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啥归隐

陶渊明为何归隐
1个回答2022-12-26 12:26
不愿为五斗米折做腰!
陶渊明归隐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05 14:55
1、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从个人原因来说,他的个性、所接受的思想、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上而言,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觉得难以适应并对政治产生了厌恶。正是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才导致陶渊明最终决定辞官归隐;

2、主管原因:是他幽远的性格“性本爱丘山”,以及他耿介的品格“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3、客观原因 :陶渊明是一个从小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从他的诗句“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就可看出一二。他的家族历史、他的处境、他的才智、他所处的时代等因素都促使他想有所作为,因此他多次步入仕途:起为州祭,又做桓玄官吏,再做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宣建威参军等。他的多次隐退,就是因为险恶的现实政治令他失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因素促使他放弃仕途,归隐田林。
陶渊明为啥要归隐
3个回答2022-11-13 13:04
怀才不遇 壮志难筹 报国无门
陶渊明归隐田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7 02:10
陶渊明中晚年弃官归隐田园,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和《桃花源记》等
归隐的古代名人(除陶渊明)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3-12 04:53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
陶渊明为什么隐居
1个回答2023-02-15 01:06
一是陶渊明北性使然,二是社会现实使然。
陶渊明为何要隐居?
1个回答2022-11-16 00:13
陶渊明 逃到远处 志方明
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山林
1个回答2022-05-31 22:51
得罪上司了 自己又没人缘 而且非常邋遢 最后没办法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 实际上是没人看得上他
陶渊明归隐诗句
2个回答2022-12-22 22:36
饮酒 陶渊明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五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你对陶渊明的归隐有何看法?
1个回答2022-09-09 09:48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