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观经济方面论文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0 13:54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是(资源怎样配置才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供参考。
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应用价值
1个回答2023-03-11 21:16
耳机在追谁将
什么是宏观经济 什么又是微观经济?
1个回答2023-04-01 19:55
政治经济环境大趋势,微观细分角度切入
微观经济
1个回答2023-08-21 10:09

这是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为满足数学证明的要求而用反需求函数推导消费者剩余的。

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用需求函数推导即可。


      1.需求函数推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2.反需求函数推导

        在满足一系列数学假设的前提下,用拟线性效用函数来证明消费者剩余。


希望能帮到你。

微观经济
1个回答2022-10-15 23:59
确实得高手!
微观经济学!
1个回答2022-10-05 20:02
看书,要先看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的区别
2个回答2022-08-20 19:22
中级高级的区别就是里面的学术深度难度的区别。 就像高等数学和小学数学都是数学,但是难度不一样
白局易《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31 05:49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文明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5-31 05:49
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要学会谦虚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