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的案例

有大学生道德品质高尚的案例吗?急!!!!
1个回答2023-11-24 05:15
什么类型的啊
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的心理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3-02 19:33

儿童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的儿童脾气急躁,易冲动。教师在教育时,应培养其自制力。

多血质的儿童灵活,见异思迁,活波好动。应培养其坚持性的意志。

黏液质的儿童较安静,反应较慢,深思熟虑。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耐心教育。

抑郁质的儿童多愁善感。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采用委婉的说服方式,防止伤害他们的自信心。

员工素质 案例
1个回答2024-03-17 05:50
  某制造公司是一家位于华中某省的皮鞋制造公司,拥有近400名工人。大约在一年前,公司因产品有过多的缺陷而失去两个较大的客户。该公司领导研究了这个问题之后,一致认为:公司的基本工程技术方面还是很可靠的,问题出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质量检查员以及管理部门的疏忽大意、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于是公司决定通过开设一套质量管理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被安排在工作时间之后,每周五晚上7:00-9:00,历史10周,公司不付给来听课的员工额外的薪水,员工可以自愿听课,但是公司的主管表示,如果一名员工积极地参加培训,那么这个事实将被纪律到他的个人档案里,以后在涉及加薪或提职时,公司将予以考虑。
  课程有质量监控部门的李工程师主讲。主要包括各种讲座,有时还回放映有关质量管理的录像片,并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影响质量的客观条件,质量检验标准,检查的程序和方法,抽样检查以及程序控制等。公司所有对此感兴趣的员工,包括监管人员,都可以去听课。
  课程刚开始时,听课人数平均60人左右。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课人数已经下降到30人左右。而且,因为课程是安排在周五的晚上,所以听课的人员都显得心不在焉,有一部分离家远的人员课听到一半就提前回家了。
  在总结这一课程培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评论说:“李工程师的课讲得不错,内容充实,知识系统,而且他很幽默,使得培训引人入胜。听课人数的减少并不是他的过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这次培训在组织和管理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你会怎样安排这个培训项目?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案例
1个回答2024-01-27 08:13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也就不会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开启学生创新大门的钥匙。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质疑习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最敏感的创新机能。那么,如何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创新从这里出发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花工夫。
一、善待质疑,营造氛围
案例:《月光曲》教学片断
教学《月光曲》的第一自然段“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时,一个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课文写错了。”“嗖──”全班的目光都聚向了他。我有点鄂然,但鼓励他接着说:“哦?哪错了呢?”他接着说:“我知道贝多芬是在1801年谱写的这首曲子,距今应该有两百多年了,而课文上是‘一百多年前’,这显然是错误的。”我马上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过一本《名人故事》,其中刚好有介绍。”说着,他把书递给了我。我接过来,只见上面写着:《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对学生说:“小峰同学很喜欢课外阅读,还善于积累资料,这点他做得很好。”这时,小文说道:“老师,教科书上也会写错吗?”“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我把话题抛给学生。学生们热烈地讨论开了:一个学生说:“不小心印错了吧。”另一个学生说:“不是不是,可能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距离《月光曲》是一百多年吧。”还有一个学生附和道:“是啊,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的年代就越久远了,而课文内容却没有改变。”
…………
反思:以上案例中,对于课堂中的“旁逸斜出”——学生小峰的发现,教者并没有一味执行自己的教案或“扼住”他的咽喉,而是积极鼓励他“滔滔不绝”。师生互动又引发了其他更多学生新的发现和质疑,从而让学生尝到了“疑则问,问则通”的甜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上案例之所以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因为它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教材中的任何作品都是受一定时间、空间和人文环境影响的,在学生具体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他们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思、所想、所惑。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质疑的快乐。
二、教会质疑,指导方法
当然,学生光有质疑的欲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方法指导。如果学生能真正动起来,提出许许多多问题,有价值的,没价值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总结,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问得还不太理想,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评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质疑。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1.围绕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学生能否打开“窗户”,将决定着他们能否透过“窗户”很好地探其内容。
案例:《石头书》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板书:石头书)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指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知道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石头书上有字吗?
生:石头书真的是一本书吗?
生:石头书是谁发现的?
生:我们平常的书上都有字有画,石头书上有字有画吗?
…………
师:三(4)班的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读完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石头书是谁发现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石头书上是否有字有画。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文章中去探索、去发现吧。
反思:这节课中,教师导入揭题后,就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又进行了梳理,让学生明白哪几个问题是重点。学生开始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到文章中去探索、发现。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有目标地去读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2.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案例:《草原的早晨》教学片断
师:大家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了,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黎明”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只羊是怎样“涌出了圈门”的?
生:我不懂“回荡”这个词。
生:“无边的草原”是什么样子?
生:“铺满新绿的草原”是什么意思?
师:因为大家都没有去过草原,所以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先不告诉大家,待会儿我会带大家到草原去看一看。看了以后,你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了。你想看看草原上的什么呢?
生:我想看看草原上的羊和马。
生:我想看看草原到底有多大。
生:我想看看草原的蓝天和白云。
生:我想看清楚牧羊人甩的鞭子。
…………
师:你们提的这些,我们马上就能看到。看的时候,你们要仔细一些,每一个画面都不要放过。
(师播放录像,录像是根据课文内容编辑而成的。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有目的地指导。)
师:录像看完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
反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教师没有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而是让他们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样,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仅仅是两种质疑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围绕重难点质疑、针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等。
三、培养习惯,激发创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小学生年龄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还常因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而感到高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处处着眼于学生的创新,善待学生的质疑,努力创设和谐的氛围,再加以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养成质疑的习惯。
有质疑才有求知,有质疑才有发展,有质疑才有创新。所以,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见解,让学生的创造力在质疑中发展。
推荐一些有关音乐教育的书,最好有优质课案例的
1个回答2024-02-17 10:54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作者: 曹理

