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有老婆吗

你们见过这样的婆婆吗?要带外孙,不带孙子。
1个回答2024-01-29 20:18
呵呵 可能外孙他更喜欢吧
有没有婆婆不带孙子却带外孙的
1个回答2024-03-08 00:59
有的,很多的
因为婆媳关系比较难以相处
现在多数人都是选择由岳母来带孩子
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家庭矛盾
减少男人夹在自己妈妈和媳妇之间的为难。
婆婆找各种理由不带孙子
1个回答2024-02-11 13:00
其实婆婆有权利不带啊,不是因为那你孙子的奶奶就要帮你带的
婆婆两个儿子怎么带孙子?
1个回答2024-02-07 03:57

婆婆有两个儿子。所以自然就会有很多孙子。儿媳让帮忙带就带,不让带自己就做自己的事。不要有任何意见。否则是给自己找麻烦。

有没有公公婆婆完全不带孙子的
1个回答2024-03-17 08:02
有啊。说句最根本的话,公公婆婆带孙子是传统的观念,但实际上公公婆婆是没有义务带孙子的,他们只是帮助晚辈带孩子,牺牲自己,完全是出于帮忙。所以,不要以为公公婆婆带孩子就是天经地义,必须的义务,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来带。
你们婆婆会不会明着说喜欢孙子
1个回答2024-04-25 15:16
喜欢自已孙子,当然可以明说,怎么了,不对吗?非得需要有人同意吗?,看样子有人不高兴了,这样的婆媳关系怎么能处理好,问题根源明显出来了,说话比较不好听,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态度改变,希望结果是家和万事兴。
孙子写给婆婆的心里话
1个回答2024-05-31 18:03
亲爱的外婆:

您好!衷心感谢您一直对我的关心和关爱,让我吃上了最香的鸡肉、最甜的水果,给了我最温暖的爱。

您为我做过很多让我感动事。最令我难忘的是妈妈出差我发高烧的那一回。记得那天早上,我发低烧,但坚持去上学。中午回到家,您已经给我熬了一锅粥,吃过粥后让我吃药、睡觉。意想不到的是,我的体温升到了38度半,这时您非常着急,匆匆跑到楼下,采了一袋艾,马上熬成一盆水,让我用艾水洗了个澡,我的体温终于降到37度半,您这才安心。晚上,我的体温又变成39度半,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立即打电话叫爸爸回来带我到保健院打吊针。当爸爸出去买点吃的东西的时候,您就在床边又饥又饿地陪着我,却没有一丝怨言。

外婆,您给我真诚的爱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孙婆婆简介 孙婆婆为什么对杨过那么好 孙婆婆用什么给杨过解了蜂毒-
1个回答2023-11-23 21:09

  中文名:孙婆婆

  登场作品:《神雕侠侣》

  性 别:女

  派 别:古墓派

孙婆婆——神雕侠侣中的人物

  神雕侠侣孙婆婆是金庸先生笔下一名善良人士。孙婆婆出生年月不详,虽然在《神雕侠侣》中孙婆婆是位配角人物,但是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苏婆婆是古墓派的元老人士,当初林朝英开办古墓派时,孙婆婆一直服侍著林朝英直到林朝英死去。

  孙婆婆收留杨过,并在死前,把杨过托付给小龙女照顾,让小龙女照顾杨过一生一世,然后合眼死去。

  孙婆婆有一根拐杖是她的武器,而且她武功不弱,孙婆婆是被全真教郝大通误杀。

外婆该不该带外孙
1个回答2024-02-21 20:19
      昨天下班后去修手机,碰到以前的同事,她带着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去买手机。一见面就抱怨说,孙子孙女从生下来到现在六岁了,都是她一个人带。就连晚上也跟她睡觉,这几年累坏了。

她问我我要不要带外孙,我说亲家母退休了,不需要我带。她说外孙是人家的人,又不跟你们姓,最好不要带。别犯傻,不做痴舅婆。常州人有句俗话,痴舅婆到外孙。

接着她又抱怨道,说她亲家母退休在家都不愿意带孩子,太自私了,太会享福了。我说孩子不是有你带吗?再说现在孩子上学了,去外婆家也不方便呀!她可以到我家接送孩子上学,我去上班好了。反正她歇在家里,又不上班。我只能笑笑,这是明显的双标,别人家外婆带外孙就是犯傻。到了你家外婆不带外孙就是自私。

其实我个人认为帮子女带孩子,双方父母都可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谁有时间谁带。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说到底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比较多,如果爷爷奶奶不方便外公外婆也可以。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
外婆小孙女的说说?
1个回答2024-03-06 18:56

1. 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可我再也没有外婆了。--城南草木生 《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要走。》2. 我的外公外婆,我想给他们看到,我能做出的成绩。--张艺兴 《何老师问“什么是你坚持下去的力量“》3. 外婆她的无奈无法期待有爱才能够明白走在河畔听着最爱把温暖放回口袋--周杰伦《外婆》4.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潘安邦《外婆的澎湖湾》5. 最恨留不住 故人已故--河图《千秋莫负》6.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