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韦陀菩萨

关于韦陀菩萨
1个回答2024-02-19 19:19
首先说明一下,佛教护法是不用宝剑的,韦陀菩萨执的是伏魔杵。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下面是转载的:
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
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
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
关于韦陀菩萨
1个回答2024-03-10 02:31
首先说明一下,佛教护法是不用宝剑的,韦陀菩萨执的是伏魔杵。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下面是转载的:
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
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
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
韦陀菩萨是谁
1个回答2024-02-09 04:03
首先说明一下,佛教护法是不用宝剑的,韦陀菩萨执的是伏魔杵。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下面是转载的:
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
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
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
韦陀菩萨和观音菩萨还有昙花三者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3-08 01:10

观音和韦陀,昙花没有关系,但韦陀是昙花的别称。

昙花轮码握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

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而花神却忘不了韦陀,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也因为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扩展资料:

韦陀是佛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都会供奉韦陀尊天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他将护持贤劫千佛中九百九十九尊佛出世,为他们做护法,是贤劫中模液最后一位成佛者,名楼至佛。

如果韦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腊庆吃住。


韦陀的弥勒佛与韦陀菩萨
1个回答2024-03-11 22:00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韦陀既为四大天王之首,还被称为"韦陀菩萨",那他到底是不是菩萨?...
1个回答2022-09-12 05:01
四大天王里有韦陀吗,【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是四大天王
能自己画观音菩萨或者其他佛陀菩萨的法像吗
1个回答2022-12-20 00:35
能的,你会吗?崇拜
弥勒菩的背面为何总是韦陀菩萨?有何来由?
2个回答2023-02-15 19:18
是表法的 前面的弥勒菩萨表示佛门慈悲为怀摄受一切众生 韦驮菩萨是佛教的护法菩萨 表示进入佛门一定要遵守佛门的规矩
韦驮菩萨简介
1个回答2024-02-20 23:52

韦驮菩萨简介

  韦驮

  梵文:Veda。又名违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传说佛涅盘时,有一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天急追取还,故为护打法神将,世称韦驮菩萨,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

  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

  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时,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

  韦驼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担当佛教中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重任,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传,浙江临安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

  韦驮菩萨来历及简介

  佛门常称念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号,佛门不是说有四洲吗?为何只称三洲而已?又为何只护持三洲呢?其中一洲为何不护持?韦驮尊天菩萨来历如何?请慈悲开示。

  四洲(梵语catvaro dvipah),古代印度人之世界观,谓于须弥山四方、七金山与大铁围山间之碱海中,有四个大洲。又称四大部洲,四大洲、四天下、须弥四洲、四洲形量。

  四大洲即是:一、东胜身洲(梵语Purva-videha),旧称东弗提婆、东毗提诃、或东弗于逮。略称胜身(梵语Videha,毗提诃),以其身形殊胜,故称胜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

  二、南瞻部洲(梵语Jamdu-dvipa),旧称南阎浮提。瞻部(梵语jambu),原为蒲桃树之音译,本洲即以此树而得名。地形如车箱,人面亦然。

  三、西牛货洲(梵语Apara-godaniya),旧称西瞿耶尼,以牛行贸易而得名。地形如满月,人面亦然。

  四、北俱卢洲(梵语Vttara-kuru),旧称北郁单越。俱卢意谓胜处,以其地胜于上述三洲而得名。地形正方,犹如池沼,人面亦然。

  四大洲各有特殊之三事:(1)南胆部洲。住民勇猛强记而能造业行,能修梵行,有佛出此土,此三事胜于其他三洲及诸天。(2)东胜身洲。其土极广、极大、极妙。(3)西牛货洲。多牛、多羊、多珠玉。(4)北俱卢洲。则无所系属,无有我所,寿命千岁。

  南瞻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合称三大部洲,此三洲人民具有善根(梵语kusala-mula),亦能信受佛法而修梵行,是故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发愿护持此三洲,所以佛门称之为三洲感应是也。北俱卢洲之人民寿命千岁,从中不夭寿,生活富裕,享受福乐,不信受佛法,是故韦驮尊天菩萨就没有护持此洲。

  韦驮(梵语Skanda),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韦驮天。或称韦将军,韦天将军。本为婆罗门教之神,又称迦絺吉夜(梵语Karttikeya,意译六面子)、鸠摩罗(梵语Kumara,意译童子)、善梵(梵语Subrahma),原为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执弓箭、骑孔雀。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于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为伽蓝之守护神,为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受佛陀付嘱而镇护东西南三洲,修行勇猛精进,最后亦将成就佛道,排行于千佛之最后一尊佛,名号为楼至佛是也。(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韦驮是不是天神,为何全身武装?(蔡世芳)

