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接受批评

乐于接受别人批评和不乐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人的名字和事迹
1个回答2024-05-25 13:12

乐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人物:李世民(唐太宗)

事迹: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屡次听从长孙皇后,名臣魏徵、裴寂等人的劝谏,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唯才是举,开创了唐初贞观之治的局面。

不乐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人物:苻坚

事迹: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想发兵大举进攻东晋,很多忠臣分析了形势,劝谏苻坚不要去伐晋;他弟弟苻融也屡次劝阻,苻坚不听。后来,著名僧人释道安,太子苻宏,苻诜,张夫人都反对伐晋,可是苻坚一意孤行,还是发动了大规模伐晋战争。淝水之战,前秦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如何批评与接受批评?
1个回答2023-11-22 11:22

一个下属面对上司的批评与指责,不要耿耿于怀地窝心怄气,这样于公于己都不好,而要勇敢地去坦然面对,上司的批评总是有原因的。

作为下属,如果突然受到上级的批评或训斥,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性情温厚的人会感到自己受了委屈,而有个性的则觉得自己简直就不能忍受。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清代的大学问家纪晓岚从小就以聪慧善辩著称。等到他进士及第,随侍在乾隆皇帝的身边时,他的巧言善辩更成了后世许多传奇的脚本。据说,将“老头子”这个词赋予特殊尊贵含义的,就是这位纪大学士。

在纪晓岚受命主编《四库全书》时,整日离不开工作的地方。但纪晓岚是个胖子,冬天的时候还好些,一到夏天,那堆满了书的屋子就像个蒸笼。别人都还好过些,纪晓岚可就痛苦难当了。

后来,这位一向不拘小节的学士,干脆弃仪容于不顾,脱了官衣,打着赤膊光着脚丫子,手摇一把巨型蒲扇,不停地喝冰镇过的酸梅汤。在这里进进出出的人,看着这滑稽的场面也只是背地里偷着乐,也没人在意,而纪晓岚也得以舒心地继续工作。

只可惜,这样逍遥的日子还没过几天,一天,乾隆皇帝一时兴致,竟晃悠到编纂《四库全书》的南书房,想看一下进度如何。

等到小黄门一声“皇上驾到!”时,惊起满座官员,打着赤膊的纪晓岚更是把刚喝进嘴里的酸梅汤喷了出来。

因为,按大清律法,衣冠不整见驾就有欺君之罪,更何况纪晓岚这副模样!见满屋官员都在整衣正冠准备接驾,他这会儿是怎么也没时间去穿那繁琐的官服了。灵机一动,纪晓岚连忙钻进挂着长长桌围的桌子底下躲避起来。

其实这一幕,乾隆早就看到了,但这位爱和臣下开玩笑的皇帝立刻想出捉弄纪晓岚的主意。他向左右摇手示意,叫他们别出声,自己就在纪晓岚藏身的桌前坐下来。官员们知道皇上又起了玩心,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一时间整个南书房寂静无声。

这下时间久了,可苦了怕热的纪晓岚。在这小小的桌子下面,纪晓岚觉得简直要被蒸熟了。过了一会儿,他侧耳听听,外面鸦雀无声,又被桌围遮着,什么也看不见,也闹不清皇上走了没有。

最终,他实在是忍无可忍,就偷偷伸出一根中指,低声问题:“喂,老头子走了没有?”

乾隆一听,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却把脸一板,故意喝道:“放肆!谁在这里?还不快滚出来!”

我的妈!纪晓岚不禁连声叫苦,没想到躲了这么久,还是没躲过这一劫!没办法,只好爬出来垂头丧气地跪在地上。

乾隆说:“你为什么叫我老头子?讲得有理就饶你,否则,哼……”

纪晓岚一听皇上让他讲理就不那么怕了,这位聪明的臣子略一沉吟,匍匐在地,说:“爷,臣这会儿实在仪容不整,有碍观瞻,不知是否能格外开恩让臣先穿戴整齐,再面圣回禀?”

乾隆一看,堂堂大清学士,就这么赤膊光脚的是不成体统,就准奏让纪晓岚先穿好官服。

不多会儿,纪晓岚穿戴整齐,气定神闲地重新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说:“说吧,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什么来,可怨不得朕要按律办你。”

纪晓岚答道:“是,臣知道。万岁爷,其实臣称您是‘老头子’是尊称,这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您真龙天子可堪这个称呼。”

“哦?你倒说说看。”乾隆说道。

“是。万岁爷,您想啊,您是万岁,应该可以称‘老’吧;又尊为君王,是举国之首,受万民仰戴,当然是‘头’了;至于这‘子’嘛,‘子’者,‘天之骄子’也。您看这‘老头子’岂不是至尊之称?”

