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十二星座起源于

黄龙的得名源于 黄龙的得名源于什么
1个回答2024-02-25 09:44
1、黄龙的得名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大禹治水时,首先从岷江开始,但他到了茂州(今茂县)就难以前进了,于是有一黄龙来帮助大禹,负舟而行,疏通了岷江,最后到达雪宝顶脚下,黄龙就留在那儿修行不走了。旧《松潘县志》这样记载:“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峨江……后黄龙修道而去腊陵者,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

2、另一传说是,古时候有一黄龙真人在此地修炼成仙飞升而去,后人为纪念黄龙真人,在沟内修建了黄龙寺轮薯以示纪念。旧《松潘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所建,亦名雪山寺,相汪毁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黄思源出自那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7:59
饮水思源

拼音】yǐn shuǐ sī yuán
【典故】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北周·庾信《徵调曲》
【释义】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黄品源什么歌好听
1个回答2024-03-02 03:08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那么爱你为什么

海浪

最爱你的人是我

小薇

孤单爱情海

伤心的眼泪

兄弟情

花与蝶
黄埔的黄埔人来源
1个回答2024-04-02 16:11

1951年,黄埔才正式加入广州,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埔都被划为郊区,市区的人多以偏远,近郊来形容黄埔。因为三四十年前黄埔的交通十分不发达,出去广州市区很不方便,要很早地出门,很早地归来,黄埔人根本没有夜生活。旧时黄埔人称到广州市区为入城(seng4-注:此为粤语拼音),或者出广州,这一习惯叫法一直用到今天。很多外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黄埔明明是广州地区,为什么要叫出广州呢?这也流露出上一辈黄埔人一直习惯了被旧市区人民歧视、故意排除、有意贬低的地区感情。时至今日,黄埔以成为广州的老区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黄埔,说黄埔地处偏远。随着广州的中心转到天河和珠江新城,毗邻天河、海珠、萝岗的黄埔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而且交通网络的发达,五号线和BRT的贯通,也令黄埔的经济和商业飞速发展。今天的黄埔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偏远的郊区,也许,这个出广州叫法也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戒掉了。

黄姓的来源 黄姓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5-14 20:56
1、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

2、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3、黄姓,远古称黄氏,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按照司马迁的《史记 秦本纪 》记载,黄氏,为赢姓十四氏之一,是远古时期伯益的后裔,伯益长子大廉为黄夷首领,在夏朝建立古黄国,商朝以国为氏。《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甲骨文(前6213、乙4642)记载,祭祀时“帝黄奭三羊”和“贞用于黄奭佑三牛”,讲述了商人祭祀,是黄尹、黄奭最早的记载。
黄梅戏起源
1个回答2024-02-07 03:41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可能是来自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目前此观点较为普遍)。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

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从清康熙、乾隆到光绪年间,是“三打七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俗称“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其中,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如《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关于黄河文化发源地人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9:13
关于黄河文化发源地人文故事是不同的,他们表达的行业也不一样
小薇原唱黄品源
1个回答2024-02-12 13:26

《小薇》是2002年黄品源演唱歌曲。

黄品源,男,1968年3月17日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中国台湾流行乐男歌手、演员、主持人、代表作《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小薇》是一首由阿弟填词作曲(原曲《My Chiw Chiw Thai Boy》),黄品源演唱的歌曲,曲风纯真自然,发行时间是2002年11月1日。歌曲在2002年到2010年间风靡大陆脊清被人传唱。收录于2002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简单情歌》。2003年8月3日,该曲获得香港新城国语力歌曲奖。

该作品创作于2000年,原作者阿弟在马来西亚的时候,遇到一个叫小薇的姑娘。内向的阿弟对顷野基小薇产生好感,他决定要为小薇写一首歌曲表达对她的爱意。阿弟买来了吉他并自学谱曲。四个月后歌曲最终写了出来,阿弟将歌曲录了一本磁带。小薇听雀谨到了阿弟为她写的歌曲后被他的真情打动,答应和阿弟初步交往。

《小薇》歌词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她的名字叫作小薇

她有双温柔的眼睛

她悄悄偷走我的心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爱你

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丽

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她的名字叫作小薇

她有双温柔的眼睛

她悄悄偷走我的心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爱你

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丽

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爱你

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丽

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

黄姓的起源
1个回答2024-02-16 17:45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黄姓书籍。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为当今中国第7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黄品源的《海浪》 歌词?
1个回答2024-02-18 16:53

  歌名:海浪  演唱:黄品源  作词:刘思铭  作曲:刘志宏  专辑:《海浪》  歌词:  锁了门 关了窗 息了灯  闭了眼 什么正走掉  看不见 听不着 想不成  摸不到 两个人的依靠  一个人 一只狗 一杯酒  一夜一下子变老  爱怎么能消失掉  床底下书桌上抽屉里  记忆底拼了命的找  一点点一小时一公里  一世人相爱过的一秒  公路上城市中人行道  向前不断的奔跑  痛追来了甩不掉  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站在城市的最中央  我想起眼泪的决心  你说愿意的那天起  后来怎么消失去  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我是怎么能让你死心离去  锁了门 关了窗 息了灯  闭了眼 什么正走掉  看不见 听不着 想不成  摸不到 两个人的依靠  一个人 一只狗 一杯酒  一夜一下子变老  爱怎么能消失掉  床底下书桌上抽屉里  记忆底拼了命的找  一点点一小时一公里  一世人相爱过的一秒  公路上城市中人行道  向前不断的奔跑  痛追来了甩不掉  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站在城市的最中央  我想起眼泪的决心  你说愿意的那天起  后来怎么消失去  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我是怎么能让你死心离去  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站在城市的最中央  我想起眼泪的决心  你说愿意的那天起  后来怎么消失去  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我是怎么能让你死心离去  卷起海浪的声音  刺穿我发烫的身体  象一个刺青永远抹不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