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职业的英语对话

有在家全职带宝宝的妈妈吗?能不能讨论下
1个回答2024-02-14 17:50
我也是自己在家带孩子,对你的感受深有体会。早上先洗衣服,再收拾卫生,做早餐给他吃,然后出去玩一会儿。中午吃完饭就哄他睡觉,我就上个网什么的,如果活没干完接着干。下午再出去玩,等老公下班他看孩子我做饭。有时他可以自己玩半天,什么积木呀,画书呀。

我一般是哄他睡觉的时候,随口给他念唐诗、讲故事,后来不经意他就学会了好多。

我觉得带他出去玩很重要,多接触别的孩子,增加社会参与性,有助于培养性格。

另外要和他多说话,做家务时也可以一边说一边干。对他的问题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这样他不知不觉就知道好多了。

我觉得孩子教育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不一定要专门地教育。

妈妈能够在家带孩子是孩子和母亲最大的幸福。希望你能够摆脱烦恼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大家来讨论讨论自己被老师打手心的故事吧!
1个回答2024-02-19 17:22
我们老师很好,从来不打人。只有开玩笑地拍拍我。
职场PUA话题讨论
1个回答2023-11-20 22:35
今天晚上在阳光+国际演讲俱乐部参入了一个话题讨论,在职场中的你被领导PUA过吗?

在说包丽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说说PUA是什么?它的全称是pick up artist,意思就是搭讪艺术家,被本土化之后的pua,特指那些在感情里给另一方洗脑,骗钱骗色甚至要命。

通过北大学生包丽的故事,我们又联想到职场PUA。但是,我们还是要坚信,我的人生我做主。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下级服从上级都是天经地义的,上级要求严格,经常批评也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会识别区分是简单的批评还是被PUA了。

01.用语言暴力来属实施PUA

比如说:有的领导经常会对下属说,每次都是你,你真笨;就是你一个人这样,真蠢;别人都比你强,就是最差等等。总是用这些语言来刺激你,让你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我最笨?是不是就我差?让你自己都开始怀疑生生,以实现领导对你进行思想控制。

02.用画饼似的“鼓励”来实施PUA

领导知道你的需求,就利用你的需求欲望来指派你做本不该你做的事儿,比如说“领导会说,这事你不干,还想提升?难道你不想那个职位了”;事后,他会说,你看我对你多好”等等。这样诱惑性的语言来让你顺从,听话。其实她并不是想帮助你,只是让你去顺从她而已。

03.用威胁的语言来实施PUA

比如说:“你不做,我叫你立刻走人,不信你试试;你如果不来,我就不给你办什么什么事儿?如果你不怎么样,他就会怎样”等等,用语言威胁你,让你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压力,被迫接受去执行。

01.勇敢回怼破局

当领导对你使用了PUA的话术,首先是接受,其次要开始思考,最后就是必须直面怼回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话,再一再二不再三。你的人生你想自己做主就要越早破局,就越不会被控制。很多人因为面子,没勇气怼,久而久之就被领导PUA了。

02.用职场制度来保护自己

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不受别人所左右。当领导用画饼的方式来对面PUA时,一定要记得拿制度岗位职责来保护自己,制度对事不对人是硬道理。同时制度也是领导定的,相信自己有理有据,让领导的PUA无攻自破。

03.跳出圈子吸收正能量

如果你被领导PUA了,你又不敢去反驳他,又不想忍受,这时候就要考虑要么通过辞职跳出圈子。要么就在搭建一个信息输出通道,比如,跟你的家人或者闺蜜,关系要好的同事吐槽一下,发泄一下愤怒,从中也可以吸收一点儿正能量,给自己增强信心。包丽的故事给我们反思就是钻死胡同,结果出大事儿。

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领导一般喜欢从下属的短板入手,要么是你的性格软弱,要么是你的工作能力,对面实施PUA。所以提升自己是关键。猫叔说:“让自己变的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的人生我做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远离职场PUA。

在职场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如何跟领到保持好关系,不卑不亢,张弛有度,相处不累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坚定信念,不人云亦云。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玩转情商。

