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逐客令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1-25 04:11

正当李斯按照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向上攀登的时候,平地里掀起了一场风波,几乎葬送了李斯的远大前程,而且还差点毁弃了秦国几百年来招揽宾客的传统。

原来,秦国挖出了一个奸细。奸细名叫郑国,从韩国而来。他针对秦王喜欢大兴土木、修建工程的心理,劝说秦国建造一条庞大的水渠,引泾水入洛河。韩王让郑国实施这一“阴谋”,是想用浩大的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国力,滞缓秦军东进的脚步,从而可以给自己多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

韩国“疲秦”计划一经识破,立即引起秦国统治集团的不安。尤其是那些王室贵族,他们眼见东方各国的才俊之士纷至沓来,抢夺自己的饭碗,谋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早就嫉恨在心。这时更压抑不住忿忿不平的心情,纷纷叫嚷:将外籍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去:他们都是奸细,是派来从事间谍活动的。

年轻的秦王政也按捺不住了,他生怕那些外来的宾客坏了他的统一大业。于是,一道“逐客令”从他手上签发了出去。此命令限期将秦国所有的外来宾客全部驱逐出境。

秦国的这次逐客,迫使不少山东的人才离秦而去。李斯也打点好了行装,准备出发。可是,他思之再三,觉得不甘心。终于,他下定决心,为了秦王,也为了自己,他要站出来说上几句话。李斯拟了篇奏章《谏逐客书》。

在这篇奏文中,李斯从秦史上举出一系列典型事例,说明秦国历代由于能够信任、擢用非秦人才而使国家发展、昌盛。如秦穆公信用百里奚;秦孝公信用商鞅;秦惠文王信用张仪,秦昭王信用范雎。他说,如果这四位君主不任用外来的贤士、客卿,哪里会有今天强大的秦国呢?所以客卿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接着,李斯又用酣畅的笔墨,进一步劝说秦王:“现在,君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随侯珠、和氏璧,挂着明月般的珍珠,佩着太阿的宝剑,骑着纤离的骏马,张着翠风羽毛装饰的旗帜,支着灵鼍皮的大鼓,这些珍稀宝物都非秦国出产,但君王却十分珍爱。如果只有是秦国产的才能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能装饰在秦国的朝廷,犀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也不能成为玩赏的东西,郑、魏两国的美女也不能在后宫侍奉您了,外来的骏马也不能在您的马厩中供您使用了,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都别运来了。还有那宛地的珠,阿地的绢帛,各地的锦缎,窕窈的赵国女子,也都不能为大王享用了。现在,秦国宫内流行的是极其好听的郑、卫之音,如果按照秦国以外的东西都不要的原则,这些音乐也不能听了,还是演奏秦国的瓦器、竹筝拍大腿吧。可是大王还是喜欢听悦耳的郑、卫之声,不愿听敲击瓦器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为了称心、快意。然而,大王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才能如何,为人怎样,只要不是秦人,就一律驱逐出境,这岂不是把人看得比珠玉和声色都不如吗?这种做法哪里像制服诸侯、统一天下的君主呢?”

最后,李斯向秦王政提出忠告:“土地没有国界,人民可以自由来去。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于天下,就是由于百姓都向他们投奔。现在君王却反而抛弃百姓,驱逐宾客,这不是资助敌国,让他们去为别的诸侯国建功立业吗?这样一来,使天下的有识之士,不敢西来,真所谓‘给寇借兵,给盗送粮’。要知道,不生于秦国却对秦国有用的物品不少,而不生于秦国却愿为秦国效力的士更多着呢!君王的‘逐客令’一下,势必将秦国的宾客赶走,这对内损害了百姓,对外结怨于诸侯。这样一来,国家就有危险啦!”

不久,《谏逐客书》送到了秦王政的案头。

下逐客令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7 18:20
是成语
下逐客令_成语解释
【拼音】:xià zhú kè lìng
【释义】: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逐客令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14:08

源自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主要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逐客令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6:20
韩卢逐块 比喻白费精力。
酒食征逐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如蝇逐臭 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舍本逐末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随波逐流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随行逐队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喜逐颜开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笑逐颜开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逐臭之夫 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逐客令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逐鹿中原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逐日追风 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下逐客令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09:59
是成语
下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释义]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下逐客令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00:22

是成语 下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释义]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逐客令的典故
2个回答2023-12-17 12:30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译文
正逢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侍奉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商议驱逐的名单中。李斯就上书:……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逐客令”最初不是驱逐客人,而是指驱逐那些离开家乡,在外国做官的人。其本义是指驱逐客卿的命令。

逐客令”源于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国强大吸引了很多外来的人才,如大夫百里奚、蹇叔、丕豹,国相商鞅、张仪、范睢,将军司马错、甘茂等,都不是秦国人。当时韩国派著名的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帮助开凿水渠,后来被秦国查出郑国是个间谍。于是就有人向秦王进言:“郑国居心不良,在秦修渠是为了牵制秦国的劳动力,使秦国抽不出人力东征。”大臣纷纷上书秦王,说各诸侯来秦国的客卿不可靠,都是为他们本国的利益行事的,要求把所有客卿(在外国做官的人)都赶出秦国。秦王听了,有些心动,正要下“逐客令”时,李斯却呈上著名的《谏逐客书》。书中写道:“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在奏章里又说: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鬼神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秦王最终被李斯说服,遂取消了“逐客令”。

自此后,秦王对李斯更加信任了,并封他做了丞相。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过“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的诗句。后来,就借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用基本合乎礼仪的方式拒绝不受欢迎的客人。
逐客令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1个回答2023-12-12 01:46
可能是就当时的时势来讲,赢政虽贵为秦国国君,但以吕不韦多年当宰相的经验和势力,再加上他的门客达数千人之多,门客多为各国这不得不使赢政感到受到威胁,李斯当然明白大王的意图,从而写逐客书用以削弱吕不韦的势力不。

3谏逐客书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全文以利劝之,以害怵之,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谏逐客书表现的道理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
谏逐客书是什么文体呢?
1个回答2024-02-10 17:47

谏逐客书是散文文体。

《谏逐客书》是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谏逐客书》整体赏析

李斯的《谏逐客书》不只是一篇好文章,而且是一个好策略。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逐客”,更加为秦王朝的统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础。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识见,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畛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现代也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谏逐客书成语?
1个回答2024-02-13 14:30

谏逐客书”不是成语,含“逐客”的成语只有4个:

1、迁臣逐客

qiān chén zhú kè

【解释】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出处】宋·张端义《自序》:“子录非《资治通鉴》,奚益于迁臣逐客?火之久矣。”

2、下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解释】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3、逐客之令

zhú kè zhī lìng

【解释】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4、逐客令

zhú kè lìng

【解释】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