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释在线听

弟子规全文解释
1个回答2022-06-06 05:25
宝宝好借好还
弟子规的解释
1个回答2022-06-08 00:17
就是初级做人标准
弟子规全文解释。
1个回答2022-06-04 07:53
hrhhdhbdbd
能把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小故事发给我吗,万分感谢。
1个回答2023-03-27 02:25
买本书就知道了。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7 01:35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解释:

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长的要关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孝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在关涉利益的财物方面看得比较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气呢?在言语交谈方面说得有度有礼,怨愤自然会消失无踪。

3、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吃喝用饭的时候,或是坐下行走的时候,都要让长辈在前,由长辈先开始,让晚辈在后,由晚辈后进行。

4、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呼唤人,应立即代替长辈传唤,要是那人恰好不在,那自己应立即到长辈面前告知,并询问长辈自己能否帮忙。

5、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尊敬的长辈,不能直呼其名讳;在尊敬的长辈面前,不要显摆自己的本领。

6、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在路上碰见长辈,要快速地走上前去作揖致礼,长辈如果没有说什么以示训诫,那便在行礼完毕后后退几步,在一旁恭敬地站着。

7、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遇见长辈的时候,如果在骑马那就应该下马,如果在乘坐马车那就该下车,等长辈经过了依然要在原地等候目送,直到长辈离自己百多步的距离以后才继续自己的行程。

8、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能坐着。长辈坐下了,晚辈得了长辈的吩咐准许才能坐下。

9、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尊敬的长辈面前,说话的声音要低沉,不能喧闹,但也不能低弱到听不见的程度,那样反而不适宜。

10、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前去面见长辈时,一定要快步走向前;跟长辈告退时,一定要慢慢地往后退下。长辈问话,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视线不能随意转动、飘忽不定。

11、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别人的父辈叔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辈叔伯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姐妹,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有关弟子规的故事剧本!~~~速求啊``````````在线等!~~~~~
1个回答2024-01-22 07:52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当他九岁时,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贤][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全文朗读在线听
1个回答2024-03-14 22:40
【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让孩子保持早睡觉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标准的普通话,丰富孩子的阅读量,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在故事的海洋中畅游!
弟子规的解释
2个回答2022-06-07 13:21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解释
1个回答2022-06-04 03:28
学好做人,具做好事,集善
弟子规注释及解释
1个回答2022-12-28 01:24
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