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

诸葛亮杀马谡的三国故事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02:52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建兴六年夏五月也。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三国的马谡为什么会被诸葛亮砍头?
1个回答2024-03-14 02:05
马谡丢失街亭重地,使诸葛亮北伐功亏一篑
诸葛亮怒斥马谡原版
1个回答2024-02-18 14:51

原版71集就是挥泪斩马谡,怒斥是在挥泪之前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
1个回答2023-02-19 13:17
因为他要正军法,避免以后再出现像丢失街亭这样的情况,所以要把他斩杀。
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为题写作文
1个回答2023-08-07 19:31
多看《三国演义》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18:32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厅拆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指侍来换取民心。下面是我整理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欢迎阅览。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怎么由来的呢?故事详情如下:

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扮逗枣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但尔后街亭一役令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

配音秀诸葛亮骂马谡的那道歌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3:36
村里来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朋友很想吃,就对小贩说:”如果你给我糖葫芦吃,我给你学王八叫,好不?”小贩也没听过王八叫,就答应了。吃完糖葫芦,小贩催他赶紧叫。他擦擦嘴,扯着嗓子吼了一声“卖~~糖葫芦~~来~~”结果他被小贩在村里追了一下午。。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呢?
2个回答2023-02-10 20:47
诸葛亮一定要斩马谡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在当时也是很骄傲的一个人。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马谡?
1个回答2023-03-01 09:21
诸葛是不想让马谡死的,即使他失了街亭,马谡当时在诸葛心中的地位应该和比日后的姜维一样,是后继之人。但是他失了街亭,这样使得诸葛非常没有面子,没有一个台阶下。不杀他吧,自己日后何以服众,杀他吧,又不舍得。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杀之。三国演义里说后面不知道是蒋琬还是费祎或是其他人过来劝诸葛不杀马谡,诸葛当时是不想杀,奈何过来劝解的人身份地位不够。在别人眼里,你诸葛如果听了他的话,不杀马谡,那自然就认为你诸葛偏心。但是如果来的人身份地位比诸葛高,这时过来的劝解就不是劝解,而是命令,那诸葛是很乐意的,自己在蜀中的声望又不会下降,没错这个人只能是刘禅,奈何,刘禅无能,且远在成都。所以这样说来,马谡必死无疑。
想当年华容道,关羽照样签了军令状,照样违反了军令状,回去见诸葛啊,诸葛说“杀”,这时,诸葛的上司刘备说“不杀”,诸葛还能怎样,只能说“YES SIR”
还让他留守荆州以重用。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22:51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下面是我整理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欢迎阅览。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怎么由来的呢?故事详情如下:

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但尔后街亭一役令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