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喜怒

子曰君子闻什而喜,小人闻而怒
2个回答2023-08-15 06:40
这句好像是君子闻过则吵渗姿喜,小人闻过则怒吧。意思是君子听到别人说他的不好之处就高兴,品德不好人就会生气,这说明君子心胸宽广喜欢听升绝别人的意见,这样以后就可以改变,而喊斗小人心胸狭隘,一点小事都人受不了
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06 13:12
颜回很好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旳事.从不迁怒他人,犯过旳错误再不犯第二次.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2 10:11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一、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出处

南北朝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3 08:47
它的意思是:(你的父亲)真不是人!(你的父亲)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取自《 陈太丘与友期》
希望能帮到你,可以成为最佳答案吗,谢谢!~~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27 18:06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扁鹊投石 扁鹊怒而投石曰 而 的意思
3个回答2022-06-04 00:38
连词,表示的是修饰关系。愤怒的把石头扔出去
美其名曰和美名其曰哪个是对的
1个回答2024-03-04 03:52

“美其名曰”是正确的用法,而“美名其曰”则是错误的用法。

“美其名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给某个名称或事物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幽默或讽刺的意味。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当时的人们常常给物品或事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以增加它们的魅盯谨力。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把一个难看的植物叫做“仙客”,因为它们相信卖闷这个植物能够迎接神仙。这种给事物取好听的名字的习俗,不仅在中国有,在很多文化中都有。

相比之下,“美名其曰”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它把“美其名曰”中的“其”字误用为“名”,从而形中则弯成了一个语法错误。这种错误常常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出现,但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美其名曰”。

总之,“美其名曰”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可以用它来给事物或名称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而“美名其曰”则是错误的用法,不应该使用。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个回答2022-07-23 02:55
翻译吗?大意是:子贡问:有没有一句什么话值得人奉行终身的?孔子说:因该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7 11:15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