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史诗全集

史书上说黄帝有“四面”是怎么回事啊?
1个回答2024-02-09 10:05
 古者黄帝四面。(《尸子》)



  黄帝之初,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其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邪?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



  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通,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埋洪水之州,东至于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时则篇》)



  关于黄帝相貌的描写最为有趣的就是“四面”了。神话说黄帝四面其实是突出其统治四方之意,不过到了孔子那里就变成:“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了。孔子这样说是当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仪态之尊”,于是就与黄帝和四帝的征战矛盾了。至于黄帝与四帝战争的记录应该是历史上部落之间混战的一个反映,不是指的黄帝和神话系统里的那其他四帝之间打起来了——很明显的一点,四帝中的颛顼和少昊都是黄帝的自己人,再怎么样他们也不会去和炎帝结盟打黄帝(也只有炎帝有打黄帝的理由了)。所以这里就是历史和神话的一个相异之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记录,我们都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有封建统治特征的统治者——特别是在封建文化这一点上,黄帝体现得十分深刻。他之前的炎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或头人,统治方式大多是一些无为而治,而他的主要功用就是确立其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农业、医药),炎帝的“仁政”也就体现在这里。到了黄帝,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他和他的臣子讨论关于封建道德(君臣之义)的事了,并且从他的那个比喻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时男女之间的封建礼教已经建立起来了,再也不是伏羲女娲的那种原始、自由、平等的关系。所以从炎帝到黄帝,神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变——当然这也是真实历史上的变化的反映。我们知道,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是秦始皇,而且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还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但是在神话世界里这个转折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而且其标志分界线就是这段黄帝和炎帝的战争(我的独家发明!)。这里所说的炎黄之战是指神话传说中从炎帝和黄帝的逐鹿之战起,包括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后来的刑天的壮烈斗争,以及共工和颛顼争帝等一系列炎帝势力和黄帝势力的战争。当然其中最为关键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黄帝和炎帝的战争以及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若论规模的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还激烈一些
史书上说黄帝有“四面”是怎么回事啊?
1个回答2024-02-05 01:13
关于黄帝相貌的描写最为有趣的就是“四面”了。神话说黄帝四面其实是突出其统治四方之意,不过到了孔子那里就变成:“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了。孔子这样说是当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仪态之尊”,于是就与黄帝和四帝的征战矛盾了。至于黄帝与四帝战争的记录应该是历史上部落之间混战的一个反映,不是指的黄帝和神话系统里的那其他四帝之间打起来了——很明显的一点,四帝中的颛顼和少昊都是黄帝的自己人,再怎么样他们也不会去和炎帝结盟打黄帝(也只有炎帝有打黄帝的理由了)。所以这里就是历史和神话的一个相异之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记录,我们都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有封建统治特征的统治者——特别是在封建文化这一点上,黄帝体现得十分深刻。他之前的炎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或头人,统治方式大多是一些无为而治,而他的主要功用就是确立其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农业、医药),炎帝的“仁政”也就体现在这里。到了黄帝,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他和他的臣子讨论关于封建道德(君臣之义)的事了,并且从他的那个比喻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时男女之间的封建礼教已经建立起来了,再也不是伏羲女娲的那种原始、自由、平等的关系。所以从炎帝到黄帝,神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变——当然这也是真实历史上的变化的反映。我们知道,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是秦始皇,而且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还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但是在神话世界里这个转折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而且其标志分界线就是这段黄帝和炎帝的战争(我的独家发明!)。这里所说的炎黄之战是指神话传说中从炎帝和黄帝的逐鹿之战起,包括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后来的刑天的壮烈斗争,以及共工和颛顼争帝等一系列炎帝势力和黄帝势力的战争。当然其中最为关键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黄帝和炎帝的战争以及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若论规模的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还激烈一些
中国历史上的炎帝和黄帝分别是谁?
1个回答2024-02-01 23:36
炎黄二返散帝,指的是炎帝与黄帝,传说中二人的主要发明创造分别介漏举氏绍如下:

1、炎帝的主要发明有: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教民答磨弓箭,教民制陶,教民医药,立历法等。

2、黄帝的主要发明有:播百谷草木,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器具,井田,医学等。
黄帝炎帝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00:09

不是历史人物,是远古传说人物,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真正存在过,只出现在一些古史传说里面,当然,像《史记》这样的正史也有记载,但不说明他一定存在。

记载黄帝到五代的史书
1个回答2024-02-21 04:09
《史记》 《左传》 《春秋》 均有记载
我觉的这三本记载 是神话
历史上的炎帝黄帝真的存在吗
1个回答2024-01-27 16:45
  历史上存在炎帝和黄帝。

