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列通

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诸子百家散文的是(  )。
1个回答2024-01-18 15:25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知识。“削足适履”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悲欢离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影圆缺,此事古难全。”A、B、C三项均出自诸子百家散文,D项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不在诸子百家之列。故正确答案为D。

罗列的意思是量词吗?还是散布陈列呢?
1个回答2023-03-07 12:11
罗列是指散步,陈列。
一个系列的卡通男孩女孩
1个回答2024-03-11 06:33
嘿嘿亲爱的雨雨桐 手绘的可以咩?说不定我可以帮你~
谁来帮我看看这是哪个系列的卡通头像
1个回答2023-04-21 09:31
头上长草的颜文字君
装甲列车小游戏有没有通关的
1个回答2022-08-20 23:18
gfdhfddhf
交通事故列子
1个回答2024-05-11 10:30
展开全部 车祸案例有很多,每次都给我们血的的教训。
1、轿车拐弯撞了电动车
2012年11月1日,高新区颖秀路与天辰大街路口,南北方向绿灯,一辆轿车左转弯快速驶入路口,对向一辆直行电动车也进入路口,就在轿车将要拐出路口时,两车撞在一起。电动车和骑车人都摔倒在地,骑车女子左手骨折。司机却往对方身上推,一味指责非机动车车速快,却对自己转弯不让直行、不靠路口中心点左转避而不谈。
2、醉酒摔倒被轧身亡
2012年6月13日,一辆出租车停在槐荫区南辛庄西路北口下客。
一名遛狗男子由北向南走走停停,而就在乘客下车从后备箱拿东西的时候,遛狗男子不知为何,突然后退了几步,接着摔倒躺在了机动车道上,此时司机起步准备离开,由于男子摔倒的位置,正好是驾驶人的盲区,悲剧发生了。老人已经去世。经检测老人醉酒了。
3、司机走神撞伤老人
2012年10月24日,平阴县锦东大街振兴街路口,东西方向绿灯,一位老人正小心翼翼地通过路口,一切看似都很正常,但十几秒钟后,老人被飞奔过来的车辆撞到,多处骨折。
当时路况、天气状况都很好,怎么还会有事故发生呢?民警调查得知,面包车转弯时,由于阳光刺眼,加上司机有些走神,司机自始至终就根本没有发现这位老人。
幼儿园家长群解散通知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06 01:40

开头可以先写出和家长相处的感受,然后再表达下自己对学生们的感情,直接将群解散的通知说下就好,最后总结下,顺便祝福下学生们。

我最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真的很感谢与大家相处的这几年,让我收获满满。成长路上有欢乐也有泪水,很开心能见证宝贝们的成长。

建立起这个班级群也是因为宝贝们的缘分而建立起来,当然也会随着宝贝们的离开而解散。️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这将是我人生最富有的宝藏!

 我的宝贝们,接下来的路,就需要你们自己去创造了,可能一路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们一定要勇敢、坚强,遇到挫折要咬牙战胜它打败它,相信自己是最棒最优秀的/

我亲爱的宝贝们,希望你们不要忘了林老师、洪老师老师、小兔子老师、池老师。记住我们的约定,步入小学后一定要拿着100分的试卷,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回到幼儿园,来看看我们!

在收到此消息时,请大家再次允许我行使管理员的权利将解散此班级群。️

最后真心祝愿您们工作顺利,小宝贝们健康成长!

永远爱你们的池老师

疏散通道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9-04 20:30
疏散通道是建筑物内部,通向疏散楼梯,或者通向安全出口的走道
视频散文通往天堂的电话
1个回答2024-03-02 09:45
也许总是在翻过跟头才明白,人生不易,心要满载阳光,你才可看到到处春光明媚。要深深明白每个人都有缺陷,尤其是亲朋好有之间,而我们不能抓住他们的缺陷不放,让心开阔点,到处都是值得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拥抱世界。而我很庆幸我在不大的年纪,就懂得亲情的可贵,更加珍惜亲情。懂得了人生不过就是一辈子,即使你拥有再多,不是全都要交还给时间。而我们不过要做的是,好好爱自己,爱家人,对人慈悲,对万物怀有感恩的心。心存美好,世界到处都是美。
散文中表现“象征”或者“通感”的句子
1个回答2024-03-02 00:28
一、找了些通感的句子,有些是课文上的。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这些手法的运用全在自己的感觉上的体会。

1、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这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香气诉诸于嗅觉,色彩诉诸于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人的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作者是想把无形的香气,转化成有形的颜色用来形容飘渺轻柔的感觉。

2、朱自清 《春》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朱自清 《荷塘月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顾骧《夜籁》

清幽徐缓的琴音若断若续,空气里似有暗香浮动。

5、.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鲁彦《听潮》)

6.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迟子建《原始风景》)

7.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8.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9.莲妮好快活,银铃似的笑声把个初夏的早晨布置得一片灿烂。(金曾豪《野种》)

10.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二、象征的例子不多举了,以前学过《白杨礼赞》、《海燕》当中就有不少。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另外,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即可。



三、找到了一篇关于余秋雨散文创作象征手法运用的分析文章,楼主可以看一下。

象征: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艺术手法之探析(应建君)



【内容摘要】在余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了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的丰富性,象征手法的艺术运用,以及其象征意蕴与审美风格。其中象征手法的丰富性从人物象征、事件象征、寓言象征、山水象征、物件象征五个方面作了展开。

