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

谁是明朝的忠臣?
3个回答2022-08-15 18:09
黄道周 孙承宗 袁崇焕 毛文龙 赵率教
李斯是忠臣还是小人
1个回答2024-01-31 01:23

李斯是忠臣。

严格的说起来,李斯是一个忠臣,但是他忠诚的对象只是秦始皇和他自己。李斯本来是楚国人,早年师从荀子,后来到了秦国做官。在有名的“谏逐客书”事件当中开始崭露头角,进入秦国的中上层。李斯为人才华横溢,他在位期间制定的多项政治制度和国家决策影响深远。

就是在他的辅佐之下,秦始皇最终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六国归秦的梦想。李斯也是大秦统一之后的首任丞相。在李斯担任丞相期间,国家的各项政策实施和法律制定卓有成效,李斯的功劳是不容否认的,而李斯在秦朝统一的过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也是对于秦始皇的耿耿忠心。

李斯的角色经历:

李斯与韩非同是儒家宗师荀子的学生。学袜棚成欲归后,李斯决定去秦国,从而与同门韩非成为了竞争对手。李斯来到秦国后,投靠秦相吕芹好滑不韦。“秦使遇刺案”发生后,李斯作为使臣出使韩国,面对韩王开门见山,就秦使之死向韩国讨要说法。

正逢韩非调查“秦使遇刺案”,李斯与韩非展开了第一次正面交锋,与韩非约定赌局。最后,李斯不得不接受了韩非的“一石四鸟”之计,把焰灵姬视为刺杀元凶。

适逢韩非出使秦国,因其学说集法家之大成,被秦王嬴政嫌腊所赏识。李斯对此十分不满,不希望嬴政重用韩非。在秦攻韩时期,韩非因进言阻止攻打韩国而激怒嬴政,被打入大牢。李斯则不念同门,只向韩非打探“苍龙七宿”的秘密,却不料韩非突然奇特“死亡”。

李斯向嬴政进言,建议放出重犯黑剑士胜七,让胜七追杀叛逃的盖聂与荆天明。“残月谷一役”后,三百大秦铁骑精兵被盖聂尽屠,使嬴政大怒。李斯趁机指出六国势力正在酝酿一个对帝国不利的大阴谋,提出了“以毒攻毒”的策略,即利用流沙组织剿灭盖聂和墨家。

李斯便以盖聂作饵,诱卫庄带领流沙组织出山。后来,李斯又找到了公输家族参与进“攻破墨家机关城”的行动。

金朝的开国功臣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4 22:47
完颜纲,本名元奴,字正甫。金朝中后期大臣、将领,曾率军应对南宋韩侂胄北伐,策反宋名将吴曦。后被金朝权臣胡沙虎所杀。
完颜娄室(1078~1130年),字斡里衍,女真族完颜部人。在灭辽攻宋的战争中。统率大军,从东北战场一直打到西北,驰骋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所向无敌,战功累累,以其大智大勇而名闻天下。成为金朝的开国功臣和开疆拓土的一代名将。
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有胆略,善射。
颜宗翰(1080年—1137年),本名黏没喝,又名粘罕,小名鸟家奴,金朝名将,女真族,国相完颜撒改长子,勇猛有谋。
完颜宗望(?—1127年),本名斡鲁补,又作斡离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次子,金朝宗室,名将。完颜宗望经常跟从金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屡建殊功。宋人称之为“二太子”,是“四太子”兀术之前的金军化身。 完颜宗望一次攻辽,两次攻宋,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战功赫赫。
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汉名旻,女真族,是完颜劾里钵和拿懒氏之子,金朝开国皇帝,对灭亡辽朝具有奠基意义。
天庆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辽朝,收国元年(1115年)正月,建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天辅。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
李陵到底是忠臣还是叛臣呢?
4个回答2022-06-02 10:12
尽管他非常令人同情,但叛臣就是叛臣,这是无庸置疑的。
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26忠臣都有谁啊?
1个回答2023-01-31 13:02
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征。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萧禹、高士廉。李靖、秦叔宝、李世绩、唐俭、刘政会、虞世基、程知节、张公谨、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侯君集、柴绍、长孙顺德、张亮
有谁知道商朝忠臣比干的全部事迹
1个回答2022-07-24 02:22
他是亘古第一忠臣!!
唐朝开国功臣
1个回答2024-03-29 18:20
武士彟

唐高祖统一全国后,下诏书加封14人为开国元勋,其中包括武士彟。李渊向武士彟兑现了他起兵前的承诺,他任命武士彟继续掌管军需,并授光禄大夫(官阶名,从一品),加封义原郡公(爵位,正二品)。几年之后,他又任命武士彟为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还让他负责长安城的军防工作。
元朝开国功臣有谁
1个回答2024-06-01 12:30
北宋徽宗是宋钦宗和宋高宗的父亲。宋钦宗是宋高宗同父异母的哥哥。宋高宗没有被金扣押。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扣押。

徽宗、钦宗的命运

金兵直逼汴京(今开封市)时,北宋徽宗赵佶又气又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把皇位传给太子。继位的太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和宋徽宗一样,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强之辈,结果断送了大宋江山,自己也做了俘虏。被俘的还有徽宗和他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个儿子、22个女儿,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幼女仅一岁外,都做了俘虏,连同宫廷后妃、宗室贵戚、大臣约3000人被金人掳到北方。
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还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

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1个回答2024-06-22 12:47

赵孟頫。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

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书画同源的利弊:

其弊则体现在,一味地强调书画同法,一味追求笔墨情趣,从而容易使绘画艺术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死胡同。

而且,倘若把学画和学书法看作同一法门,就必然走临摹之法。郭熙曾指出:“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书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

可见,学书法是以临摹入手,兼收并蓄、广议博考,然后自成一家。

但倘若绘画走上这样的路子,其结果则截然相反,会使绘画窒息生机,毫无生气。

因此,以赵孟頫在当时艺术界的领袖地位而言,其“书画同法”说对后世造成不利的影响是难以讳言的。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
1个回答2024-06-22 12:47
楼主您好!我个人认为是塔斯肯,因为他的声音既清澈又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