  炎帝简介: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炎帝的贡献: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黄帝简介: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至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黄帝的贡献: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和九黎族,统一中华。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黄帝的发明教人挖井的史实
1个回答2024-02-12 18:29
《周书》:“黄帝穿井”。
《世本》:“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相传,黄帝的诸多新发明和高效管理下,部落的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繁荣。随之而来的是,本部落人口逐渐增多,周围的小部落有赖于黄帝部落的兴盛,也纷纷归于其下,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耕种来满足人口的消耗。

姬水两岸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居住及耕种用地逐渐向远离水流的干旱地区拓展,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就出现问题。不过没关系,聪明的黄帝发明了井。
历史上炎帝黄帝大战蚩尤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1-29 21:44

传说。传说黄帝、蚩尤、炎帝间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战争。第一次是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战争。神话中说,开始和蚩尤战争的是炎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共工氏。由于蚩尤向西发展,夺取了共工氏的土地,双方发生利益冲突,爆发了激烈战争。

《逸周书》描写这场战争说:“蚩尤乃逐帝(指共工),战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涿鹿在今天河北涿鹿东南,“阿”是山麓的意思,即今太行山东侧。“九隅”是九州、九土的意思。大意是说共工九个氏族的土地全被蚩尤部落占领了。炎帝部落觉得自己的部落受到欺负,就向黄帝部落求救,黄、炎部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蚩尤。于是发生了第二次更为激烈的大战。

第二次战争以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为主战的双方,地点仍在涿鹿。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涿鹿大战,大概这是我国上古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战争了。

据古代神话传说,这场恶战十分激烈。蚩尤是东南方著名的勇猛善战的首领,《太平御览》引《龙鱼河图》说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大概是披着兽皮或是身上画着野兽的图纹,用铜作兵器或护身盔甲,反正是有非凡的作战能力,《述异记》还说蚩尤有“兄弟七十二人”,个个强悍能战,大约这是蚩尤部落的七十二个氏族。

《中华古今注》还说蚩尤“造立刀戟兵杖大驽”,大驽即弓箭,说明他们的武器众多而精良。这些都是黄帝部落所不及的。正因为如此,黄帝和炎帝的联盟开始打了几次败仗。

有一次,双方正在原野上酣战时,忽然天上起了大雾,黄帝和他的部落被围困在雾中心,手持铜兵器的蚩尤部落却大显身手,左砍右杀,黄帝部众损失很大。后来亏黄帝部落里的大臣风后造出了指南车,辨别了方向,黄帝部落才逃出重围(《太平御览》引《志林》)。

黄帝和蚩尤部落的最后一次决定性战役打得最为激烈。双方动员了全部兵力,蚩尤还请来了北方有名的巨人夸父(即“夸父追日”的夸父)部族来帮忙。战役开始,黄帝敌不过善战能跑的夸父族和蚩尤的联盟,因此败退了五十里。

后来,黄帝运用了巧妙的兵法,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才转败为胜。夸父被杀死,蚩尤逃跑,黄帝紧追不舍,终于在山西地区捉住了蚩尤。黄帝斩下了蚩尤的头,肢解了他的尸体。所以至今山西还有个解县,据说是肢解蚩尤的地方,而解县附近的盐池,则据说是蚩尤的血聚成的(《路史后记》、《梦溪笔谈》)。上述当然都是无稽的神话,但反映了这次战争的残酷。

第三次战争是黄帝和炎帝之间的战争。历史记载说,蚩尤战败不久,黄、炎的联盟也破裂。这是因为“炎帝欲侵凌诸侯”,争夺盟主的缘故。结果,许多部落都站到黄帝一边,联合起来向炎帝进攻。《史记》记载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阪泉在现在河北怀来县。

三次战争后,黄帝部落得到了大发展,又向南进行了多次战争,征服了许多部落,所谓“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在这过程中,炎帝部落终于和黄帝部落结成了永久性的联盟。炎、黄联盟,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地区,东一直到海,南到长江流域,西至甘肃,北抵山西河北北部,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初定了中国的规模。

后来人们把合并后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后来又发展为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都把自己当作炎黄的子孙。

我国古书中对我们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比如,说炎帝教给人们耕耘,教给人们“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潜夫论》)。

黄帝留给后人的遗惠就更多,有说他创制了车和船(《汉书》),有说他发明了煮饭的锅和甑(《古史考》)又说他教人民盖房屋以避风雨(《新语》),他还叫臣下苍颉创造了文字,叫伶伦制作了音乐,叫岐伯写出了医书,还叫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缫丝。上述这些记载无疑是把炎帝和黄帝神化了,但是也表明了炎黄子孙们对祖先的爱戴和尊敬。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历史上黄帝有几位妻子?黄帝的妻子分别是谁?
3个回答2023-12-02 10:54
在《史记》的记载中,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其余子嗣的母亲则没有任何记载。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又为黄帝补充了三个妻子,分别是方雷氏、一个叫彤鱼氏、还有一个叫嫫母,但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采取民间传说太多,并不一定可靠,所以我的观点是,由皇帝子嗣数量反推黄帝的妻妾可能不低于二十位,嫘祖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