前言中,对余秋雨在象征手法的系统认识方面作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象征手法;丰富性

引 言:

余秋雨对象征手法从定义、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特征、美学意义等都有过详细而系统的论述。他认为,象征就是有限形式对无限内容的直观显示。通俗地讲就是以“一个可触可摸的直觉形式构建出一个宏大而深刻的意蕴。” 而这是几乎就触及到了艺术的根本。他说:“艺术,就其本质而言便是一种象征。” 并引用了法国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波德莱饵、后期象主义的代表人物瓦莱里、叶芝的话,“在艺术家眼里,世间万物都在互为表象,组成了一个象征的森林。” “象征主义既追求实世界高于现实的精神世界,又要把精神世界凝聚在个体生命力上,是一种极大和极小之间的呼应。” “在艺术中,一切文本都包含着连续的难以言语的象征主义。他主张的象征主义,必须挣脱就事论事和外在意志的干扰,找到一种充满生命力,又经得起不断开掘的形式。”

关于象征的特征,余秋雨引用科勒律治的表述:“象征的特征是‘在个性中半透明式地反映着特殊种类的特性,或者在特殊种类的特性中反映着一般种类的特性。。。。。。最后,通过短暂,并在短暂中半透明地反映着永恒。’”。简单地说象征的特征就是半透明双层性。所谓双层就是象征所包含的本体与象征体两层。半透明指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关系。即本体应该清晰但又不遮掩象征体,若隐若现。象征的真妙处在于既让外层清晰可视,又不能成为阻隔人们视线的屏障,人们可以透过外层看到藏在它背后的宏大、广阔而又深远的意义。

对于象征的美学意义,余秋雨也有过相当精彩的见解。比如对符号象征产生的审美心理,他作了如下概括:“首先,符号的抽象性使寄寓的物象提升到抽象的高度,使欣赏者面对具体物象而获得一种广阔感和自由感。其次,符号的通用性带来审美上的同步性,因而使创造者和欣赏者一起产生一种略带隐蔽的社会认同感。再次,符号的跳跃性使欣赏者享受了一种以少胜多、由此及彼的想象、思考、联结的自由,发挥了他们的审美主动性。”

一、余秋雨散文中象征手法的丰富性

正是基于余秋雨本人对象征手法深入的认识以及相当的重视,所以在他的散文中,象征手法有相当普遍的运用,形式丰富多样,人物象征、事件象征、寓言象征、山水象征、物件象征无所不有。

1、人物象征

以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来构建出一个种族群体的宏大意蕴,即为人物象征。余秋雨散文中的不少人物具有这种明显的象征性。比如《道士塔》中的那个王道士。在余秋雨的笔下,王道士的形象是大众化的——无论是形貌还是精神,余秋雨写道:“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他的做法呢?由于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所以对美丧失最基本的鉴赏能力,无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的价值作出最基本的判断。所以他会对精美的雕像、壁画熟视无睹,为了让洞窟里亮堂一些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拿石灰在这些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上一层又一层地涂刷。他会拿个铁锤,敲碎那不知何朝何代的塑像,仅仅只是由于“她们的体态婀娜得过于招摇,她们的浅笑柔美得有点尴尬。” 与他的道士身份有点不符。同样因为无知,他会与外国冒险家做交易,“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鸡蛋。” 所以匈牙利人斯坦因能用一叠银圆换取二十四大箱子经卷、五箱织卷和绘画;法国人伯希和能用少量银圆换去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以至“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读到这些,任谁都会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但是,仔细地看完这篇《道士塔》,再合上书本,冷静地想一想,我们都会为我们的情绪化的冲动感到惭愧。正如余秋雨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是的,王道士是错步上前的小丑,与小丑相对应的大丑却是我们的民族。王道士是当时中国最大数量的底层民众群体的典型代表。他的错误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我们整个民族

我们不妨作这么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这个人不是王道士,而是张道士、李道士。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这个结果又能够改变吗?当时的底层民众大多生活贫苦,一天到晚为生活奔波。他们知识不多,又身处于社会底层,所以也不曾受到过多少的尊敬。现在发现这些古物了,自己不知道它的价值,自感事情重大,已经报告县里的长官了,但是县官除了让自己下次再送一点外就不闻、不问、不管、不理。这等于是认可了自己自由处分这些古物的权力。这时候,外国探险家来了,趋之若骛,又诱之以利,恭之以礼。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卖呢?我想,几乎把任何一个当时的中国底层民众放到王道士的位置都可以演绎出一个类似的故事。所不同的是无非是把愤怒的对象,由王道士变成了张三与李四。

更直截的人物象征在我看来是《垂钓》里的两位垂钓者。(见《霜冷长河》19页)一胖,一瘦。胖者钓绳上挂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鱼不断地咬钩,他不断地忙碌,也不断地收获;瘦者的钓绳上仅仅挂着一个钓钩,但是硕大无比,他一心只钓大鱼。很长时间了,鱼还是没有上钩,他一无所获,但他还是执着地紧握着他的钓竿。两者一个象征着生活中重视物质的人,另一个象征着重视精神的人。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当然这个象征还可以挖掘下去。胖者演绎着一部人生喜剧,瘦子演绎着一部人生悲剧,合起来演绎着一个完整的人生;同时,两者互为两极,互相证明各自的价值,对立共存,从这个角度来讲,两人又象征着人世间的种种对立统一。就这样,无数复杂而高深的意蕴具象为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人不禁徜徉于诱人的理趣世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