职场如战场,没有硝烟,但暗流涌动,没有暴力,但出手更狠,看似是朋友,其实是对手。远离职场PUA,愿职场的每一位都越战越勇,实现我的人生我做主。
有学伪声的吗?讨论讨论…
1个回答2023-08-15 20:55
刚刚学,新人
讨论讨论四川人。
1个回答2024-02-27 05:29
每个地方都有好人的 同样的地方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
希望不要以点盖面
讨论的论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05:43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卑之无甚高论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易之论 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粲花之论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长篇大论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成败论人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持平之论 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齿牙余论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崇论闳议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存而不论 丰: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笃而论之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有真实灵异神奇事件没,讲几个讨论讨论
1个回答2024-01-08 20:33
你觉得灵异事件有吗?
讨论用英语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2 17:24
discuss,例如discuss a question,讨论一个问题;join in the discussion,参饥弯加神察讨论
也可以游肢茄用短语talk over ;
如何与孩子讨论问题
1个回答2024-01-23 06:53
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忽略了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孩子能否诚实应对家长的关键。孩子对父母“说谎”固然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却“事出有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见解”在不断加强,追求“自由、自主”的渴望也在不断加强。孩子这种渴望有时会与家长的意愿产生矛盾——孩子们明白,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愿会遭到家长的拒绝;直接反抗会遭到家长的“镇压”(有时会是残酷的),于是找一种托词、找一个借口,甚至是编造一个谎言,就成了孩子的“最佳选择”。 讨论,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件很有学问的教育方式。用得好,两代人亲密无间;用得不好,会严重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综合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建议: 1、目的:家长在家庭讨论中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胜利,而要追求这种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形式能长期保存,因为这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是深入了解孩子的最好机会,是密切两代人关系的好方法; 3、心态:在讨论中,甚至是在争论中,家长不要怕孩子否定自己,因为家长也有不足。家长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没有错误,而应该在于能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改正不足,这样,才能带动孩子改正不足,家长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才能真正高大。 4、平等:既然是讨论,就一定要平等。 (1)地位要平等:双方是讨论关系,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不要追求孩子表面上的“听话”,要追求孩子实质上的“讲理”——敢于和家长争辩是孩子思维活跃的表现,而压制孩子活跃的思维只会带来不良后果。 (2)发言时间要平等:家长不能以自己能言善辩而滔滔不绝,要给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家长应该做到少说:你只有让孩子多说,你才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 (3)说话方式要平等:孩子在家庭中是“弱者”,在与家长争论的时候尽管观点正确,但往往要冒“不孝顺父母”的风险。此时,如果家长过度追求在形式上的胜利(说到最后一句,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必然导致在双方感情上的对立,失去了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欲望和兴趣——赢了眼前的“战斗”,失去了两代人之间密切的感情。因此,家长在“说不过”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的观点,决不能说“我是你父母,你就得听我的”。一次的压制,换来的是永远的沉默,孩子以后决不会与你讨论,因为你“不讲理”; (4)说话态度要平等:家长为了要了解孩子的见解是否正确,在讨论时家长态度不要太“一本正经”,不要要求孩子在形式上敬重自己——正则敬,敬则远(感情疏远),远则差(关系差)——过于严肃的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得孩子不能畅所欲言,讨论效果必然不会太好。 (5)安排时间要平等:安排讨论时间或是采取定期的方式,或是由双方提出话题进行讨论,不要仅凭家长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参加讨论。有时尽管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家长也要注意提前约定时间,不要搞“突然袭击”,让孩子有充分准备,以求增加讨论的有效性。 5、尊重:在单位进行争论,由于同事之间地位平等,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个“不欢而散”,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个“相互之间不说话”;但是在家庭争论中,一些家长为了保持自己的“家庭权威”地位,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因此,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双方应该做到: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是父母一定要承认并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力,孩子要在态度上尊重父母。只有如此,才能使讨论产生最好的效果。 6、容忍:因为孩子身上毕竟存在有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讨论中,家长要允许孩子在情绪上和语言上有一定的过激现象,甚至要容忍孩子在“没理”的时候的一些“狡辩”。在讨论时不要急于去指摘孩子的这些“不成熟”(你怎么对父母这么没礼貌、怎么用这种口气和我说话),更不要用孩子这些不成熟的态度去否定孩子的观点。但在事后一定要指出在讨论中“过激的态度”是不对的,用过激的方式与父母讨论更是不对的。 7、不扩大范围:讨论的话题要明确具体,应该就事论事,决不能为了取得“形式上”的“胜利”而采用错误的手段。具体讲就是不要什么事都联系,不要在讨论中用“联想孩子有哪些不足”而随意扩大话题,尤其不能用“揭短”的方式求得讨论的“胜利”;在语言上不要用利用家长的地位什么话都说,不要追求在讨论中说到最后一句,说到对方没话可说。 8、不利用人数上的优势:父母共同上阵,采用共同的观点与孩子讨论问题,会让孩子觉得人数上的不平等,因此其中一人要善于当好“第三者”——站在旁观的地位,只证明谁说过什么,而不表明支持谁;掌握讨论时的气氛,在双方言辞激烈的时候,提醒双方注意缓和情绪,甚至提出暂缓讨论,如此,家长才有“退身步”,不容易使关系闹僵。 9、善后:讨论一定要有结论,即使不能分出对错,也要说明:请尽量参考家长的观点,这个问题我们都仔细考虑后再讨论。双方决不能“不欢而散”,更不能“黑着脸”结束,讨论是否成功以不影响双方关系为标准。 10、讨论尽量不要转化成争论: 在讨论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在学习了解了对方的观点以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一般用“请你参考我的意见,请你仔细想想我的建议有没有合理的部分”的话语结束讨论——立场是站在对方,帮助对方完善他的观点. 但是一旦形成争论以后,我们往往忽视了去学习分析对方观点的正确部分,往往是在尽力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有些时候甚至是去“压服对方”),争论到最后往往是用一句“反正我说了,听不听在你”来结束争论——立场是站在自己的一方。 所以家长要注意,与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转化成争论。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善用“讨论”,少用“批评、指导”,不用“训斥、唠叨”——如此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
讨论问怎么写
1个回答2023-06-01 04:36
就是不是的呢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