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将进酒完整版

李白的将进酒整首诗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4-14 07:47
朝zhao第一声
求李白将进酒难字的读法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7-27 00:00
将(qiang)进酒
李白的《将进酒》整首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5 05:06
李白的《将进酒》,整首诗看上去有些侘傺了,话谱飘飘,“三盅花三盅花”。用现在的生活常识看,酒疯可能达不到,不过已是“嘴飞飞”了。一句话:做不了热门官,将进酒算了。
你有故事我有酒吧完整版原唱?
1个回答2024-01-25 10:15

姜鹏 - 你有故事我有酒

作词:夏侯扬

作曲:夏侯扬、森林

编曲:丁楚翰

制作人:丁楚翰

guitar:丁楚翰、王岳博

混音:赵晓凯

别学那么妯

看着都发愁

有钱咱们一起收

有事一起溜

三亩耕地两头牛

管他谁牵走

别总那么糗

看着都别扭

有烟咱们一起抽

有妞一起搂

老婆孩子热炕头

全部抛脑后

你有故事我有酒

昔日光阴不再有

举起杯来倒满酒

不知何时再聚首

你有故事我有酒

今夜谁都不能走

举起杯来倒满酒

我们一生是朋友

别学那么妯

看着都发愁

有钱咱们一起收

有事一起溜

三亩耕地两头牛

管他谁牵走

别总那么糗

看着都别扭

有烟咱们一起抽

有妞一起搂

老婆孩子热炕头

全部抛脑后

你有故事我有酒

昔日光阴不再有

举起杯来倒满酒

不知何时再聚首

你有故事我有酒

今夜谁都不能走

举起杯来倒满酒

我们一生是朋友

你有故事我有酒

昔日光阴不再有

举起杯来倒满酒

不知何时再聚首

你有故事我有酒

今夜谁都不能走

举起杯来倒满酒

我们一生是朋友

你有故事我有酒

“我有故事你有酒”完整句子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2-15 06:55

原话应该是“你有故事,你有酒,我能陪你唠一宿”,这句话的下一句是“我有故事,我有酒,愿不愿意跟我走”。

这两句出自关东野客所著的小说《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意思是一个孤独的旅客经历了世间大风大浪,心中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多年的大风浪让其聊到不堪,只要有一杯酒,他就可以为你讲述那些奇妙的故事。

扩展资料: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记述了作者在每个城市里生活的片段,旅行中的故事,以及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我们看过太多“艺术创作”的人物和故事,我们需要一些琐碎的片段,身边真实的故事。需要一五一十地诉说,或者天马行空的做梦。需要微小的、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的感动。这些,就是叫做关东野客的作品,带给你的,漫长岁月。

我有故事你有酒完整句?
1个回答2024-01-23 15:45

我有酒,我有故事,你有酒,整句就是这个,我有酒,你有故事,或者你有酒,我有故事,这都是可以的,因为因为喝酒的话就是为了听故事的

李伯清说的:酒啊酒好朋友,那句完整的话是什么呢
2个回答2023-04-30 13:46
酒啊酒,好朋友,万事莫过杯在手,但愿长江化作酒,一个猛子扎到江吼头,一个浪子一口酒。
李伯清说的:酒啊酒好朋友,那句完整的话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1-04 20:55

酒啊酒,好朋友,万事莫过杯在手,但愿长江化作酒,一个猛子扎到江吼头,一个浪子一口酒。

李伯清1947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艺术家 、主持人、评书人、演员、佛教弟子;是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第一届巴蜀笑星。

1980年开始从事长篇评书,在这期间从此闯荡于成都的大街小巷。

1986年远赴河南表演评书《追车》。

1991年三国演义评书《打黄盖》。

1994年参演电视剧《鬼城奇遇》。

1996年拜师何世珍门下,专心学习书画艺术。

李伯清其他情况简介:

2012年,应邀在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录制《成都传奇》,受邀参演微剧《青春大爆炸》拍摄,出演发生在四川安岳柠檬果园内的情感故事电影《柠檬》,同年走遍四川二级城市录制美食节目《舌尖上的四川》;7月李伯清在线网站上线运行(该网站由热心网友组建)。

2013年7月1日晚上20时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做词的处女作品《学不会眼泪》;12月27日录制深圳卫视全明星代际互动节目《年代秀》。