乾隆一听大笑起来。

上司批评一个下属是很正常的事,这时首先要搞清楚上司为什么要批评你。上文中的纪大学士之所以受到皇上的责怪,是因为他冒犯了皇上的“尊严”,有失大清的“体统”。因此,一个上级批评他的下属可能是有原因的。

诚然,上司批评下属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常见的情况不外乎几种。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而有的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的情况却是“杀一儆百”、“杀鸡吓猴”的情况,使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

总之,你要搞清楚了上司为什么批评,才能把握情况而从容地应付。

如何批评孩子才能让孩子乐于接受?
1个回答2024-01-25 16:24
看到孩子犯错,父母批评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而不是立刻教训孩子。特别是孩子本来就调皮好动时,有的父母直接就给孩子下定义了。

但事实是,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无论父母想怎么教育孩子,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误会,也能让孩子开口说自己的想法。批评要谨遵一个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是对行为进行纠正,而不是动不动就上升高度,给孩子贴标签。

比如孩子偷钱还撒谎,父母可能要进行批评教育,但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孩子为什么偷钱撒谎这件事上。

找到孩子这样做的动机和原因,看看如何才能支持到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定义成一个坏小孩,甚至觉得孩子“以后什么也干不成,肯定没出息”。所以,父母批评时要留意自己的用词,针对事实进行陈述,并用期待的口气相信他会改进。

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父母要学会批评的智慧,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又能不伤害孩子。
怎样做到接受批评?
1个回答2024-02-27 03:16
所有的批评或者指责都不是听上去很舒服的,如果你觉得他总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那么,你客观地想想,你所说的“他的标准”是不是比你做的要高呢?那么,你不要生气,你也把他的标准拿来做为你努力的方向与标准,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快地进步,就像跑步的时候,你和比你跑得快的同学一起跑,会比和你跑得慢的同学一起跑,速度要更快一些,这是因为你有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参照物,这样一来,你进步得也会更快。你感觉他批评你时的语气不好,这也是很正常的,你想想,如果是你期望一件事情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别人没有做好,破坏了你预期的期望,那么,你肯定会不高兴,在这种心情下责备别人,语气肯定会很不好,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太去在乎他的语气了,同时,你也会在自己将来遇到让自己不高兴的结果时,对别人说话的语气好一些,对别人的态度宽容一些,这样,也能为你带来更多的个人气质和魅力,对你来讲,也是一件好事,你说是么?

现在,不要再生气了,可以躺在床上,想想打球的时候有些什么失误,再想想如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失误。人,不怕失败,怕的是畏惧失败,当你面对失败或者困难毫不退缩的时候,最后的胜利肯定是属于你的!相信自己,即使现在不是最好的,将来也有可能成为最棒的!
孩子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21 04:43
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的,靠指责是不行的。可以先问问他,为什么觉得这件事是他对,先听他的意见,然后解释为什么他的观点是错的。你儿子才5岁,他的认知度应该是有限的,片面的,很多观点可能是错的。慢慢分析下,告诉他你的观点,问问他,是不是他也觉得你是对的了。多用用温柔的语气,多征询他的意见,适当在与他的对话中加些“我觉得……,你觉得呢?”“你说我对吗?”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他分析的能力。我一直觉得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会带有环境的特征。请不要介意,我觉得你用指责的方式,总是凶凶的命令,强加给他你的观念,所以他会更倔,不行就耍无赖的哭。反过来想下,如果你是他,你会这样吗?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这样做吗?建议,还是换种温柔点方式,人都有磁场的,他还小,会适应吸收你的磁场,跟你学。你不想你的儿子将来变的很野蛮暴力吧,总希望他成文温文而雅的绅士吧。那请你首先先温柔起来,即使不耐烦,即使很累,也请你不要把情绪发泄在他身上,他是你们爱的结晶,请温柔呵护。

祝你成功。
怎样让孩子接受批评?
1个回答2024-02-21 07:00
那你就要知道为什么孩子听老师的却不听你们做父母的……



批评有很多种方法,可是我觉得父母的批评只有打骂,斥责……总之不会有好事情,因此母子,母女,父子,父女之间真的问题多多,你可以去请教老师啊,来这里不一定有实际帮助
为什么有些人接受不了别人批评?
4个回答2022-12-26 21:56
其实,批评也是有两种情况!
其一,就是,咱们真错了,对方且是为了咱们好,而特意指点咱们的缺点,以求咱们更好些,那么,这种批评,多数人还是可能接受的;
其二,那就是纯粹为了抬高自身而去贬低他人的行为,相当多数的人,是无法接受的,即使能接受,也是忍辱负重的吧!!!
为什么有的人接受不了别人批评?
3个回答2022-11-21 03:10
可能因为心里面比较脆弱吧。或者他本来就有精神上的疾病,那样对他只是来说一个打击。而且我觉得批评过头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打击,得看批评的程度吧。
孩子不接受批评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16 05:40
谁都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来接受批评的吧?跟他好好说,让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记住这个教训就行了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17 03:03
编辑同志: 我女儿已满四周岁,活泼可爱,很招人喜欢。但令人头疼的是:她做了错事总爱强调理由,不愿接受批评。一旦挨了批评,就感到委屈,伤心地痛哭不止,任凭你怎样安慰总无济于事。为此,我们曾试用了说理、责骂、训斤等多种方式以改变这种状况,但收效甚微。 作为父母,我们深深意识到这种个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却又无可奈何,所以急切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点。 江苏靖江高红芳高红芳同志: 批评是惩罚的一种形式,行为主义认为,不良的行为受到惩罚后会逐渐消退。其主要原理是将儿童的木良行为与受惩罚后产生的某种不愉快的体验相结合,使儿童在以后类似情景下不良行为出现率降低或消失。批评也是人们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对处于生长发育且处于不断社会化过程中的幼儿来说,某些时间出现某种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通过批评等方式可以使幼儿产生负性情绪体验,这些不良行为便可能得到改变。同时,接受过批评的孩子,对挫折也会有一定的承受力,这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有些孩子由于平时极少受到批评,或每次受批评后即大吵大闹或大声哭泣,而家长往往屈服于孩子的这种过激反应,于是导致孩子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