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节选一

孟子选译中有什么好句段
1个回答2024-02-15 01:17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02:35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鱼与熊掌打比方,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自然引申出“舍生取义”的结论,表达了礼义应该重于生命的主张。

《鱼我所欲也》的主旨
孟子在文章开头先由一个生活常理讲起,即在鱼和贺春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孟子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禅猛耐,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知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
孟子母亲选邻居
1个回答2024-01-26 00:30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邹孟轲母(节选)
2个回答2022-10-27 21:51
10:如是离开,(搬)家到市场的旁边。
孟子长大以后
11:又把家搬到学校的旁边
12:这里讲述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儿子受到好的环境教育,先后从墓地、闹市区搬到学校旁边,孟子在学校旁边长进了学问,成为一代大儒。
启示:孟母懂得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三迁其家,不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告诉我们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不可取代的作用。
人死后可以选择不喝孟婆汤么?
3个回答2023-05-23 03:36
可以依据古老传说,人死后过奈何桥去投胎时孟婆守在桥头,给每一个过桥者喝下孟婆汤忘却前世才能过桥投胎,若人心有极重的牵挂不愿喝就要投胎,可以,但作为代价你不能过奈何桥要下桥下的忘川河沉浮千世,看着亲人好友等等牵挂的人从桥上过千世却无法相认,忍受这种孤独与无奈,此时才明白原来记忆也是种负担·······能忍受才能带着记忆投胎····但到了那时早已物是人非,早已心力憔悴,早就淡漠········所以,若无千世的牵挂就喝下孟婆汤吧
孟鹤堂为什么选周九良?
1个回答2024-03-23 21:47

孟鹤堂和周九良已经合作十年了。周九良很有才华的。快板儿三弦儿都是可圈可点。孟鹤堂肯定看中了他的才华。

学弈是选自哪一本书?可以填《孟子》吗?
1个回答2022-11-04 18:22
选自《孟子.告子》,应该可以,毕竟我上学考试时类似这样的答案都能过。。
书法为什么一般不选赵孟頫
1个回答2022-09-16 06:31
我也觉得赵孟頫的字非常漂亮啊。但在我看来,大家的评价很高啊,元明时期,他可是一面旗帜啊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1个回答2023-12-08 13:33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故事背景。齐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而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贤明宰相。他善于治理国家,也十分重视人才,乐于招揽天下英才。而冯谖是一个富有才华却出身贫寒的人,他听说孟尝君招揽人才,便来到盂门,请求拜见。

冯谖初次拜见孟尝君时,并没有拿出什么特别的本事或者礼品来,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孟尝君很慷慨地接待了他,并让他住下来。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冯谖并没有展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反而在生活上有些过分地挥霍。

孟尝君的管家对此很不满,认为冯谖是一个无能之人,只会浪费主人的钱财。但是,孟尝君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冯谖,反而对他很照顾。这种宽容和慷慨的态度让冯谖感到很感动。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冯谖帮助孟尝君解决了一件难题。当时,盂门的仓库里有一些债务,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收回来。冯谖自告奋勇前去处理这件事,最终成功地收回了所有的债务。这让孟尝君对他刮目相看,也让他更加信任和依赖冯谖。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谖在盂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为盂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帮助盂门巩固了地位和权力。同时,他也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最终,冯谖成为了盂门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盂门也因为他的存在而更加繁荣昌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和对机会的敏锐把握能力。冯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并不气馁,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当他遇到机会时,他能够毫不犹豫地抓住它并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他也能够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