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

阿毗达摩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29 01:38

阿毗达摩特指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共有七部论。阿毗达摩,巴利语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阿毗达摩讲要与阿毗达摩俱舍论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4-20 08:25
阿毗达摩讲要是俱舍论的讲义(注疏);阿毗达摩俱舍论是俱舍论的原文。
阿毗达摩义论与阿毗达摩俱舍论一样吗?
1个回答2022-09-11 16:45
不一样。
《摄阿毗达摩义论》属于南传上座部,作者是阿耨楼陀;《阿毗达摩俱舍论》属于说一切有部,作者是世亲论师。
阿毗达摩的构成
1个回答2023-01-09 06:10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
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别这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佛教是什么~阿毗达摩
1个回答2023-04-16 16:31
是佛教的一个论作,即经律论中的论。
阿毗达摩是小乘论,因为它重点在于一概而论。

经文则与论不同,重点在于应根说法,针对不同的众生说不同的法。
阿毗达摩的介绍
1个回答2022-05-09 16:15

阿毗达摩特指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共有七部论。阿毗达摩,巴利语abhidham_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_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哪位老师有《阿毗达摩》和《清净道论》的电子书啊!!!
1个回答2022-12-27 20:48
没有啊。。。。。
毗湿摩的人物经历
1个回答2024-02-18 13:44

福身王爱上了渔家女贞信,贞信嫁给福身王的条件就是要自己生的儿子继承王位,天誓为了成全父亲,发誓放弃王位继承权,永不结婚,因此得名“毗湿摩”,“毗湿摩”即意为“立下可怕誓言的人”。福身王赐予毗湿摩可以自由选择死亡时间的权力,经过修炼毗湿摩具有了无限的战力和智慧,后来以坚战王为首领的般度族与以难敌王为首领的俱卢族发生大战,他虽同情般度族,但受到自己誓言的束缚,不得不担任俱卢族的统帅,两个婆罗多族之间大战十天之后般度族的主将阿周那躲在束发(束发前生是一位公主安芭,与毗湿摩结有仇怨,转世为般遮罗 国公主,后与一个药叉交换性别转身为男,一心要杀死毗湿摩,毗湿摩知道束发前世是女人发誓不与他交战)身后用箭射倒了毗湿摩。由于毗湿摩全身是箭,他就等于躺在了用箭支起的箭床上,他的头倒悬着却拒绝人们用柔软的枕头垫起他的头,而是阿周那用三支箭为他支起了一个枕头,他很自豪的看着阿周那说:“刹帝利就应该恪守正法睡在箭床上。”他宣布要等到太阳北行之时再死去。由于难敌王不听毗湿摩的劝说,毗湿摩死后两族的战争仍然持续了下去。

阿毗达摩俱舍论有多少 颂词
1个回答2022-09-02 01:10
600颂
分别界品第一(四十四颂)
分别根品第二(七十四颂)
分别世界品第三(九十九颂)
分别业品第四(一百三十一颂)
分别随眠品第五(六十九颂)
分别贤圣品第六(八十三颂)
分别智品第七(六十一颂)
分别定品第八(三十九颂)
阿毗达摩俱舍论的基本简介
1个回答2023-01-16 06:48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以为帮助己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注解之后才明白是批评《毗婆沙》的。传说虽然如此,但学者们大都承认《俱舍论本颂》是以犍陀罗流行的《阿毗达摩杂心论》为基础,更广泛地吸取《婆沙》资料改编而成,所以将它当作纯粹的《毗婆沙论》提要之作,并不符合于事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