2014年7月30日,受邀与张靓颖录制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

2015年5月28日,六十八岁的李伯清宣布退休,告别舞台,告别评书,告别艺术。

2017年1月7日,应邀参加荣耀天府·成都足球2016年度颁奖晚会。

那年李白三十整
1个回答2024-01-20 15:49

《那年李白三十整》




假如人生分四季,李白的一生,在三十岁之前都是春天。二十岁之前,李白读书学剑,疯狂迷恋司马相如;二十岁之后,李白开启旅游模式,出三峡、登庐山、游洞庭、下金陵、往扬州。峨眉山月,荆门浮舟,庐山瀑布,金陵酒肆,触目皆是新鲜。

道士、大侠、贩夫走卒、风尘歌女乃至公务人员,见面就是通宵大醉,相见恨晚。离别并不真的让李白忧愁,人生的种种奇遇,前面的路上还多着呢。这有趣的人间,每个年轻人都会迷恋。几年之后,不羁的李白也想家了。那年李白二十七岁,一介布衣,除了不羁的才华和猛烈的英俊一无所有。

返程的旅途中,李白去姓许的人家蹭了几顿饭,不料十八岁的许姑娘就此芳心暗许。面对突然的少女倾慕,李白肯定会想到八百多年前,自己的偶像司马相如老师,李白不啰唆,立刻结婚。童话故事里,流浪的王子碰到公主之后,两个人就会过起没羞没臊的生活。李白与许姑娘也没有跳脱出这个俗套。只是,和童话不同的是,成年人的世界,人生不会因为结婚而自然完满。童话里的人单纯又愚蠢,现实中的人往往心不甘。李白在这趟旅行刚开始时写下这样的诗句:“莫谓无心恋清景,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很简单,人间美景不能太过流连,因为时代在召唤。宇宙开辟,生人无穷,又有几人能赶上一个真正的盛世?李白可爱的地方在于,他嘴上说着不能贪恋,还是结结实实地过了三年蜜月,一点没含糊。

开元十八年,春尽之时,李白由东南向西北,穿越河南辽阔平整的乡野,第一次到达长安,那年李白三十整。李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人生的春天即将就此结束。文能惊天地,剑能泣鬼神,更何况李白还专门找高人学习过“王霸之术”,他做好了一切准备。岂料一腔豪情,散入长安的繁华之中,竟然一点明显的踪迹都看不到。李白进京的目的很直接,他想像历史上的牛人们一样,直接得到皇帝本人的接见。一介布衣,如何能见到皇帝?李白夫人许氏的爷爷,曾做过大唐的宰相,因为这层关系,李白能够见到一些高层人士,但高层人士显然并没有介绍一介布衣与当朝皇帝结交的动力。

面对轻视自己的人,李白留下“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的愤慨之语,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态已濒于崩溃:“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相思,摧心肝”。

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站在大唐长安城里,第一次感到人生狼狈。被长安城狠虐的,不止李白一个。那年的科举,四十二岁的孟浩然也参加了,他积累了半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选择了最稳妥的道路,孤注一掷,却遗憾落第,笔下的诗句不是“白发催年老”,就是“知音世所稀”,满满的都是不平之气。

开元十八年秋已深了,李白短暂地离开长安,一路向西,希望能够得到基层的引荐,可惜仍无结果。次年的春天,他再次回到长安,在颓废之中写下了《蜀道难》,一边感慨着“难于上青天”的人生,一边乘小舟黄河漂流,离开了那座相当于1.5个曼哈顿岛的宏伟的盛世都城。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三十岁之后,诗句越是潇洒,越是无所谓,读起来越让人伤感。

李白这些金句骗过了后世的无数普通读者,骗过了“大师”于丹,也骗过了年轻时的我。

现在我很希望,哪怕有那么短暂的一瞬之间,他也能骗过自己。

(鲁刚摘自豆瓣网图/吴敏)

李白与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2:10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蒙蒙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请他到屋里坐。一进门,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谢救命大恩人!”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汉含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出现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好漫游到那里,飞起一箭,连射死了两虎,我父子俩才死里逃生。”李白听了恍然记起,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老汉说:“多少年来,为了报恩,我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我一直跟在你身边,捕鱼,打柴。”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摇晃着,亲切地问:“孩子哩?”老人顺手一指:“喏,在酒店里帮工。”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对老人说,老人打断了他:“我已听孩子讲啦。那号人,什么事干不出来?!”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着,饮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墙上。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诗仙李白的手迹!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

  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辛勤的劳作为旅客洗去一路的风尘。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那个鲁老板听说姓纪的老头酿酒手艺高超,生意兴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闹得自家酒店门庭冷落,酒客越来越少,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没法子,只得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想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李白一眼看出这位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鲁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跑了几步,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绝,把酒洒进长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千百年来,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用布写好,挑在门前廊下,表现出对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