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青春远去的人

流逝的经过的越来越远 是哪首歌
1个回答2023-10-24 16:10
《天边的眷恋》—金莎
俶尔远逝的尔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16 15:11

“俶尔远逝”的“尔”字意思是:忽然。

“俶尔远逝”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扩展资料

《小石潭记》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意思是: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4个回答2022-09-20 22:55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说明万物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是循环往复、变化发展的,揭示的就是对立转化规律。
斯人已逝跫音渐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0 00:26

那个人已经死去了,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斯人已逝:中文里委婉的修辞手法,用于表示一个人已经死掉了。

蛩音:脚步声,足音,脚踏地声

常见搭配: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是。意思是故人已经逝世了,但逝世的人所留下来的精神和事迹却能永久的留存在人的脑海里。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逝者已矣”就是说人死不能复生,他的一切已随他而去了;“生者如斯”就是说活着的人要继承和发扬已逝之人的意志和精神,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逝去的爱真的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吗?
1个回答2022-11-27 19:38
不会啊!!只要努力还会回来的!!加油啊!!
我身在远方怎么为刚刚过逝的人念经
1个回答2022-09-20 11:12
为他人诵经的功德效应与距离无关,只与心净程度、愿力以及对方的机缘相关。无论对方在此世间在或其他世间,比如在银河系外;甚至他是其他形态的生命体,只要是有情众生,都可以的。
心已远 情已逝英文版
1个回答2023-09-24 17:50
心已远 情已逝
Love is the heart is far

心已远 情已逝
Love is the heart is far
青春转瞬即逝,青春渐行渐远,青春让我们遥不可及
1个回答2023-05-13 16:20
你好,你想表达什么?
远逝的记忆-散文欣赏
1个回答2023-12-03 22:59
  记忆是一叶帆船,在时光的洪流中,它会被冲到很远的地方。那地方远到你无法想象。很多事情被我无情地淡忘了,整整十年了,我总以为那段记忆已经远逝,被时光冲出了我的世界。终于知道,它一直在我的视线之内,只是我没有睁大眼睛去看。那段记忆载走的是我在童年所经历的一件小事,我感激那一段记忆,它让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我在家中特郁闷。我本想去找村里的伙伴立行玩游戏。但我觉得他家离我家太远,自己又懒得走那么远,便放弃了那个想法。我便决意出去散步,到我家附近的地方转悠一下。远远的,我瞟见了八伯家的园子里有一棵结着许多龙眼果的龙眼树。我天生是个馋猫,见到那些饱满的龙眼果时,我早已垂涎不知多少尺了,何止三尺?我的心里闪过一个坏念头:反正我家的龙眼树不结果,何不摘一些来尝尝?于是,我蹑手蹑脚的走近了八伯家的园子。我转着头向四周瞧了瞧,以为没有人看到我那鬼鬼祟祟的行为。我迅速走到那棵树下,笨手笨脚的爬到了树上,慌张地抓了一把龙眼果,粗鲁地放进衣兜里。然后又笨手笨脚的爬下树。然后飞一般逃离了园子。

  我当然不敢把龙眼果带回家去吃,要是被阿妈知道的.话,就一定得挨打的,因为阿妈最爱面子,自己的孩子偷东西是让她丢脸的一件事。我只好来到一栋空屋的门口坐下。这栋屋的主人早已搬到城里去了,我自然不怕会有人从屋里走出来。可是,在我津津有味地品尝龙眼果时,有一个人却如鬼魅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见了,不敢在吃下去。那剥了一半的龙眼果因为手的颤抖而掉到了地上,我已害怕得全身发抖,好像一只凌弱的猫突然遇到了大老虎。而他,正是比老虎还可怕的三伯。

  三伯是一个唠叨的人,他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打破沙锅问到底,他是村里有名的“多管闲事”。

  看到三伯,我在心里暗忖道:“完了!全完了!今晚又得挨阿妈的打了!”

  “你的龙眼果哪里来的?”三伯问道。

  我猜想自己在偷摘龙眼时被三伯看到了,他知道我家的龙眼树没有结果,家中又没有什么亲戚来拜访过,故意这么问的。

  我撒谎道:“立行给的!”

  他追问道:“立行家也种龙眼树吗?”

  我顿时哑口无言,因为立行家根本就没有中龙眼树。我真是笨到家了。我又想撒一个谎反驳三伯,但终究觉得自己衣兜的龙眼果是偷来的而心里有愧,也就不再撒谎。我红着脸,低着头。不知是不是因为怕他的缘故,我压根儿没想过逃跑。

  而三伯见我这样,并没有放弃自己批评别人的机会,开始大声批评我,好像我偷的是他的龙眼果。

  三伯的嚷叫声吸引了一些从这栋空屋经过的路人,他们都围过来看热闹。世界上总有一些这种喜欢凑热闹的人,拿着别人的事儿说三道四,却没有一点是实用的。他们都围着看我,仿^***我是一怪物。他们对着我指手划脚,不时传出一阵阵的责备声。

  这时,路过的立行出现在人群中,三伯见到后,把他从人群中强行拉了出来,用命令的口吻问道:“是你分龙眼果给他吃吗?”说着,用手指着我。

  立行一脸的疑惑:“我家的园子都没有种龙眼树,又从哪里分得龙眼给他吃呢?”

  我听了立行的话,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而越来越多的围观者让我感到越来越害怕,怕到几乎要尿出来了。我想阿妈一定知道了这事儿,真不知回家后会怎么样。想必又准遭到阿妈的毒打。为此,我没有对三伯坦白我的龙眼果是偷的。我依然低着头,红着脸,任凭围观者说三道四。

  三伯见我这幅羞愧的模样,终于不再说什么批评我的话,默默地走开了。看热闹的人见三伯走开了也都散开了!

  回家后,我一直大气都不敢出。但是,阿妈却破天荒的没有批评我和打骂我。

  阿妈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行为却让我充满内疚。

  曾一度我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想不开,后来终于想通了。

  而记忆已被时光的洪流冲得很远。不过没有关系,我早已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讲诚信的人。
昨夜星辰已逝,满眼青山渐远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00:14

“昨夜星辰已逝,满眼青山渐远”的意思——昨晚的满天星光已经消散,天亮了,所留恋的青葱山岭也渐渐远远而去,只能离开故乡。形容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了,都是昨天的事。暗示时过境迁之痛。

【作品出处】

“昨夜星辰”出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是追忆所孝好遇见的艳情场景。从内容上看,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给人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让人觉的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作品原文】

无题 · 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①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④射覆⑤蜡灯红。

嗟余听鼓⑥应官⑦去,走马兰台⑧类转蓬。

【作品注释】

①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②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③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亦为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④分曹:分组。

⑤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古代的一种游戏。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⑥鼓:指更鼓。

⑦应官:犹上班。

⑧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作品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创作背景】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作品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巧弯铅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闹脊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