出版日期: 1993年09月第1版

主题词: 音乐教育-教育学 教育学-音乐教育

分类:艺术图书馆>音乐>总论



《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

作者: 曹理

出版日期: 1990年06月第1版

主题词: 音乐教育-教育学 概论 教育学-音乐教育 概论

分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图书馆>教育>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
1个回答2024-02-22 14:50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空乘人员心理素质好的案例
1个回答2024-03-04 00:33
空乘人员心理素质好的案例:
VIP投诉
某航班上,由于头等舱客满,乘务长只好安排一位持有VIP卡的常客到后舱去坐,同时将此事告诉4号乘务员。航行中,这位VIP向2号乘务员要了一杯水,并问她本次航班是否送正餐,2号乘务员告诉他这个航班只送点心.他便没说什么.这时有几位旅客向4号乘务员提出要吃米饭,她就把上一段多出来的米饭送了出去.这一切被VIP看在眼里,他很不高兴地把2号乘务员叫了过来:“你不说没有米饭吗?为什么别人有,我是VIP却没有?”乘务员马上解释到:“先生,米饭是上一段多出来的,刚才我以为您只是问一下,对不起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拿一份机组餐给您。”VIP非常生气,他认为乘务员根本没把他当贵宾来看,虽然后来乘务员又向其道歉,并格外照顾,他还是有些不满。 乘客间的沟通是否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品质的高低,特别是对有特殊要求的旅客的服务更应该注意沟通。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乘务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乘务员之间的沟通不到位,2号、4号乘务员未及时通气,导致服务上的疏漏;服务环节脱钩,对特殊旅客应提供相互衔接的服务;送出不同的餐食应尽量避开其他旅客的视线,要为个别旅客提供标准以外的服务项目,应及时告知其他乘务员。
中班游戏优质案例
1个回答2023-12-11 00:17
中班游戏优质案例
在中班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介绍几个中班优质的游戏案例。
1.跳绳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们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游戏开始前,老师会给幼儿演示跳绳技巧,然后让幼儿们一个一个上来尝试跳绳。老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幼儿们克服困难。当幼儿们学会了跳绳,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如跳绳接力、双人跳绳、跳绳游戏等。这些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
2.拼图游戏
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游戏中,老师会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副拼图,然后让他们自己尝试拼装。老师会在旁边指导,帮助幼儿克服难题。当幼儿完成拼图后,老师会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让他们把拼图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拼图,让幼儿们感受到协作的重要性。
3.益智游戏
益智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们提高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游戏中,老师会给幼儿们提供一些问题或谜题,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可以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字母游戏、填空游戏等。当幼儿解决问题时,老师会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以上是几个优质的中班游戏案例,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学习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游戏中,老师要提供足够的指导和鼓励,让幼儿们克服困难,享受游戏的乐趣。
小学生减负,素质教育案例
1个回答2024-02-08 03:29
Wowowowowowowoooooooooo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1 00:29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例如,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此性质只有在氢气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是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则是可以被感知和能测量的物理量。
3、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变化则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的燃烧、钢铁生锈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并不是变化的本质。
4、物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液态水受热气化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例如,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又有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不要把化学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变化,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均指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特有的属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