  答:韦驮虽系天神之相,亦是菩萨为护佛法而化。(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韦驮菩萨的感应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3:49

亲身经历 两种业报
(齐 僧远)南北朝(齐)时,僧远住梁州薛寺,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忽然梦韦陀菩萨愤怒指责说:“你是出家人,这样造恶业,怎么不拿镜子自己照一照?!”早晨起来,自己照一下,见两眼边缘现暗黑色,以为是灰尘,用手去抹,眉毛随手脱落。大惊,反省自责,痛改前非,从此穿旧衲衣,破鞋子,吃长素,只正午吃一顿饭。早晚忏悔,沉痛流泪。过了一月多,又梦见韦陀菩萨笑着对他说:“能认识罪过,又能改过,算得是有智慧的人。现在赦免了你!”他又惊又喜,醒后遍身出汗,面目有光泽,眉毛又重生出来。他亲身经历这两种业报,便深信三世因果绝非虚假。由此至诚地依教奉行,没有倒退现象,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高僧 。 (出《缁门崇行录》)
廿年诵经 神力护持
(唐 持金刚经小僧)唐朝原州龙兴寺,举办盛大斋会。方丈年高德劭,坐在丽宾头卢的神位下面。有个小僧从外面刚进来,一看已没有座位,想坐在方丈下面,方丈叫他走开,他又来,这样两次。方丈很生气,按他在柱头上,要打他的耳光,刚举手,衣袖被殿柱压着,扯不脱。殿堂上的人都惊诧,众人认为可能是因为这小僧人的道行高,小僧人自己说:“并没有什么道行,只是从幼小到现在二十多年念《金刚经》,从来没有间断。”众人均赞叹说,这是金刚神的威力护持。那位方丈就在柱前烧香顶礼后,衣袖便脱落。(出《广异记》)
妄改说戒 恶报示警
(隋 僧云) 隋朝时东川释僧云,为人聪明有辩才,对大小乘均有研究。住宝明寺,领导大众。于四月十五日,全寺僧人**说戒时,他是上座,对大众说:“戒律是为了防过失,个个都会念,何必劳烦大家常常来听。可以让一个人解说,使初学懂得就行了。”他平时自负很高,没有人敢反驳,都依从他。直至夏季过完,时常停止说戒。至七月十五日早晨,应当升座说法,忽然他失踪了。大众因新年未受戒,互相规诫的自恣活动也废除了。一时人心浮动,四处去寻找。结果在寺旁三里多的古墓中找到他,遍身出血,像受刀伤。问他才说:“有个巨人,手拿大刀,狠狠骂我任意改变诵戒制度!拿刀刺我的身体,剧痛难受。”接他回寺院后,便至诚忏悔,从此对诵戒布萨(集众说戒,增长善法,叫做布萨),读诵经典,不敢随便,十年来奉为常课。后来他临终时,有异香迎他,神态安详而逝。当时僧俗都称赞他能及时改过,终有成就。(出《唐·高僧传》)
鬼神守护 岂能懈怠
(宋 光孝安禅师)宋朝光孝安禅师,一次在定中看见寺内两个僧人靠着栏杆在谈话。开始有天神在旁护卫并倾听,过一阵便离去;一会来些恶鬼,唾骂他们,并扫他们的脚印。后来询知两人,开始谈佛法,次谈别情,最后谈生活。禅师从此终生不谈论世俗事。(出《沩山警策》注释)
用常住物 恶业示警
(沙弥岳弘) 高明寺沙弥岳弘,经管库房,侵占大众的财物,偷常住的米豆等食物供自己享用。刚满一年,元旦夜间,梦神人割去他的舌头。至正月初四日便患重病,几乎死去。才大为恐惧,变卖衣物,求大众忏悔,辞去司库职务,后来病逐渐痊愈。(出《见闻录》)
欠常住款 菩萨令还
(清 福严受戒僧) 清朝福严费老人会下一位受戒僧,受戒时,欠攒单银五钱,四年不归还。老人圆寂后,这个受戒僧梦见韦驮菩萨命令他归还这银两,并说:“本钱虽是五钱,加上利息,应该还二两。”受戒僧说:“和尚已经逝世,还给谁呢?”韦驮菩萨说:“和尚不在世,你可送到灵隐寺,了却这公案。”该僧醒后,便将银两亲自送到灵隐寺,说明情况,用来供奉先老人。该寺主持鸣鼓召集僧众,说明这件事,希望大众要谨慎因果,并说:“我们寺中目前正进行修建,钱粮的收支数目很大,所以韦驮菩萨特用这件事对我们作警诫!”(出《现果随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