带给孩子别样的体验和收获。
幼儿教育早期阅读的实践,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22 04:45
可以看绘本,识字,画图,以及听故事,看故事书,这些都是阅读早期实践。
古代名人有关实践出真知的事例古代名人有关实践出真知的事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9 00:53
1、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哥伦布曾是海边的一个穷孩子,他热爱大海,渴望航行,航海的梦想鼓舞着他悉心研究地理,千方百计存照契机。他先后到葡萄牙,英国,法国,但均被拒绝,后来他得到西班牙国王支持,率领船队四次驶进茫茫大西洋,临近千心万苦,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
2、英国人亚克敦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多达7万卷,却连一篇象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一位学者很惋惜地说:就像沙漠吸收流水,虽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却连一泓清泉也没有喷涌到地面上。
3、司马迁写到魏国的历史时,听说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