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文
1个回答2022-12-26 04:57
怎么都没分啊!
忠言逆耳利于行现代例子
1个回答2024-05-05 06:53
忠言不逆耳

前几天朋友对我说,他对朋友一片真心实意,也总是喜欢直来直去的对他人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当面指出对方的不足,结果是老得罪人,心里十分苦恼和委屈,我听后心里颇有感触。现实生活中,常有“忠言逆耳”的情况发生,令人不解的是:既是“忠言”,又何来“逆耳”?应该是“闻过则喜”才对呀,朋友的苦恼之源正在于此,这令人倍感迷惘!

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说到底是个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有很高的艺术技巧,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得很好的。这里,不得不对“忠言”问题而深深思索。

“忠言”之所以“逆耳”,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忠言”本身,而是对方当时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尽管都是“金玉良言”,可如果与对方的情绪和心理相抵触,那“逆耳”就不可避免。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生活中不是真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日趋紧密、广泛,也日趋复杂、微妙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经常发生一些误会。对此,我们是正确面对、大度宽容呢,还是忧郁不乐、愤愤不平?我看最明智的应该是:与人为善的宽容。

古往今来,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静心修为,佛学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不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宽容哲学。而睚眦必报则是条幽寂闭塞的小巷,终将堵死所有的前途。宽容才是风平浪静的海洋,任生命之舟自由横渡。常怀宽容之心,心灵的原野便冰消雪融,莺飞草长,风光旖旎。

“唐虞之际,音乐可感鸟兽”,“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古贤人之语道出了宽容的真谛。由此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风度,如云生雨;宽容是一种气度,似雨润物;体现了人格的魅力,凝缩了友爱、体贴、理解、修养。如大地宽容种子,才有花红柳绿;大海不绝溪流,才会有波涛万顷;现实宽容梦想,才有人类非凡创造;时间宽容历史,才传承知识与智慧。将人生之书写成宽容的篇章,字里行间就处处都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优雅闲适。把生命哲学推到宽容的高度,才显露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

于此同时也要看到,宽容是有限度、有原则的。宽容错误,实在等同于唆使犯罪,那不叫宽容而是包庇纵容。宽容的反面便是伤害,而伤害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伤害反击别人,自己也会受伤害,伤人者人恒伤之!伤害之下,如用宽容面对伤害,则如用微笑面对赞美,宽容恰能 “不战而屈人之兵”。宽容中又表露出谦谦君子的风度,当伤害来之于无意或是迫于无奈,就更应富有涵养,颇具风度地一笑置之。“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什么理由不微笑着欢迎“逆耳”呢?

一般来说,人们都能接受正确的批评。不能接受的只是批评的方式和方法。铮铮铁骨式的方式并不可取,古有许多所谓“死谏”之士之臣,之所以引来杀身之祸,除“暴君”不能“从善如流”外,和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当也不无关系!进“忠言”时一般要考虑对方当时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采取能接受的“批评”方式,使对方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意见而心悦诚服,这就是忠言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所以,不仅要根据环境、对象的不同,且要根据不同个性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总之,方式方法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进行“对号入座”。惟有这样,才能使“忠言”不“逆耳”。
都说“忠言逆耳”,谁要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也对他说些逆耳的话,可以吗?
1个回答2024-02-11 13:38
喜欢听好听的话是人之常情,如果只喜欢听好听的,而接受不了逆耳的话,那只能证明你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成语忠言逆耳的意思和解释,用忠言逆耳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00:43
故事典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31 04:48

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不喜欢听忠言逆耳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2-22 07:45

主要还是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大了。面对的生活的批评多了,不想在接受更多了,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就是这个道理。
之前高中的我也是这样,就是不喜欢听别人的教导,哪怕明知道那个是对的,对我茄搭誉有利的但是就是不喜欢,宁愿别人说一些好听的谗言。主要还是那个时候的我生活的压力是真的好大,高考要来了,然后当时在生活里面也是碰到了一些很难解决的事情,本来心情就是很烦躁还要听一些人的不好听的话,真的很难受。你说你不会安慰我就算了还要说这些话来给我听,虽然都是对的,但是颤段真的忠言逆耳啊。
不过当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几乎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这种心态,难道这个还是我们九五后的一种通病吗?小时候听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多了,烦躁了,现在长大了一些了,还是正处青春期,什么叛逆心理的辅助就是不喜欢听真话的,毕竟真话大多数都是伤人的,只喜欢听那些好听的话了吗?
还有就是我们这个年纪很希望听见别人的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否定或者怀疑。尤其是像本人这种很好强的人枝轮,特别希望做到完美至少在别人的眼泪尽量展现出自己完美的一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总是会努力去改正。但是你都这么努力的改正了,怎么还会希望听见别人的否定呢?

忠言逆耳,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11 13:0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最早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资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有关忠言逆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1:30
伍子胥建议吴王不要放过勾践,但是吴王不听,才有后来的卧薪尝胆,大概你也知道结局了。
忠言逆耳 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09:10
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基本释义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 处
《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例 句
老师对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是为同学们的将来着想,正所谓~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良药苦口 危言逆耳
忠言逆耳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15:24
成语解释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在现实中,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因为逆耳的忠言往往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较难达到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如果能把相同的劝告,以顺耳的忠言表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